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 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1

发展循环经济 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刘春华

中共济南市历下区委党校    250000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济南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与不足

近年来,济南市围绕循环经济发展制定了很多措施,并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各类建设项目通过采取清洁生产技术,配套建设污染防治设施,“以新代老”等措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实现了增产不增污和增产减污的目标。但是由于目前济南工业以机械制造业、原材料加工业为主体的传统格局,高新技术、先进环保产业尚处在起步阶段,资源消耗型产业占主导地位,加剧了水、电、油、煤、运的紧张态势和其他物质资源消耗,使日益尖锐的资源矛盾和环境治理压力更加突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一是受外部环境影响大,能源安全问题突出。济南是较为典型的能源输入型城市。全是能源消费主要依靠外地输入,能源环境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能源安全问题较为突出。济南市能源结构中,原油、煤炭占主导地位,天然气等其他能源消费比例偏低,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使用水平较低,需进一步加大开发和引进力度。单一的能源结构,将制约区域范围内的能源梯级利用和高效利用,也容易导致环境问题。二是政府支持力度还需加大。目前缺少对企业研发节能新产品权益的有效保护与鼓励推广机制。民营经济在推动清洁采暖、工业节能等领域融资限制较大,银行贷款等针对新能源企业贷款融资方面条件和其他融资贷款条件一致,融资难、利率高等问题比较突出,制约了新能源民营企业的发展。三是中间产业发展滞后,循环体系不完善。以废物回收利用为主的中间产业是形成物质循环利用的重要途径,是循环经济建设和生态产业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济南市废物分类收集、进行有规模的资源化回收利用的中间产业还未起步,废旧物资回收业以小型企业或个体经营为主,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低,循环体系中的中间产业结构松散,实力不强,新型的中间产业尚未得到良好的发展。4是缺乏龙头带动,形成规模难。现有再生资源企业规模小,缺少甚至没有龙头企业,没有大型的综合性再生资源集散市场,这样造成了大量的再生资源转入外地,导致了再生资源加工业的空白,失去了废品附加值和经营商机。

二、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一)再生资源绿色发展

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成熟的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工业链接技术作为支撑,目前有些技术还处于研究和试点阶段,尚未得到普遍推广。推动绿色建材和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规模化应用,降低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运营环节用能。鼓励煤矸石、污水污泥、废钢铁、废橡胶、废纸、废塑料等分拣、收储、加工、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应用。

(二)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解决再生资源税收瓶颈,让再生资源企业得到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及省有关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关财政和税收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加大对循环经济基础设施、绿色制造体系、重点项目和关键技术开发的支持力度。要注重学习掌握,把握政策要义,密切关注政策更新情况,在“自行判别,申报享受”的实施背景下,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积极向有关政策靠拢,可享受可不享受的政策要尽力靠上享受,提高自身绿色税收政策运用能力促进企业轻装上阵、加快发展。

(三)强化创新驱动和技术服务

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的循环经济战略联盟和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建设循环经济技术领域的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加快研发关键共性、先进适用的技术,加快循环经济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围绕资源化减排、复合循环等循环发展新模式,依托重点企业和协会积极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培育循环经济的技术研发、咨询论证、评价认证、检测服务等机构,为企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外包式、嵌入式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

(四)加强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

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绿色公益组织、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机构的积极作用,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多种手段,积极举办专题论坛、技术展示和现场交流会,大力宣传循环经济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强化人才培养,对接各种人才培养平台,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建立省内外循环经济人才交流、项目合作等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推广典型模式,推进绿色制造专业化人才培养。加快引进工业循环经济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打造工业循环经济专业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