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数感的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探究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数感的培养策略

邓俐

重庆市垫江县玉鼎小学校

摘要:数感能力是指学生对于数字的抽象感知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接受系统化的知识学习的数学应用途径。教师不仅需要立足新标准的要求来丰富学生的阅历,还要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把握所学知识,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助力核心素养的形成,才能不断强化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数感培养策略进行研究,供相关人士进行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数感培养;策略

引言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助于提升学生实事求是的求知精神与客观理性的思辨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与核心素养、学生的数感、运算能力与应用意识密切相关。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在小数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点、会做练习题,还要使学生能够用数学思维思考、观察乃至改造世界。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小数教学为切入点,围绕小数的认识、小数的计算和小数的应用等内容构建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的知识脉络,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落实。

1数感概述

所谓“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学生天生对外界环境具有一定的好奇心,且学生的年龄越低,对外界的好奇心越强,并能在好奇心的引导下,主动探索学习知识。数感即为学生感知外界事物的一项能力,学生的数感能力越强,并在好奇心的引导下,能敏锐地发现事物中与数相关的点,并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分析事物。换言之,在好奇心和数感的影响下,小学生能在生活中主动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分析事物,训练数学运算能力。

2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数感培养策略

2.1优化教学设计,促使学生多感官并用

教学设计是课程教学活动的基础与前提。要实现对小学生数感的培养,教师首先应当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重视数感培养,将其融入不同的教学环节,充分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多感官并用,进而实现对学科知识点的全方位认知和体会,以此实现数感的提升。为此,教师需结合数感培养的要求创新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感悟数的思维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增强课堂教学氛围,进而实现对数感的培养。例如,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主题的教学中,鉴于原有教材内容中的呈现形式相对单一,教师可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再通过引入顺口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主题的本质,并让学生明确具体的思考方法。如果题目中的“除数是一位”,计算就需要“先看对应前一位”,如果出现“一位不够”的情况,则需“看两位”。整个计算过程要做到“看到哪位,商哪位”,同时要注意“整除落0,余数要比除数小”,达到这一要求后“再除下一位”。该知识点中包含多个要点,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一边聆听、一边观察、一遍思索、一边体会,才能充分理解该教学主题中所包含的复杂数量关系,掌握计算的多个关键点。学生可以借助于已经掌握的实践经验,再根据图1和图2的指示,并结合顺口溜开展学习,在最大程度上掌握该类题目的内涵,不断提高数的运算能力。基于此,教师还需设计与之配套的口算练习题,不断巩固学生对顺口溜的掌握程度,以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综合实效。比如通过“70÷2=(),85÷3=(),80÷()=4,()÷3=,72÷()÷8=3,18÷4=4余()”等题目,将口算和笔算的要求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数感综合素养。

2.2借助生活素材,常态化锻炼

数感数学与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数学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能以生活为载体,展现数学知识的魅力。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观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儿童能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思想,并获得相应感知。小学生与儿童认识世界的方式本质上存在一致性,所产生的感知均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数学教师可借助生活素材,将数学知识植入生活情境中,利用生活素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发现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能力,常态化锻炼学生的数感能力。例如,教师询问学生上下学的交通方式,引导学生说出校车号牌,部分学生还能说出校车的车牌号。教师引导学生从车牌号和号牌出发,从多个角度思考数字的意义。有的学生说“车牌号是一串随机打乱的数字,不具有数学意义”,另有同学说“如果将号牌中的数字排列在一起,能将其作为数字运算的要素或结果”。以号牌“闽*E636D”为例,该号牌由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教师说出引导性语言“这个号牌中有数学元素吗?同学们能尝试提取数学元素,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分析数学元素的意义和不同排列方式吗?”学生提取“636”这一串数字,有的学生将这串数字看做独立的三个数字,分别为6、3、6,并对这三个数字随机组合,组成为“663”“366”等;有的学生则直接将该串数字看做数学概念上的运算结果,并从数字运算的角度,探究得到该运算结果的运算方法和运算过程,并提出“700-64”“318×2”“300×2+36”等诸多运算过程,加强思维训练,强化个人数感能力。部分数感能力较弱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影响下,从数学的角度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形成新的思维角度。

2.3理论联系实践,架设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数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是分不开的,二者的关系十分紧密。但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缺乏实践经验和运用能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在解题时常常会因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结果出错,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阻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领会数学知识的奥妙。同时,教师应加强实践教学,改变学生“死读书”的现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克和千克”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后跟随父母去买菜,观察父母买菜的细节,留意与称重相关的知识,不懂的及时记录,然后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教师可以为此向学生讲述“克和千克”的相关内容,并让学生明确二者的区别,掌握二者之间的转化关系。最后,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应用题,让学生加以练习,做到学以致用,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能够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感是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一种体现,教师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数学课程的教材内容,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优化课程教学方法,将数感培养融入课程教学的各项活动中。为此,教师应从教学设计着手,通过口算心算强化训练、生活化教学、数学建模以及游戏化教学等方式深化对学生的数感培养,引导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中复杂的数量关系形成深刻的认知与体会,不断促进数学知识体系的内化与建构,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感素养,支撑起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参考文献

[1]王志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数感的培养策略[J].名师在线,2022(35):76-78.

[2]王慧慧.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知识文库,2022(19):22-24.

[3]耿艳.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5):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