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急诊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急诊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叶洪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优质护理在急性心梗(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院内2020年8月到2022年8月收治的78例AMI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对照组39例(常规护理),研究组39例(急诊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急诊指标优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更高,达到97.44%,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优质护理开展中,AMI患者的抢救时间明显缩短,生命安全得以维护,能够获得更多患者认可,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梗;优质护理;应用效果;满意度

引言:心梗主要因患者日常饮食不合理,体内油脂偏多,在血管中堆积造成堵塞,影响血液向心脏的供应能力,严重时导致心肌缺氧、缺血,引发急性心梗,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该病多采取手术疗法,但术后干预十分重要,否则很容易引发并发症,仍存在死亡风险[1]。对此,可将优质护理模式引入,缩短急诊准备时间,并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协助其术后康复训练、调节饮食等,可有效改善预后,取得理想疗效。本研究重点分析急诊优质护理在AMI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院内2020年8月到2022年8月收治的78例AMI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每组39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4:25,年龄在50—79岁之间,平均(65.27±3.38)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5:24,年龄在51—80岁之间,平均(66.38±3.26)岁。纳入标准:(1)经过心电彩超确诊为急性心梗,且临床表现与诊断条件相符;(2)患者自愿进组,并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1)患有除心梗外的其他心脏疾病;(2)多系统器官功能不全。全体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患者经120急诊到达医院后,马上送入抢救室,开设绿色通道,开展常规急救,包括吸氧、止痛等等,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先治疗后付费。

研究组:急诊优质护理。入院前电话了解病人情况,提前准备手术所需器械、药品等;入院后立即评估病情,迅速插管供氧,开展心电监护,创建静脉通道;采血检查,抽血样本快速送检,缩短手术全程用时;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对症治疗;实施第一护士负责制,优化护理内容,保持抢救室安静,合理调节环境温湿度;转变护理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及时发现患者生理、心理变化,在患者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告知患者心梗的成因、治疗方法与注意事项,大概讲解手术过程,使其增强疾病认知,消除心理恐惧感,积极配合治疗;术后鼓励患者主动康复训练,并控制饮食,在保证身体营养需求的前提下,少油少盐,多食用易消化类食物。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急诊指标与满意度,评价标准如下。

(1)急诊指标。针对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总急救时间进行记录和统计。

(2)满意度。采用院内自制的调查问卷,由患者针对护理人员的态度、技能水平、人文关怀等维度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分值超过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一般满意”,低于7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总数-不满意)/总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急诊指标用均数和标准差表示,组间t检验;满意度用例数和占比表示,组间卡方检验。当P<0.05时,意味着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两组急诊指标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各环节所用时间较短,差异显著,P<0.05,如表1。

表 1 两组急诊指标对比

n=39

分诊评估时间

(min)

心电图时间

(min)

静脉采血

(min)

总急救时间

(min)

研究组

0.65±0.34

1.06±0.84

1.23±0.29

29.65±4.02

对照组

2.25±0.65

2.89±1.04

3.68±1.37

52.36±7.54

t

13.621

8.549

10.925

16.598

P

P<0.05

P<0.05

P<0.05

P<0.05

2.2两组满意度对比结果

    研究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如表2。

表 2 两组满意度对比

n=39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研究组

23

15

1

97.44%

对照组

16

14

9

76.92%

-

7.341

P

-

P<0.05

3讨论

急性心梗在老年患者中多发,且病症危急,发病速度较快,典型表现为胸骨持续疼痛,入院治疗前死亡率较高。以往常规护理漏洞较多,如目标模糊、分工不明确等等,常常在慌乱中浪费时间,还会因误操作引发意外事件,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通过优质护理,可使医疗资源得以优化,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抢救操作,迅速反应,提高心梗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本研究以院内收治的AMI患者为对象,探究急诊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根据结果可知,研究组在抢救中的各项用时相对较短,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优质护理通过临床诊断、病情评估等方式,使常规护理缺陷得以弥补,且目标明确、分工合理、医护人员协调配合,患者入院前做好手术准备,入院后迅速开展相关检查,可有效缩短急诊时间,将更多心梗患者从“死神”手中抢夺回来。研究组的总满意度达到97.44%,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显著,P<0.05,这意味着优质护理更易获得患者认可。吴明悦,许志萍,韩文雅

[2]等研究指出,急诊优质护理能够以患者为中心,考虑到患者心理、身体方面诉求,护士合理调节手术室温湿度,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减轻恐惧感、紧张感,积极配合治疗,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术后督促患者科学饮食、康复锻炼等,赢得了广大患者的满意。

    综上所述,在AMI患者治疗中,急诊优质护理的应用可帮助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通过心理、饮食和康复训练等方面的指导,可帮助改善预后,取得患者的信任与认可,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卢雅倩.规范化急救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4):057-059.

[2]吴明悦,许志萍,韩文雅.全程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02):2265-2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