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背景下服务业技术创新对行业劳动力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3
/ 2

数字技术背景下服务业技术创新对行业劳动力影响研究

展可扬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1189

摘要:服务业与数字技术的紧密结合,引发了其对劳动力影响的思考。本文从服务业技术创新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其对劳动力的深刻影响。研究发现,服务业的技术创新对整体劳动力和非技术型劳动力更会产生替代效应,对技术型劳动力产生互补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地域和行业上,技术创新对劳动力产生差异性影响。本文的研究为技术创新引起的劳动力危机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技术创新;服务业;劳动力;

一、引言

作为当前世界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技术创新一直是学术界、产业界与政策制定者们关注的话题。技术创新的初衷是为了创造更好的就业和生活条件,同时满足产业升级的需要,但是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却并没有在技术不断创新的情况下而稳定下来,反而出现了技术创新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服务业与工业之间的劳动生产率缺口也没有被迅速弥补。

另外,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一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往往容易伴随着鲍莫尔成本病的出现[1],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表明,我国部分地区和部分行业也正在面临这种情况。因此,数字技术创新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契机。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假说

技术创新对于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技术创新使服务业出现劳动力错配。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数字经济的出现容易使产业出现劳动力错配[2],而服务业技术创新的核心正是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另一方面,技术创新使服务业出现雇佣短期化。短期雇佣合同会带来劳动力工作的不稳定性,对劳动力产生挤出效应[3]。除此之外,技术创新使服务业的劳动力成本提升。

技术创新对劳动力的互补效应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技术创新对于劳动力的作用主要是辅助性作用[4]。另一方面,技术创新能提高服务业的生产效益。另外,技术创新能够带来新的工作岗位[5]

服务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对于劳动力的替代和互补效应同时存在。因此,技术创新对于劳动力的影响取决于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的相对大小,基于此,本文提出竞争性假设:

假说1a:当服务业技术创新的互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有利于劳动力在服务业的就业。

假说1b:当服务业技术创新的替代效应大于互补效应时,不利于劳动力在服务业的就业。

三、模型与变量

为了检验本文假设,本文设定了以下的模型:

其中,下标分别表示企业和年份;是因变量,表示企业在年的企业劳动力数量;表示企业在年的研发投入力度;表示企业在年的控制变量,即企业负债、企业规模、企业寿命、企业创新期望、企业创业利润;表示省份固定效应;表示时间效应;表示误差项。

本文选取了我国2012-2021年349家服务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考虑到样本数据的完整性和可得性,将2012年作为起始年份。本文基于CSMAR和Wind数据库的相关数据选取指标,剔除CSMAR和Wind数据库中未能获取的数据,所有数据均为完备数据,共得到数据3490条数据。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

由表1不难发现,服务业企业研发投入力度对于服务业企业劳动力总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从整体上来看,服务业企业的研发对于企业劳动力产生显著的替代效应,有力的支持了假说1a。同时本文也对服务业的非技术型劳动人员、技术型劳动人员及其比例做了相关检验。服务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对于服务业企业的技术型劳动人员和技术型劳动人员比例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服务业企业的研发对于企业中技术人员数量有着显著的互补效应,并且有利于提高企业中技术型劳动人员比例。而服务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对于服务业企业的非技术型劳动人员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服务业企业的研发对非技术型劳动人员有着显著的替代效应。

表 1 基准回归结果

因变量→

自变量↓

QLF

NRP

NOP

RRP

M1

M2

M6

M8

核心解释变量

PIA

-0.005***

(0.002)

0.001***

(0.000)

-0.006***

(0.002)

0.426***

(0.004)

Controls

Year/Province

R2

0.631

0.228

0.628

0.745

F

983.989***

172.466***

969.419***

1735.776***

注:******分别代表1%、5%、10%的显著性水平,具体控制变量的回归值见备索

(二)稳健性检验

本文采取剔除初创企业、剔除行业极端值、分位数回归和工具变量法四种方法对基准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基准回归结果稳健,并且解决了内生性问题。

(三)异质性分析

本文从地区和差异行业内技术含量的差异的角度出发,进行异质性分析。从地区的角度来看,我国不同地区的服务业发展情况是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的服务业相对发达,而其他地区的服务业发展程度较低。从行业内部技术含量的角度来看,不同企业所从事的行业是不同的,行业的固有属性对于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也是不同的。

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在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服务业企业的创新会对企业总体劳动力数量和普通劳动力数量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对企业技术型劳动人员和技术型劳动人员比例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行业异质性结果表明,在高技术行业中,服务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对于劳动力总量、技术型劳动人员、非技术型劳动人员以及技术型劳动人员比例的影响效果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在低技术行业中的情况却不同。以上结果受篇幅限制,回归数据留存备索。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服务业企业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层面上的技术创新对于企业劳动力结构的影响。整体来看,服务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对企业劳动力产生替代效应,对技术人员产生显著的互补效应,提高了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比例,同时对企业普通劳动力产生了显著的替代效应。

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实体经济的信息化改革和技术创新以促进服务业产业的升级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1)进一步加大服务业信息化改革和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力度和技术创新能力。(2)企业应强化对服务业劳动人员的数字化技术培训,使劳动力更好的适应劳动力结构变化。(3)政府等相关部门应该做好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扩大政府转移支付,妥善处理被替代的劳动力。

参考文献:

[1]范振锐. 信息化时代美国克服鲍莫尔病对我国的启示[J]. 数字经济,2022(6):24-28.

[2]沈洋, 张秀武. 智能制造,产业集聚与劳动力错配[J]. 中国流通经济, 2022, 36(4):12.

[3]Mukhopadhyay T ,  Lerch F J ,  Mangal V .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labor productivity A field study[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1997, 19(2):109-122.

[4]Acemoglu D ,  Autor D . Skills, Tasks and Technologies: Implications for Employment and Earnings[J]. Handbook of Labor Economics, 2011, 4b(16082):1043–1171.

[5]Acemoglu D ,  Restrepo P . The Race Between Machine and Man: Implications of Technology for Growth, Factor Shares and Employment[J]. NBER Working Papers, 2016.

项目基金:该项目受到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数字技术对服务业劳动力结构与行业碳排放的影响效果与路径研究”的支持(项目号:202310286083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