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应用损伤控制技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3
/ 2

急诊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应用损伤控制技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刘彦宇1   周雪鹏2

1衡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湖南衡阳,421001

2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目的:分析利用损伤控制技术治疗急诊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12月期间医院急诊科治疗的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患者68例,按照治疗时间先后划分成对照组和分析组,其中仅分析组提供了损伤控制技术,对照组未用,对比两组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分析组的治疗后损伤控制到确定手术时间、ICU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选择使用损伤控制技术治疗急诊接待的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患者,可以促使其损伤部位症状保持稳定状态,维持平稳的生命体征迎接手术治疗,并可以加速患者的恢复,改善预后。

关键词:急诊;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损伤控制技术

1引言

如果患者出现多发伤情况,一般病情比较严重,而且发展比较快速,同时大部分患者合并出现骨与关节损伤,这是近年来急诊救治的难题之一。尤其是近年来交通事故造成的多发伤越来越多,给临床急诊治疗此情况增加了难度,也面临确切的需求。而随着医学理念的进步,临床上提出损伤控制的理念,建立起损伤空外科和骨科,成功为此情况的紧急救援提供有效支持,显著降低了此情况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本次就选择此情况的患者68例,分成两组对比损伤控制技术的应用价值。

2资料与方法

2.1材料

选择2022年5月-12月期间医院急诊科治疗的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患者68例,致伤原因覆盖:高处坠落伤12例,交通事故伤49例,重物压砸伤7例;其中颅脑损伤23例,胸部损伤32例,腹部损伤6例,膀胱尿道损伤7例;多部位骨折情况:2部位10例,3部位23例,4部位17例,5部位18例;骨盆骨折20例,四肢骨折43例,脊柱损伤4例。按照治疗时间先后顺序,将患者划分成对照组(n=34)和分析组(n=34)。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11:6,19-63岁,平均(41.66±6.75)岁;分析组男女比例12:5,17-66岁,平均(41.72±6.88)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P>0.05。

2.2方法

对照组:未用损伤控制技术。在患者入院后,采集相关信息,启动多发伤相关的急救流程。快速并准确的评估患者病情,提供气道支持,建立起循环监控;对伤口进行必要的包扎和固定;快速完成各项检查,提供对症支持治疗。

分析组:提供了损伤控制技术。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各个系统损伤控制策略,综合评估患者的损伤程度和实际情况,提供复苏处理。在损伤控制理念下,对患者进行早期损伤控制,首先是进行急诊处理,临时固定不稳定性骨折问题以及出血问题;然后给予复苏以及心电监护,促使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稳定;最后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稳定患者病情,择期进行骨折确定性手术治疗。比如颅脑损伤的患者则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

2.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进行不同处理后,损伤控制后-确定性手术的时间、ICU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同时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

2.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5.0分析数据,分别使用%和x±s表示,并展开2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损伤控制指标

分析组的治疗后损伤控制到确定手术时间、ICU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损伤控制指标对比(x±s,d)

组别

例数

损伤控制到确定手术时间

ICU恢复时间

住院时间

对照组

34

8.16±1.85

8.23±1.67

26.23±6.41

分析组

34

5.81±1.24

4.10±1.15

18.62±3.64

t

P

0.000

0.000

0.000

3.2凝血功能指标

治疗后,分析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均P<0.05),具体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对比(x±s,s)

组别

例数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4

40.32±15.29

34.55±7.42

16.34±2.20

15.76±1.07

分析组

34

40.37±15.31

28.86±5.09

16.27±2.16

13.04±1.05

t

0.014

6.167

0.091

10.224

P

0.881

0.000

0.819

0.000

4讨论

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属于一种高危损伤情况,因为出血、疼痛、情绪紧张等问题,可能促使机体出现应激反应,不利于机体自主恢复到稳定状态。而且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可能造成低体温、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等问题,因此需要科学处理[1]。损伤控制技术在临床上处理多个部位损伤情况的应用比较普遍,尤其是对于严重多发伤的急诊处理中应用广泛。该技术涉及三个阶段,创伤复苏,主要是稳定病情、控制出血;ICU监护,主要是处理低体温、低血容量、凝血功能障碍等问题;ICU恢复,再换者病情稳定后确定手术方法,并择期进行手术

[2]

在损伤控制技术中,初步评估损伤机制,配合检查结果提供精准评估,准确判断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患者的病情程度,并以此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择期尽早进行手术,以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死亡或者致残问题。该技术对于此情况的患者来说,可以快速控制出血,对骨折问题进行临时固定,简化手术操作,避免伤口长期暴露造成感染,也防止手术对伤口造成二次创伤,这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分析组的治疗后损伤控制到确定手术时间、ICU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

综上所述,选择使用损伤控制技术治疗急诊接待的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患者,可以促使其损伤部位症状保持稳定状态,维持平稳的生命体征迎接手术治疗,并可以加速患者的恢复,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庄培峰,王小勇,黄建军.急诊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应用损伤控制技术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28):40-42.

[2]柯昌清.损伤控制技术在急诊治疗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1):36+45.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刘彦宇,男,汉,湖南省衡阳市,本科,衡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从事急诊多发伤复合伤研究

周雪鹏,女,汉,湖南省衡阳市,硕士,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