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呼吸护理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的疗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系统呼吸护理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的疗效研究

袁洁美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系统呼吸护理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为期1年收治的60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系统呼吸护理,护理后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的73.33%比较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1秒用力呼气容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采取系统呼吸护理效果显著,可改善机械通气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系统呼吸护理;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护理效果

呼吸衰竭,指的是各类因素所致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导致不能有效进行气体交换,并伴有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的生理功能及代谢紊乱临床综合征[1]。机械通气可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功能,但为提高患者机械通气疗效及依从性,还有必要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因此,本次重点分析研究系统呼吸护理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的疗效,现将研究成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60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纳入时间为本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均经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及胸部影像学检查确诊,且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临床资料完整,且均由患者知情签署相关医护干预同意书,逐一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严重精神障碍及抗拒本次实验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中,男性、女性分别为18例、12例;年龄跨度为26岁到74岁,平均为(53.28±1.00)岁;I型呼吸衰竭19例、II型呼吸衰竭11例。观察组30例中,男性、女性分别为19例、11例;年龄跨度为27岁到73岁,平均为(53.26±1.01)岁;I型呼吸衰竭18例、II型呼吸衰竭12例。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表示护理后两组数据有比较的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即在机械通气期间,指导患者注意相关事项,并做好患者常规用药指导、饮食干预等。观察组患者采取系统呼吸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环境护理干预。做好患者病房环境护理环境,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灭菌处理,然后保持一段时间通风,维持病房空气清新;合理控制病房温湿度,温度以24℃左右为宜,相对湿度以55%左右为宜;维持病房安静,避免喧杂人等进入,在患者机械通气期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心理疏导干预。受疾病及机械通气影响,患者容易伴有负性心理,进而容易影响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对此需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干预,多鼓励、支持患者,可指导患者掌握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如呼吸训练法、冥想法等,达到缓解负性心理的作用,提高机械通气治疗依从性。

(3)呼吸道护理干预。指导患者行舒适、正确体位,头颈部后仰,确保气道伸直,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每间隔2小时为患者轻轻叩背,指导患者正确咳嗽、深呼吸,达到促咳嗽、促排痰的作用。如果患者无法自主排痰,可采取吸痰管,或雾化吸入,达到促进排痰的作用。

(4)并发症预防干预。因患者卧床时间比较长,有必要定期协助患者翻身、叩背,预防压疮并发症的发生。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适当抬高患者肢体,定期为患者肢体按摩,促进肢体血运,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此外,注意机械通气管道保护,避免管道堵塞、脱管、堵塞情况的发生,进而预防呼吸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1.3判定指标及标准

(1)机械通气疗效标准:①显效:经积极护理后,患者的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症状消除,呼吸功能恢复正常[2];②有效:护理后,患者症状部分消除,呼吸功能有所恢复;③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呼吸功能未恢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2)比较两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1秒用力呼气容积。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涉及计量和计数两种数据,其中计量数据用(X+S)代表,用t检验;计数数据用百分比(%)代表,用χ2检验,数据处理使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P<0.05,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机械通气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的73.33%比较显著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机械通气疗效比较(X+S)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

对照组

30

9(30.00)

13(43.33)

8(26.67)

73.33

观察组

30

21(70.00)

7(23.33)

2(6.67)

93.33

χ2

10.200

P

<0.05

2.2两组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1秒用力呼气容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相关指标水平比较(X+S)

组别

平均机械通气时间(h)

住院时间(d)

1秒用力呼气容积(L)

对照组

(n=30)

15.43±2.40

17.95±0.50

72.31±4.20

观察组

(n=30)

10.58±1.83

12.25±0.64

81.30±3.45

t

8.802

38.441

9.059

P

<0.05

<0.05

<0.05

3.讨论

呼吸衰竭,会威胁患者的呼吸状态,进而影响生存质量,针对临床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可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方案。通过有效机械通气治疗,可改善患者呼吸状态,促进肺部功能的恢复。值得注意的是,为全面提高机械通气疗效,临床建议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

本次观察组采取呼吸系统护理干预方法,机械通气总疗效高达93.33%,明显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的73.33%;同时,观察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1秒用力呼气容积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研究结果说明,呼吸系统护理干预的实施价值颇高[3-4]

综上所述: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采取系统呼吸护理效果显著,可改善机械通气疗效;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金子.系统呼吸护理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的疗效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41):125,127.

[2]卓荣.研究系统呼吸护理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的疗效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20(8):110-111.

[3]马建娥,白云峰,宁红利.分析系统呼吸护理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的疗效[J].养生保健指南,2020(41):188.

[4]叶柄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系统呼吸护理的疗效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9(3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