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与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浅谈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与策略

吴妍青

云南省广南县莲城镇那伦中心学校    663301

摘  要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它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双减背景下,如何全面地落实劳动教育?关键在于立足校情,回归育人本质,与学校内涵发展有机融合,找到有效路径,探索符合学情的策略,才能让学校劳动课程步入常态实施的新轨道。

关键词】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与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劳动教育教育孩子爱劳动、尊重劳动、学会劳动、用劳动改变自我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我们的学校中,劳动教育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育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劳动,我们帮助他们塑造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责任感,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生活技能。下面,笔者将详细探讨劳动教育在学校中的实施路径与策略。

一、以劳动技术教育为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学以劳动技术教育为阵地,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学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共同推动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形成和发展。

1.让劳动技术教育走进课堂。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劳动习惯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和知识,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

2.以实践为载体,提升学生劳动技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校应通过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如校园环境整治、种植活动、手工制作等,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劳动的乐趣,提高劳动技能,从而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3.以评促发展,强化学生劳动意识。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应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劳动表现给予及时、客观的评价,肯定他们的进步和成绩,同时指出不足和改进方向,以此强化他们的劳动意识,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4.探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劳动意识的增强劳动课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实践,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传授劳动知识技能与培养劳动习惯相结合,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5.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提高。比如,可以在小学生中定期举办自理能力测试、劳动能手竞赛、“今天我当家”中队主题会等活动,让孩子参与实践.在学校继续开展“雏鹰行动”系列活动,培养学生“五自能力”,还可以举行隆重的颁章仪式,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和劳动实践,丰富了课余生活,增加了对劳动的兴趣,同时,自理能力、动手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6.重视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考核评价。在确定劳动教学目标、内容的同时,要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如采用制定“学校家庭劳动教育反馈”、等有效手段,注重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从不会到会的各项需求,踏踏实实,真正使劳动教育自始至终落到实处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学校是塑造人格和性格的重要场所,其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1.设立劳动课程,让学生们了解和掌握各种劳动技能。比如,可以开设园艺课,让学生们学习种植植物,维护花园;或者开设烹饪课,让学生们学习烹饪技巧,制作美食。通过这些课程,学生们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劳动兴趣,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2.组织定期的校内服务活动。比如,让学生们轮流打扫教室,清理校园垃圾,或者帮助图书馆整理书籍。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劳动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3.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小学劳动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将更加有利于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潜力很大,一要做到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开展活动目的明确,计划性强,不加重学生负担;二是注意与其他的活动,如班级大扫除,少先队组织的参观调查活动等结合起来,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比如,组织学生们去老人院、儿童福利院等进行义务劳动,或者参与环保活动,清理街道、海滩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劳动的价值,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5.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假日小队”、“红领巾特别行动小队”等形式,定期带领学生参加社区劳动,参与社会公益劳动,尽量为学生劳动技能的提高创造条件.这些社会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也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在家里劳动态度的改变,在学校认真做好值日,在社会上自觉遵守文明规则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劳动,劳动是创造一切的源泉,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两个最重要的教育环境,如何将两者有效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应充分发挥其作用,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首先,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如劳动节、植树节等,营造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氛围。其次,通过实践活动,如校园环境整治、社区服务等,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价值。

家庭教育则是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计划,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的技能。同时,家长应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劳动的重要性,感受劳动的快乐。通过家庭教育,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劳动的意义,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品格。通过学校的教育引导和家庭的支持鼓励,学生可以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价值观,从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这将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文光.浅谈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与路径[J].读与写(中旬),2022(05)

[2]刘华琳.浅谈小学劳动教育途径与策略[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1(0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