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高密度城中村空间品质的人本需求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深圳市高密度城中村空间品质的人本需求研究

孙继鹏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人本需求导向的城市治理及空间整治是保证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城村共生”的发展模式下,为解决城中村空间杂乱失序、发展阻滞的问题,推动城中村整治更新、内涵提升与可持续发展,文章结合高密度城中村的整治历程与空间特征,基于需求层次理论和环境行为学总结了城中村空间品质的人本需求框架。以期立足于万象更新的新时代,提出人本需求导向的城中村综合整治规划体系,为高密度城中村营造高品质空间提供规划的新思路。

关键词:人本需求,城中村,综合整治,空间品质

1.研究背景

    在我国城镇化速度步入“持续放缓期”的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城市趋向内涵式与集约型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以“高质量发展”主题,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强调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短板,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更新行动提至空前高度。在更新目标单一到多元化转变,并锚定可持续的万象更新过程中,坚持“人本位、精细化、共享共建”的城市运营,为营建人民的高品质生活提供了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有效发展路径。

1.1深圳高密度城中村空间痛点制约价值实现

深圳市是我国城中村密度最高的超大城市之一,根据深圳市规土委调研数据显示,深圳城中村用地总规模约320平方公里,占深圳土地总面积的1/6,城中村供给深圳市租赁市场70%的住房资源,是租赁市场最重要的供应主体[1]。在高人口密度、高建筑密度、高业态密度的环境中,城中村暴露出基础设施欠账大、安全隐患严重、公共配套紧缺、空间品质不佳、历史文化与城市记忆缺失、功能多重复合却失序、管理粗放、治理不善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城中村的低成本住房供应、人文特色、多元活力等固有价值在品质破败的空间环境中难以充分实现。

1.2深圳城中村从“设施完善”到“环境改善”继而发展“人本内涵”

面对高密度城中村的空间与环境品质痛点,深圳的城中村更新与整治行动从2004年《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暂行规定》拉开序幕。早期以完善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消除安全隐患为主要整治目标,至《深圳市城市更新“十三五”规划》提出未来“城中村以完善配套和改善环境为目标,以综合整治为主,拆除重建为辅”,在市综合整治总体规划中划定整治分区并落位具体整治规模到各行政区、将历史、生态、文化等资源禀赋突出的7个城中村列入试点,引导全市城中村的风貌重塑[2]。经过城中村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基本消除安全隐患,城中村面貌和治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促进了城市管理服务的同城化与均等化。而后深圳住房发展“十四五”聚焦城村共融,在国家各部委的指导下,提倡推行渐进式有机更新,注重人本需求,开展“宜居宜业宜游”的“三宜街区”创建工作,强调城中村生活品质、街区活力与人本内涵的发展。

2.城中村空间品质的人本需求研究

2.1人本需求与环境行为的辩证关系

学者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需求层次理论,将激励个体行为的人本需求总结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包含审美与求知的自我实现需要[3]。而后克雷顿·奥尔德弗教授在此基础上发展了ERG人本主义需求理论,将需求层次概述为生存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以及成长发展的需要,认为人的自身需求与交往关系中的需求所带来的行为激励性同等重要[4]。加之环境行为学认为客观物质环境是诱发人群行为的外因[5]。人本需求相关理论与环境行为学的相互渗透,在城市规划、公共空间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即认为环境对人本需求的满足与否能够正向或负面影响人群行为的发生,从而影响空间活力及人群对空间的认可度。祝婉基于“人造空间,空间塑人”的依赖关系研究多元化活动与空间的有效结合,进而实现街道活力[6]。从广义的人群行为研究发展到老幼等重点人群的空间需求,谭少华等基于老年人需求探讨生活性街道环境的适老化营造策略[7]。规划设计关注行为的同时注重人群的体验感知,徐漫辰等从多维视觉感知角度提出城市风貌控制引导研究体系[8]。由此城市空间的人本需求强调个体与群体相互联系的交往需求、多元人群行为需求以及人群的感知需求等。

2.2城中村空间品质的人本需求框架

人本需求层次涵盖衣食住行与人身健康安全保障的生存需要,社交与情感、自尊和他尊的相关关系需要,道德与审美认知、创造与自觉的自我实现需要,综合人群安全感、适应性、邻里互动、归属感以及怀旧感的心理特征在城中村的空间整治方面提出人本需求,包含基于三维度人群需求的安全性、保障性、便捷性、适宜性、交往性、可识别性和内涵性空间需求。结合大数据调查和村内人口的访谈调研,梳理推导城中村空间需求直接影响的空间要素,并归纳总结为规划体系、人文品质与服务配套三个空间研究层面(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城中村在细分影响因子的权重可能有一定差异)。引导城中村空间品质提升规划研究在三个空间层面提升人本内涵,满足使用人群在城中村中的空间需求,进而有效整治提升城中村空间品质、发挥人文价值、完善服务配套,焕发城中村活力。

 

城中村空间品质的人本需求框架(作者自绘)

3.结语

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要求在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更新行动中,全力实践人本位、精细化与共享共建的有机更新与城市运营。高密度城中村是早期城市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时代产物,是当前存量规划时期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潜力空间。本文从人本视角,在科学的需求层次理论与环境行为学的指导下,提出面向人民需求的城中村空间品质提升规划新思路。以期提供给城中村整治更新行动更多元的规划视角,挖掘城中村人本内涵,助力焕发空间新活力。

参考文献

[1]陈龙辉.以综合整治为主,深圳控制城中村改造节奏[EB/OL].深圳晚报.(2018-06-09)[2021-07-16].http://k.sina.com.cn/article_1913382117_720be4e502000dqsd.html.

[2]张艳,朱潇冰,瞿琦,周维.深圳市城中村综合整治的整体统筹探讨[J].现代城市研究,2021(10):36-42

[3][美]A.H.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程朝翔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333-334.

[4]Alderfer C P. An empirical test of a new theory of human needs[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1969,4(2):142-175.

[5]李斌.环境行为理论和设计方法论[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7,32(03): 1-6.

[6]祝琬.影响街道活力的物质空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7]董泽鑫,谭少华. 基于“老年人需求”的生活性街道环境研究[C]//.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2018:470-481.

[8]徐漫辰,庹川,叶竹,曹永茂.基于人群需求特征的空港地区城市风貌塑造——以郑州空港实验区总体城市设计中的城市风貌引导为例[J].福建建筑,201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