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联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检查的效果及准确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联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检查的效果及准确性分析

施玉妹

江苏省昆山市千灯人民医院(昆山市第五人民医院)   江苏 昆山 215341

【摘要】目的:探讨对儿科感染性疾病患者采用血常规检查+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方法完成临床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以及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时间范围处于2020年2月~2022年4月阶段的48例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设为A1组;同期选择48例病毒性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设为A2组;同期选择48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设为A3组;临床对所有研究对象均展开血常规检查、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对各组异型淋巴细胞、白细胞计数以及全血CRP水平展开对比,并就三组检验阳性率展开对比。结果:A1组细菌性感染患儿白细胞计数以及全血CRP水平同A2组病毒性感染患儿以及A3组健康儿童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提升(P<0.05);A2组病毒性感染患儿白细胞计数以及全血CRP水平同A3组健康儿童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提升(P<0.05);A2组病毒性感染患儿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同A1组以及A3组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提升(P<0.05);A1组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同A3组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提升(P<0.05);A1组全血CRP阳性率、血常规阳性率以及联合检验阳性率同A2组以及A3组展开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提升(P<0.05)。结论:血常规检查+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方式的联合应用,可对儿科感染性疾病进行有效诊断,可就儿童是否表现出感染症状加以明确,对其感染类型展开对应判断。

【关键词】儿科感染性疾病;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查;诊断结果

在人体呈现出细菌性感染后,会表现出大量全血C反应蛋白生成的情况,通过对CRP(全血C反应蛋白)含量进行观察,可对患者是否呈现出细菌性感染情况进行有效判断[1]。针对血液中不同血细胞分布情况以及血细胞计数情况在实施判断期间,血常规检查属于主要方式,其可对患者疾病感染进行有效判断。二者有效结合,可将儿科细菌性感染诊断准确程度有效提高[2]。本研究旨在探讨对儿科感染性疾病患者采用血常规检查+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方法完成临床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以及准确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时间范围处于2020年2月~2022年4月阶段的48例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设为A1组;同期选择48例病毒性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设为A2组;同期选择48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设为A3组;48例A1组中,男、女各24、24例;年龄范围4~8(6.02±0.18)岁;病程范围1~7(4.02±0.25)d;48例A2组中,男、女各25、23例;年龄范围4~9(6.07±0.16)岁;病程范围1~8(4.07±0.24)d;48例A3组中,男、女各26、22例;年龄范围4~10(6.09±0.17)岁;三组的性别、年龄基线资料比较,结果差异具有均衡性(P>0.05)。

1.2 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检查;②对于临床检查均可以依从;排除标准:①罹患传染性疾病;②个人因素中途退出诊断研究者。

1.3 方法

    于早晨,在空腹状态下,对所有检验对象展开3mL肘部静脉血抽取。利用比浊法展开CRP检查工作;利用专用细胞分析仪展开血常规检查工作。

1.4 观察指标

1.4.1 三组异型淋巴细胞、白细胞计数以及全血CRP水平临床对比

1.4.2 三组检验阳性率对比

①白细胞阳性标准:结果在10×109/L以上;②全血CRP阳性标准:结果在10mg/L以上;③异性淋巴细胞阳性标准:结果>5%;最终结果满足上述任何一项,即为获得阳性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分析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展开,分别利用X2检验、t检验完成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统计,并以n(%)、表示,最终P<0.05证明呈现出明显差异。

2、结果

2.1 三组异型淋巴细胞、白细胞计数以及全血CRP水平临床对比 

A1组细菌性感染患儿白细胞计数以及全血CRP水平同A2组病毒性感染患儿以及A3组健康儿童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提升(P<0.05);A2组病毒性感染患儿白细胞计数以及全血CRP水平同A3组健康儿童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提升(P<0.05);A2组病毒性感染患儿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同A1组以及A3组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提升(P<0.05);A1组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同A3组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提升(P<0.05)。(见表1)

表1 三组异型淋巴细胞、白细胞计数以及全血CRP水平临床对比 (

组别

异型淋巴细胞(%)

白细胞计数(×109/L)

全血CRP水平(mg/L)

A1组(n=48)

7.85±0.15

13.22±2.22

87.69±5.09

A2组(n=48)

23.05±1.22

5.72±0.39

22.39±2.16

A3组(n=48)

4.05±2.13

5.05±0.43

9.72±0.13

2.2 三组检验阳性率对比

A1组全血 CRP阳性率、血常规阳性率以及联合检验阳性率同A2组以及A3组展开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提升(P<0.05)。(见表2)

表2 三组检验阳性率对比 [n(%)]

组别

全血 CRP阳性

血常规阳性

联合检验阳性

A1组(n=48)

44(91.67)

45(93.75)

47(97.92)

A2组(n=48)

27(56.25)

28(58.33)

31(64.58)

A3组(n=48)

1(2.08)

1(2.08)

1(2.08)

3、讨论

临床在实施疾病检查期间,血常规检查以及全血C反应蛋白检查属于重要方式,其可对血液标本中系列成分变化进行有效反映,于病毒感染以及细菌感染中,可提供有力依据[3]。以往针对细菌性感染判定期间,主要通过异型淋巴细胞以及白细胞等系列计数变化进行检查完成对应判定,但具体用药前,患儿的情绪以及用药,均会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从而表现出偏差现象[4]。在患者呈现出病毒性感染情况下,通常CRP不会表现出较大程度的变化,对此通过此项诊断,可对细菌性感染以及病毒性感染之间进行有效鉴别[5]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发现,A1组细菌性感染患儿白细胞计数以及全血CRP水平同A2组病毒性感染患儿以及A3组健康儿童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提升;A2组病毒性感染患儿白细胞计数以及全血CRP水平同A3组健康儿童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提升;A2组病毒性感染患儿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同A1组以及A3组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提升;A1组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同A3组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提升;A1组全血 CRP阳性率、血常规阳性率以及联合检验阳性率同A2组以及A3组展开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提升,进一步表明对儿科感染性疾病患儿展开血常规检查+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查+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方式的联合应用,可对儿科感染性疾病进行有效诊断,可就儿童是否表现出感染症状加以明确,对其感染类型展开对应判断。

【参考文献】

[1]周洁. 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的应用[J]. 科学养生,2021,24(12):263.

[2]李飞.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5):96-98.

[3]王楠. 探究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3):110-111.

[4]林久龙. 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价值评价[J]. 饮食保健,2020,7(4):18-19.

[5]陈述英. 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在诊断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 医疗装备,2019,32(2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