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3
/ 2

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郭晗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  300162

摘要:职业院校在教育体系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它们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服务,推动了院校未来建设的发展。然而,国内经济正处在转型过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新时期,这也给中等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在面对新的挑战时,职业院校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履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此,职业院校需要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职业院校还需要加强研究,不断推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专业,为地方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推动地方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

关键词: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策略

1职业院校社会服务现有模式及问题

1.1校企合作促进就业服务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产教融合模式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产教融合模式旨在促进学生就业和实现精准人才培养。通过将产业与教育融合,学生可以了解到真正需要的技能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同时,产教融合模式可以提供实际的工作经验,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提高综合素质。然而,许多职业院校存在定位不明确的问题,需要转变教学理念以适应社会经济形式。目前,许多职业院校仍然注重纯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需要进行转变。因此,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需要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很多院校依然不重视。为了培养具有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职业院校应该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包括实习、实训、竞赛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市场竞争。此外,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应该与企业规划同步,但部分院校缺少与地方企业的互动。这导致许多专业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此,职业院校应该积极与企业合作,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实现精准人才培养。

1.2需求式人才培养服务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高校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开始采用需求式人才培养服务模式,即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实现共赢。然而,师资不足成为该模式的发展瓶颈,需要专业的教师来支撑。在职业院校中,很多是新建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不够,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技术、工艺要求较强的专业教师,由于专业能力不足,无法满足需求式人才培养的师资需要。因此,职业院校需要招聘更多的专业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以更好地服务企业需求除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外,职业院校还需要重视“双师型”教师教学模式的培养,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是指既有学术背景,又有实践能力的教师,他们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培养出更加符合市场要求的人才。

2职业院校社会服务实施策略

2.1深化校企合作机制

职业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而校企合作是提高职业院校社会服务水平的有效方式。为了确保校企合作的正确性,需要树立明确的社会服务目标,并优化完善管理机制。同时,为了协调优势、建立长效互动关系,需要设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并做好统筹规划。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各项管理机制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机制应确保规范化、标准化,以确保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同时,科研及成果转化管理方案也应制定,以确保教职工科研成果的有效落实。在实践中,校企合作已经成为职业院校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校企合作,职业院校得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实现技术创新和发展的机会。因此,加强校企合作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对于职业院校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提升院校教师技能素质

师资队伍是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需要积极构建教师能力培养机制。教师是职业院校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意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因此,职业院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能力培养,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使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加强教职工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社会服务能力至关重要。教职工是职业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社会服务水平。因此,职业院校应该加强对教职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使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形式多样,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解决企业技术问题和资源共享上。职业院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人才和技术支持。同时,职业院校还应该加强与企业和机构的合作,共同解决技术问题,实现资源共享。职业院校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还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职业院校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因此,职业院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使其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2.3优化配置院校专业优势资源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应当将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合起来,通过专业资源整合模式,提高社会服务职能。这不仅有利于职业院校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首先,职业院校要做好专业布局规划,加强对人才适应性的培养。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职业院校所培养的学生需要具备实际应用技能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应该在专业设置上考虑到地方经济产业的实际需求,合理规划专业布局,提高人才适应性。其次,职业院校要优化专业布局,针对社会人才需求的现状,在数量、类别、技能要求等方面对现有专业进行优化调整。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变化,有利于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此外,职业院校还应该打造本院校特色专业,重点建设企业认可度较高、就业发展形势好的专业。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加强对学生实践教学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4开放共享院校服务平台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阶段,其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已成为当前问题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职业院校需要通过院校社会开放的模式,搭建社会服务平台,创新运行机制。同时,职业院校还需要解决人才培养质量不高、资源有限、科研成果转化不理想等问题,需要加深与企业和政府之间的联系,搭建切实有效的社会服务平台。为了实现社会服务内容的多元化,职业院校需要搭建科技服务平台。通过科技服务平台的搭建,职业院校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元化、更专业化的服务。同时,职业院校还可以通过校企合办的方式,充分发挥自身人力资源优势,并将其打造成特色直接投入企业建设中。此外,职业院校还可以通过联合创办校外基地等形式,探索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的有效路径。除此之外,职业院校还需要努力搭建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师生可以获取更多的学习教育资源,同时,社会企业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获得更多的资源共享服务。通过这样的方式,职业院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开展社会资源服务。

3结论

总之,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职业院校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注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地方经济的升级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许黎英.中职院校社会服务模式探究——以绍兴市中职院校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1,33(11):3.

[2]隆卫革,冯昌信,罗掌华,等.林业中职院校社会服务模式及功能实现探讨--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2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