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污水厂进水浓度偏低的因素——以某镇区污水厂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浅析污水厂进水浓度偏低的因素——以某镇区污水厂为例

陈雪玲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文章以某镇区污水厂为例,分析了进水BOD5浓度偏低的原因及提升措施。提高污水厂的进水浓度,可以提升污水处理厂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提高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质量,增加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

关键字:市政给排水工程;主干管;污水厂;进水浓度

从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角度来说,由于管道路由较为复杂,如果某段管道存在缺陷后,必然对给排水系统造成不良的影响,也会影响到污水进厂浓度。所以,应增加对管道的检测以及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加强对管道的运行维护,确保管道的收集能力。

一、污水系统现状

(一)排水体制

城市排水体制是指城市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及降水所采取的排除方式。根据污水与雨水的分流及合流的不同,可以分为雨污分流制和雨污合流制两种。根据本次镇区的实际情况,排水体制原则上采用分流制,新建污水收集系统;现状的合流制管渠作为雨水管渠保留和改造,使现有河沟恢复原来的防洪排涝功能;市政道路必须形成两套清晰的市政雨、污水管网系统,雨污混接的问题必须落实整改,以避免地表水进入污水管网系统。另外,因该镇区周边水系丰富,污水管道过河采用倒虹的情况较多,管道容易出现堵塞。合流管道在末端设置截污井并设置溢流拍门,现状拍门损坏较为严重,存在河涌水位高时河水倒灌,导致进厂污水浓度低。

(二)污水处理厂现状

1.污水处理厂概况

该污水厂红线面积8.75ha,负责处理镇区三个区域产生的污水,远期总规模16万m³/d。污水厂一期工程现已经建成,规模4万m³/d,承担着镇区33个村委及2个社区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任务,纳污面积62.11 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14.48 万人。

2.处理工艺

污水处理厂一期采用A2/O工艺,工艺流程如图1。一期提标工程采用反硝化滤池+紫外消毒工艺将出水水质提升至一级A标准,工艺流程如图2。

图1一期工程工艺流程图

图2一期提标工程工艺流程图

3.实际进出水水质

污水处理厂设计进出水水质和实际运行工况见表1、2和图3.

表1设计进出水水质(单位:mg/L

序号

项目

COD

BOD

SS

NH3-N

TN

TP

1

设计进水

250

120

150

35

45

4

2

设计出水

≤40

≤10

≤10

≤5

≤15

≤0.5

表2 2020年实际进出水水质  单位:mg/L

日期

处理水量

COD(mg/l)

氨氮(mg/l)

(m3/d)

进水

出水

进水

出水

一月

42699.58

96.03

16.94

7.70

0.96

二月

43372.21

98.97

16.14

7.57

0.82

三月

44489.55

98.03

15.68

7.74

0.84

四月

39257.73

96.60

14.87

7.97

0.88

五月

34960.35

98.48

16.45

8.20

0.86

六月

35543.20

98.70

16.87

7.91

0.87

七月

35442.48

99.16

15.58

8.29

0.92

八月

41964.52

98.58

17.13

8.72

0.90

九月

42003.47

92.37

15.63

7.49

0.76

十月

39678.84

94.77

15.61

8.70

0.93

十一月

38116.73

100.23

16.47

9.09

1.01

十二月

36255.35

96.90

17.10

8.35

0.98

平均

39482.00

97.40

16.20

8.14

0.89

图3 2020年污水厂进水浓度统计图

4.实际进出水水量和水质分析

根据污水处理厂近几年实际运行数据,目前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主要有以下特点:(1)实际进水指标中BOD5、COD、SS、TN和TP浓度均远低于原设计进水水质,甚至接近出水水质,说明进水中混有大量的河水或地下水。(2)现状处理工艺基本可以满足一级A标准。污水处理厂进厂浓度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污水收集系统不完,普遍采用截流式在河涌或合流管上收集各排水用户的污水,雨污分流率较低,因此需加快截污次支管网的建设,提高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发挥污水处理厂应有旳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提高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质量,增加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

(三)污水管网现状

污水处理厂配套截污主干管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总长约36km,主干管有两段管位于河涌底部,并有多处倒虹过河涌的位置,管道水位较高,截污主干管有4座污水提升泵站,泵站存在运行能力不足的现象。

二、针对现场问题进行诊断分析

(一)诊断目标及内容

在结合厂、网日常运行的情况以及对已有的畅通工程检测成果的诊断、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针对诊断区域内排水系统特点与管网拓扑结果进行水质、液位监测,对降水摸查成果,以及水质、液位分析结果进行梳理和校验,确认出存在严重缺陷的管段,找出外水入侵的源头所在,并结合CCTV检测成果综合评估,为下一步工作提供论证依据。

(二)诊断方法

1.现场摸查

本项目排水管探测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人工现场调查、使用仪器设备探查(如管道潜望镜等),探测的工作方法如下:(1)现场调查。野外调查时在调查记录表的备注栏中注明管道的运行情况,包括四个方面:①管道淤积情况;②水质情况(详细区分管段属性);③水流情况:水流流向及水深;④对排水管道出现非正常情况时,定点拍摄图片进行辅助说明。在实地调查中,必要时应邀请管线权属单位的管理人员,或规划、设计、施工人员及熟悉管线情况的人员协助。排水管线实地调查完毕后,根据实地调查结果,确定需用仪器摸查的管线段。(2)管道潜望镜(QV)与管道CCTV检测。在具备条件的重点管道与排口,进行CCTV及QV的检测与溯源工作,力求摸清管道的拓扑关系,为下一步整治提供基础支撑。

2.液位监测法

管网液位,是反映管道水力条件的重要参数之一。因望洪污水厂服务范围广,污水量大,难以对污水主干管网系统全部进行可视化检测,寻找出管道缺陷。因此,选择了从管网实际运行液位角度,对管网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分析,找出潜在的堵塞点、倒灌点。在下一阶段,对这些潜在的问题管段,重点进行摸查,或者进行QV、CCTV等可视化检测。数据分析原理如下:(1) 当主干线所有检查井内液位变化趋势长时间相同,说明管网有连通性,不存在不通的现象;(2) 当检查井之间液位差大于理论值500mm(500mm考虑安装及垃圾影响的误差),判断为疑似缺陷管段,再对其管网进行CCTV检测,精准找出缺陷点,判断其是否满足设计需求。同时,对河涌水位的同步观测,分析河涌水位与管网水位的相关关系,判断其是否存在明显的倒灌口。结合对管网系统的梳理分析,对主干管网布置了98个液位监测点,重点布置在倒虹段、沿内河涌主干管。同时,在内河涌沿线布置了12个水位监测点(图4、5)。

图4上下游检查井液位趋势图图5 管道液位与河涌液位对比图

3.水质监测法

对于管网水质分析法,本文章共采用了人工采样检测方式。人工采样主要是安排专业的采样人员,对管网水质进行采样分析,主要分析的指标包括:COD、NH3-N、TN。水质监测工作的本意,是通过主管管道上下游水质变化情况,辅助判断管道外水入侵点范围及缺陷点范围。同时在主要支管布置水质监测点,可分析判断支管水质情况。若相邻主干管监测点水质相差不大且污水支管水质浓度较好,表明污水支管、监测区段受外水影响较小;若相邻主干管监测点水质相差较大,表明监测区段内或者汇入该段的污水支管发生了外水入渗(图6)。 主干管网水质监测点布置图,全线布置了98个监测点,通过水质反映筛选出问题管段,再通过CCTV检测确定管道存在缺陷类型,一一修复整治,确保管道的正常使用功能。在支管上布置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进行948次水质监测(图7)。根据液位与水质检测方法,诊断出该镇区部分管道存在缺陷(如淤积严重,管道渗漏等)风险,以及部分管段出现水质浓度偏低,上游及下游浓度相差较大,判断该段中间存在外水点的问题,通过CCTV检测确认缺陷问题,定位缺陷位置,并进行修复工程,以此提高水厂进水浓度。

图6管道受外水影响图

图7水位变化和水质监测图

(三)结论

通过对现状管道的水质水量检测得出要以下结论:1.部分管段存在渗漏引发河涌水倒灌,导致进厂浓度偏低;2.存在涌底埋管段,管道长期处于高水位,水“憋”在管道里就给主干管正常养护工作带来难度;3.干管相当于长期处于应急管理状态,导致运营及维修工作开展相当被动,无法有效保障污水收集与输送。4.截污主干管网如同人体“大动脉”,一处积淤堵塞就有可能引起排水系统功能丧失,导致整个片区管网内的生活污水外溢。给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5.根据我国现行的《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68-2016)规定,“排水管渠允许积泥深度应小于管道内径或渠净高的1/5”,也就是说积泥深度高于此值,就应该进行“清泥”养护。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分流制地区污水系统的提质增效,在努力提高污水收集率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存量污水管网的外水侵入问题,在全面掌握污水收集系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排查雨水、河水、地下水的进入管网的路径和程度。从源头-迁移-末端各环节剥离外水;其次,排水系统的稳定运行离不开专业的运维管理,需要并加强管道水位排查与排水户管理,并通过日常管养和科学调度弥补系统性问题,使城市排水系统高效运转、水环境长制久清。

参考文献:

[1]陈聘.浅谈水质净化厂进水BOD5浓度提升措施——以A水质净化厂为例[J].工程建设标准化,2023(05):91-92.

[2]张亮.排水体质与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版),2017(10):11-13.

[3]张彩琴.水质监测中现场水质采样控制分析[J].建筑设计管理,2022(5):21-23.

【作者简介】陈雪玲(1990.11-),女,汉族,广东广州市人,本科学历,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市政给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