企业业务部门经营情况内控审计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3
/ 2

企业业务部门经营情况内控审计初探

王雅雯  周小刊

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 企业业务部门经营情况内控审计目前在大部分企业已开展的内部审计中暂未涉及,相比于内控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对部门经营情况的内控审计显得小而精,既要做好对总体内控体系的测试和评价,也要深度挖掘部门管理的漏洞和可提升空间,进而客观、公正评价业务部门负责人经营业绩和经济责任。

【关键词】内控审计;部门经营情况审计

企业业务部门经营情况内控审计主要是通过审计的方式,围绕公司改革发展中心任务,紧盯公司重大任务落实、重点机制建设,聚焦生产经营痛点和薄弱环节,做好审计监督,强化整改落实,充分发挥监督咨询服务价值,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企业业务部门经营管理内控情况

企业内部控制是为了是使企业活动合法、有序进行,各部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使企业内部高效运行的一种现代化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通俗来讲就是双层控制,通过科学管理、层层把关,促进企业平稳高效运行。

二、企业业务部门经营情况内控审计关注的重点

企业内部开展业务部门经营情况内控审计的总体目标主要为:加强对企业业务部门的审计监督,对项目经营成果以及项目主要负责人履职行为进行评价,促进规范生产经营,强化内部管理,同时客观评价业务部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业绩与经济责任,促进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1.关注战略与规划目标执行情况

对业务部门有效分解、承接和落实公司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及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审计。重点关注目标任务落实情况发展规划、战略目标、重大措施及年度经营计划执行情况,以及管理机制的健全完善情况。笔者在审计中发现在战略落地方面往往存在考核与目标脱节,考核指标存在定性、定量困难,或不具有可考核性,考核指标未有效分解下达等问题,导致公司总体战略执行不到位。

2.关注生产经营管理情况

对业务部门财务收支情况、会计信息真实完整性进行审计。关注是否存在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少计营业成本等虚假会计信息的情况,对一定期间内经营成果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进行审查,核查潜亏风险,确认经营业绩,判断是否存在经营成果不实。

3.关注财务资金管理情况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财经法规和公司财务管理制度,核查财务收支合规性、财务管理内控的规范性,以及财务资金(如备用金等)内部控制管理情况,特别是针对大额备用金借支、借款事由与实际用途不一致或超范围使用备用金等应予以重点关注。

  1. 关注业务部门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情况

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有效性进行审查,重点关注资金、采购、招投标、境外业务等关键业务流程控制是否健全有效,重大风险预警与应急机制是否健全有效。笔者在审计中发现企业往往存在制度完备但执行不力的情况,特别是在风险评估方面评估内容流于形式,对后续管理业务开展未能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三、企业业务部门经营情况内控审计存在的问题 

1.部门内部控制审计认识有参差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目标是加强企业管理、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从某种程度上讲类似于经济责任审计,特别是对于某个部门的内部控制审计,可以看作是从客观的角度去评价部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管理运行的效率,也是对部门负责人履职情况的客观反馈,笔者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不少员工认为审计是监督、找问题,特别是当审计聚焦于某个部门时,面对审计提出的可改进空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触,试图对于内控存在的漏洞去辩解、推脱责任。

2.审计制度机制不完善

内部审计涉及的范围较宽泛,任何一个门类的审计都需要制定相应的审计策略和工作机制,没有一劳永逸或者万金油的审计制度。部门内部控制审计的流程,既包括内控审计的程序和审计方法,如设计评价风险评估以及相应内控测试、穿行测试,也包括经济责任审计中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方法。审计的侧重点也区别于一般内控审计对于宏观流程、系统环境的关注,而更关注于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运行机制,同时也区别于经济责任审计对主要负责人履职的特别关注转而将审计的重点放在部门整体运行和对公司总体贡献情况上。目前笔者公司正在编制针对业务部门经营情况进行内控审计的管理制度,涉及更适宜的审计程序,避免因为按常规流程进行开展,导致审计目标难以实现或结果有失客观。

3.审计成果应用支撑不足

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相比,对部门经营情况内部控制审计成果的应用缺少系统支撑,一是资源配置方面,经济责任审计配置的审计资源相对比较全面且宽泛,财务、人力、法律、风控、市场经营等方面的管理专家都可以从各自的业务管理领域查找问题,但对于部门经营情况的审计,相对来说会更加专业,否则很难找到深层次的问题,或者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与部门实际状况不符,导致审计报告缺乏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二是不同于经济责任审计后对于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认定和评价往往会作为绩效评定的参考依据,对部门经营情况的内部控制审计仅仅是作为对部门运行情况的评价,尚未成为部门负责人履职情况的参考依据,因此公司对此类审计的重视程度也不及经济责任审计。

四、评价与总结

开展企业业务部门经营情况内控审计应聚焦部门经营责任,突出审计重点,以风险防控为导向、部门治理为目标、内控规范为目的、问题线索为抓手,关注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审计核实业务部门经营成果,客观、公正评价业务部门负责人经营业绩和经济责任,进一步促进健全和完善企业干部选拔、聘用、晋升和退出程序,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部门负责人的重要参考,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经营业务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1]黄璐. 基于风险管理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2,(04):46-48.

[2]刘永述.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所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研究[J].今日财富,2019(24):143-144.

[53]张肃平.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 [J]. 中国集体经济,2022,16(6):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