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3
/ 2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探析

尤敬灵

湖北中医药大学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2017年至2018年,教育部党组先后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将心理育人纳入了"十大"育人体系。当前,学生的思想多样化、个性独特化、社会背景复杂化,导致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由学业压力、人际交往、考研就业等引发的各类心理问题以及心理危机事件层出不穷,增加了高校一级心理健康中心的工作压力与困难。直接管理学生的二级学院,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抓手。因此,如何做好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迫切需要攻克的难题,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高校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 学生心理困扰基数大,问题比较集中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023年3⽉,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写的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发布会上,心理所研究人员介绍了202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1.48%的大学生存在抑郁风险,45.28%的大学生存在焦虑风险。有研究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 连续三年对若干所高校新生进行测试,统计分析显示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迫倾向、人际关系、自信心等方面。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问题已成为大学每年新生退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也逐渐呈上升趋势,心理危机的症状和原因更加复杂化。

2、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心理工作研究和开展的重点均放在问题解决层面,工作多定位于少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从问题入手开展工作,以解决少数学生问题为目标,此种工作方式在一定层面可以帮助出现问题的学生,但却忽略了大部分普通学生的心理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在绝大部分学生群体中未做到足够的数量普及,原有对心理问题的刻板印象也使得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在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工作上多采取被动接受状态,未能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内涵。大部分学生只有在遇到问题时,才会开始关注自身的心理状况,并试图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对于如何预防相关问题、如何用自身已经拥有的积极力量去发挥作用等方面关注较少。

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专业素质不高、实践经验不足

目前高校专业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基本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各班心理委员组成。从组成团队的实际情况来看,接受过较长时间的专业培训的人员只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但这些教师很少有机会直接与学生进行交流接触。在大学生群体中,心理辅导工作多是由学生辅导员承担,一方面大部分辅导员、班主任老师没有专业的心理学教育背景,只是在短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后进行日常的谈心谈话、宣传教育工作,专业化的水平明显不够,对心理危机学生进行干预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很多高校辅导员配备不足,人员紧张,存在着超负荷工作的状况。辅导员事务繁重,很难潜心做好心理学研究与技能掌握工作,也未能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班级心理委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院系心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依靠他们落实。但他们当中,大多专业知识和能力十分有限,目前能够给予他们的专业培训机会不多,且大多集中于理论培训,很难有实操机会。

三、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探析

1构建完整体系,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

二级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二级学院需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学院的重要工作范围中,建立健全由二级学院分管领导牵头、学院心理秘书专员主导、全体师生共参与的组织机构;构建学校——学院——班级心理委员——寝室长——家长五级工作机制;建立“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一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一专业医院”三级危机干预体系。既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帮助同学们树立心理健康理念,又要做好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广大学生增强意志,提高承受挫折、自我发展的能力,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助力学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培养专业化队伍,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

提高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业务能力,配备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辅导员从事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适当减轻事务性工作,使其有充足的精力从事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等相关工作。学校和二级学院要关注辅导员的成长和健康,定期提供参加相关培训、学习的机会,举办案例研讨活动,开展情绪解压活动,帮助排解负面情绪,同时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人人有责”的新观念,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要组建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干部队伍,明确职责,规范制度。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干部有别于一般的学生干部。他们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要负责及时传达学校和学院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举措和活动消息,配合各项活动的开展,要负责在广大学生中宣传心理健康政策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由于这种特殊性,二级学院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干部进行一定的心理知识技能培训,如心理危机干预、心理问题判断、朋辈心理辅导等,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心理素质。

3、创新工作方法,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影响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往高校二级学院通常以“治疗式”的方式来缓解学生心理问题、治疗学生心理疾病,但作为学生的直接接触者、教育者、引导者,二级学院不能只将工作重心放在问题学生身上,而是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构建一套完整的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体系,将“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关照学生”工作理念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坚持以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为导向、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创新工作方法,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对象,设计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利用“线上线下”等平台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心理测评、开展团体辅导、等,创造性地为学生打造各种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工作全方位地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

结语

高校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举,通过全体心理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最终实现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慧.高校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新探——以江南大学“心语心悦”工作室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1):

2.张姿,周秀艳,肖建卫等.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心理工作站建设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22,8(33):

3.张沙沙.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问题探索[J].智库时代,2019,(38):

4.胡瑶瑶.新形势下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与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3):

5.万永春.探讨高校二级学院心理健康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山西年,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