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再生理念下的银新废弃铁路周边地区城市更新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3

遗产再生理念下的银新废弃铁路周边地区城市更新设计

朱娟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

【摘 要】城市内部废弃铁路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产物,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展及交通功能的改变其失去了原有的应用价值,但是其承载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忆,是重要的工业遗产资源。本文以银新废弃铁路遗产再生改造为例,通过交通再生、景观再生、遗产再生策略打造具有银川特色的休闲旅游风情线,最终重塑铁路两侧公共活动空间,将城市灰色地带改造成为贯穿东西的城市活力发展带。

【关键词】遗产再生;废弃铁路;城市更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规模迅速扩张以及城市内部传统工业的转移导致城市废弃铁路数量不断增多,废弃铁路成为城市发展的灰色空间,影响了城市整体空间环境品质。废弃铁路空间不仅包括铁轨、路基、构筑物等铁路设施,也包括沿线和周边国土空间规划控制地区,这些地区往往保存了大量的工业遗迹及历史人文景观,对包括铁路线路在内的沿线地区进行保护更新改造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空间环境景观、历史人文和经济社会价值。本研究基于国内外废弃铁路改造理论及相关实践的分析,结合银新铁路相关发展现状,提出交通再生、景观再生、遗产再生三大改造策略,将废弃铁路改造与城市功能更新相结合,将其从阻碍城市发展变为城市活力发展带,并为我国城市内部废弃铁路发展提供设计思路与方法。

1.铁路遗产再生模式与改造实践

国内外案例研究表明,废弃铁路在城市中所处区位不同对城市空间的价值也不同,改造利用策略也具有差异(图3)。远郊废弃铁路因远离城市,大都采用区域绿道、铁路文化遗产公园、观光线路的改造模式,如新西兰奥塔哥中部铁路绿道、德国鲁尔区铁路系统改造、塞尔维亚Mokra gora观光小火车。近郊废弃铁路与城市功能具有藕断丝连的特征,一般采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游憩步道的改造模式,如北京S2线、上海金山线、美国亚特兰大环线,改造后不仅提升了郊区公共交通可达性,而且串联了郊区旅游景点,拓展了市民公共活动空间。市区的废弃铁路因其周边环境复杂,改造难度最大,需与周边地区共同更新改造,因此改造周期较长,改造策略不应仅考虑废弃铁路功能复兴,更应考虑对城市功能发展的综合影响,改造模式的选择往往综合考虑土地经济效益、景观生态效益、社会文化效益、交通环境效益等问题,改造模式大致可分为交通再生、景观再生、遗产再生三大策略。

1.1 交通再生策略

根据废弃铁路周边交通需求与铁轨改造利用价值综合分析采取不同的改造方式,当交通需求较大且位于城市核心地段时,一般采用轨道交通改造模式,根据沿线客流量的大小可分为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几种交通方式,如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利用老沪杭铁路内环线和淞沪铁路改成高架轻轨,法国里昂T3有轨电车利用废弃货运铁路改造,节约了大量成本。这种模式适合于线路长度中等的废弃铁路,以10-20km左右为宜,应与两侧用地性质进行协调,并与城市其他交通方式有效衔接,改造投资大周期长。

1.2 景观再生策略

延续原有废弃铁路线性场地特征,通过种植植物治理废弃铁路污染改善土壤环境,将粗狂的铁路材质与自然景观结合形成人工文明与自然相融合的风貌。根据废弃铁路线性空间特点及周边城市环境可分为城市绿道、城市公园、景观商业步行街几种模式。城市绿道利用铁路线路狭长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骑行、慢跑、徒步、滑板等游憩活动场所,如巴黎林荫步道、韩国光州绿道公园,这种模式适合线路长度一般的废弃铁路,以5-10km左右为宜;城市公园、景观商业步行街利用废弃铁路线路、工业遗址及周边的环境景观,通过铁路主题公园、商业街区、艺术展览、观光步道等形式,将其改造为集文化旅游、商业娱乐、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休闲区,如美国高线公园、悉尼货运线公园。当废弃铁路线路2-5km左右且周边可改造空间较大时宜采用城市公园模式,当废弃铁路线路在2km以下且位于城市繁华中心区时宜采用景观商业步行街模式。

1.3 遗产再生策略

主要以铁路建筑、构筑物或周边工业遗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为主,该策略通常与交通再生、景观再生策略结合,如首钢工业遗址公园观光小火车、厦门铁路文化公园里的铁路博物馆。遗产再生策略根据其改造项目的类型可以分为遗产建筑、遗产构筑物、城市更新三种模式。遗产建筑模式主要体现在将传统火车站改造为博物馆、展览馆、会展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等方式,如香港铁路博物馆、曼彻斯特利物浦路火车站、伦敦利物浦街车站。遗产构筑物模式则是延续铁路原有场所精神,结合当地文脉与铁路工业文化,通过景观雕塑、符号等元素设计展现铁路遗产价值,如哈尔滨松花江铁路桥。城市更新模式则将铁路遗产与周边城市功能改造相结合,该模式避免了单一建筑物改造对周边地区带动效益一般的弊端,适合城市交通复杂、商业繁华的地段,通过更新改造可以带动周边整个街区的发展,如伦敦国王十字地区更新改造。

2. 银新废弃铁路遗产再生面临的问题

2.1穿越城市中心区,影响地面交通组织

银新铁路专用线于1961年投资建设,全长10.8km,核心控制区面积19.78平方公里,线路从银川站引出,由西向东穿过金凤区,至兴庆区的小南门货场终止,与城市道路形成17个铁路道口,其中主要道路交叉口9处,次要道路交叉口8处,全线共3座铁路桥,且部分铁路线与城市主要道路呈斜交状态,对城市地面道路交通组织产生较大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通行车次日益减少,逐渐走向荒芜2006年停运,20125月,银川市将银新铁路列入历史建筑保护名录,201410月,市发改委提出对银新铁路进行改造。

2.2割裂城市空间,成为城市“灰色地带”

银新铁路曾经是新城与老城之间煤炭、建材、食品等生产、生活物资的主要运输线,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它是银川人民生活运输的大动脉,小南门货场、银川水泥制品厂、银川糖厂、市土产果品公司等均通过这条线路运输物资,是连接包兰线和银川市的运输动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铁路沿线的企业相继搬离、消失,车次逐渐减少至停运,目前铁路沿线以居住用地为主,铁路线路与周边用地缺乏互动,杂草丛生,成为城市的灰色地带,周边居民缺乏公共活动空间。

2.3腹地空间有限,更新腾退难度较大

银新铁路廊道宽度最窄处为24米,最宽处达72米,全线平均宽度为45米左右,周边均为建成用地,除了新城粮库、中航油库、金凤城中村、南门货运场等几处可改造用地外,城市改造空间非常有限。在核心区范围内,根据其周边建设用地情况大致可以分为西、中、东三段,其中西段经银川站穿越荣锦苑小区、农垦创业城、安怡家园至黄河东路道口至满城南街相交,全长2.9km,该段周边以居住小区为主,改造空间有限;中段由满城南街穿越湖畔嘉苑小区沿南塘巷至庆丰街,全长4.1km,周边除被居住小区包围外,新城粮库、中航油库可改造,且与典农河水系相交,具有一定的改造空间;东段由庆丰街穿越多个居住小区经小南门市场至南塘巷,全长3.8km,沿线除金凤区城中村、南门货运场可更新改造外,空间狭窄不易利用。

2.4铁路遗产保存不够,传承利用不足

银新铁路始于1961,历史悠久,是传统工业文明的象征,代表着城市一段重要的历史记忆,如今工业文化遗址仅存良田工业区标准厂房、小南门货场,银川糖厂、水泥厂、市果品公司等工业遗产现以不存在。目前,铁路轨道等构筑物处于废弃状态,相关工业遗产也未进行开发,遗产传承利用不足,未来活化利用空间前景广阔。

3. 银新废弃铁路遗产再生改造策略

3.1交通再生策略:建设有轨电车,活化线性空间网络


国内外大量案例表明,发挥废弃铁路的线性交通廊道作用,将其改造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不仅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而且可以盘活周边存量资产、活化铁路历史遗存价值。据《银新铁路修建性详细规划》交通评估,沿线两侧居住人口约17万人,预计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在5000~8000人次/小时,适合于中运量公共交通系统。基于BRT、有轨电车、轻轨、地铁几种运行模式的经济、交通、景观可行性综合评估后,本研究认为将废弃铁路线改造为有轨电车,对于保存较好的线路在检测达标的基础上再利用,工程造价适中,将原来的灰色地带改造成为城市绿色公共交通廊道,在满足城市景观修复的同时使其交通功能再生,仅缓解了东西向交通压力,有利于打造城市新旅游风景线,将后院改为前厅,留住城市发展记忆。根据客流量预测,需在既有的单线基础上进行复线扩容,实现双线运营,全线共设8个站点,平均站间距1.5公里,站台采用侧式,在宝湖公园北侧设置停保场。

1有轨电车线路站点开发示意图

为发挥有轨电车的交通功能,必须与其他城市交通方式对接,吸引更多的人流,从而扩大其服务范围。因此,应设计好相关的慢行交通廊道、接驳系统、停车系统,便于有轨电车站点与周边其他交通方式对接。在常规公交层面,可将部分公交首末站纳入有轨电车枢纽站,开设公交接驳专线、中途换乘站,与有轨电车形成有效衔接。在地铁、BRT层面,现状银新铁路周边线路有地铁12号线及BRT1234号线,在有轨电车站点500-800米范围内规划好相关的慢行交通系统,与附近BRT、地铁站点相连,在车站出入口附近设置公共自行车停靠点,便于市民停车换乘。

3.2 遗产再生策略:建设TOD站点,活化利用历史遗存

银新铁路为上世纪传统工业城市的交通动脉,承载着几代人的历史记忆,虽然其沿线厂房等工业遗存大部分因城市功能更新而消失,但铁路工程设施如铁轨、站台、信号灯、道闸等铁路遗产仍保存完好,沿线保留中航粮油库、良田工业区标准厂房、小南门货场等多处工业遗址。通过整理有轨电车站点核心区内土地权属及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将有轨电车站点建设、线路改造与遗产活化利用相结合,采取地块重建、填充式开发、新开发等方式更新铁路两侧重要用地功能,从而避免大拆大建,打造不同类型的TOD站点。

根据有轨电车站点布局及沿线可开发地块用地特征,规划3个站点为一般普通标准站台,

5个站点为TOD开发模式,即将社区服务、商业办公、娱乐休闲等功能与有轨电车站点建设相结合,并结合站点周边文化和铁路遗产特色,分别设置不同的主题功能,其中湖畔嘉苑站以商业服务业功能为主、亲水南大街站结合典农湖公园恢复部分铁路设施遗存、中航油库站结合现状厂房改造打造创意办公街区、城中村站结合宝湖公园打造铁路博物馆与童趣乐园、小南门站结合南塘巷特色商业街及铁路货场打造铁路文化商业休闲街。

3.3景观再生策略:沿轨道建设绿道公园,串联城市社区

现状铁路轨道割裂城市,导致农垦金地花园、安怡家园、湖畔嘉苑、宝湖庭院、凤凰花园等同一个社区被分隔成两个街坊,两侧市民日常生活因铁路的阻隔而中断。为应对铁路对两侧社区生活的消极影响,可破墙改变两侧单一墙体界面,打破铁路对社区公共活动的阻隔,引导封闭的小区打开部分公共空间,与轨道沿线绿化空间相结合设置慢行绿道网络,并结合有轨电车站点布局,扩大绿道网络串联周边社区节点、有轨电车站点、公交换乘点、地铁站点,以休闲步道、自行车道组成慢行交通线路,串联铁路两侧及周边公共空间,引入人流激发社区活力并带动有轨电车站点周边商业文化休闲功能,从而提升铁路沿线活力值,形成银川市新的城市形象活力带。

在原有铁路线性空间基础上,学习美国高线公园、悉尼货运线公园线公园建设经验,并与典农湖公园、宝湖公园等城市公园相联系,沿铁路两侧打造特色铁路文化线性公园。在植被选择上以当地物种为主,强调植物的多样性与季节性组合,植物景观设计突出当地野生植物与铁路文化特色相结合,引导市民在享受大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体验铁路历史文化。注重公园特色节点的打造,在特色地段建设文化记忆节点,如铁路博物馆、铁路文创体验馆、铁路文化亲子体验区、铁路高架空中花园、铁路文化雕塑园、小型铁路演艺厅等,通过主题景观设施建设将银川特色文化与铁路文化相结合,营造特色线性公园景观。通过部分社区围墙拆除、建筑物底层庭院打通、有轨电车站点高架底层空间串联等,将公园建设与社区设施无缝衔接,设置亲子乐园、老年人健身场所、社区活动中心、便民超市、社区卫生中心、社区行政管理等服务设施。

4. 小结

本文基于国内外废弃铁路更新改造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针对银新废弃铁路在城市功能发展中的地位及更新改造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交通再生、景观再生、遗产再生三大空间再生改造策略,从理论、规划实践、实施多个角度为我国中心城区废弃铁路更新改造提供了思路。特别是我国城市建设正处于转型期,在城市双修背景下,如何进行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并融入到城市更新复兴进程之中,成为我国城市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银新废弃铁路两侧更新改造为案例,提出城市功能体系修补、景观生态环境修复及其承载的重要历史空间场景活化的策略,以期为同类城市空间更新改造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夏海山, 废弃铁路与城市再生研究综述[J]. 世界建筑, 2020(7): 第10-16页.

[2]王琰与张华, 城市废弃工业高架铁路桥的更新改造——以纽约高线公园为例[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7(06): 第894-898页.

[3]马强. 铁路转换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可行性分析——以西班牙的经验为例[J]. 国际城市规划,2007,(03):79-84.

[4]马源, 江海燕与边宇, 韩国光州绿道公园废弃铁路的景观化路径[J]. 工业建筑, 2015(10): 第65-68,78页.

[5]代书剑与夏海山, 基于再生价值的城市废弃铁路沿线空间重构策略——亚特兰大环线对我国废弃铁路再生的启示[J]. 世界建筑, 2020(07): 第34-39+125页.

[6]贾绿媛,霍达,钱云等.高密度化发展背景下巴黎城区废弃铁路及其沿线地区的更新特征及启示[J].工业建筑,2021,51(07):209-215+56.

作者/朱娟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专业:城乡规划学,研究方向: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