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误服中毒急诊洗胃的护理应用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小儿误服中毒急诊洗胃的护理应用研究进展

程静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四川省成都市610000

摘要:小儿误服毒物导致其中毒,在儿童意外损伤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更是急诊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小儿误服毒物中毒多发生于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洗胃是抢救口服中毒病人的首要及重要治疗措施,病人通过洗胃,能够尽快尽早且有效地清除患者胃内的毒物,达到减轻患者中毒程度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因此,洗胃是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中毒救治程度。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及生理发育还不完全成熟,消化道管腔细长,对食物的机械消化能力较差,且对医院中的一切事物更有着一定的恐惧心理,极易出现不配合检查治疗的情况,给幼儿洗胃带来很大困难。以下是本人对近年来小儿误服中毒急诊洗胃的护理应用研究进展综述。

关键词:小儿误服中毒;急诊洗胃;护理应用

孩童阶段的孩子尤其是男孩,有着好奇心强、自主活动范围大以及对危险事物判断能力差的特点,部分家长又缺乏一定的儿童意外伤害意识,小儿误服中毒事件频有发生。在小儿因误服中毒进入急诊部就诊时,应快速且细致地向家长询问孩子中毒经过,并对孩子进行及时正确的洗胃处理,通过及时有效地清除毒物,为救治幼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在保证小儿洗胃成功率的前提下,提升急诊护士洗胃的效率,急诊护士应熟练地掌握小儿洗胃护理流程及要点,为幼儿提供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

一、洗胃前的护理准备

(一)基础护理:患儿到急诊部门进行救治时,急诊护士应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采取一系列的急救措施保证患儿生命体征的平稳。如果中毒患儿已经出现呼吸衰竭及休克的现象,应先对其进行相应的抢救,脱去患儿的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洗其口腔、鼻腔内及身体皮肤上的残留毒物,也要及时清除患儿口腔及鼻腔内的分泌物,防止患儿将分泌物吸入肺内, 引发肺炎;

(二)药物治疗护理:患儿误服毒物的种类不同,导致误服中毒患儿的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有机磷农药中毒患儿的临床表现有,流涎、频繁呕吐、瞳孔缩小、 意识模糊、肌纤维颤动等 一般使用阿托品与氯解磷定合用;毒鼠药中毒患儿的临床表现有,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心动过速等,一般可静脉注射氢化可地松和维生素C。临床使用药物需根据导致患儿中毒的毒物种类1

(三)心理护理:患儿中毒极有可能导致患儿及家属的恐惧与不安,一旦患儿不配合医生救治,且家属过于急躁焦急态度,便会在无形中增加救治中毒患儿的难度。因此,急诊医生应保持高度的责任心,积极取得患儿的信任以及家属的配合,耐心为患儿家属讲解中毒洗胃的必要性及重要性2

(四)催吐护理:对于误服中毒的患儿来说,患儿的胃部一般都会留存大部分的食物,对其进行催吐处理可以有效排出部分毒物,也可避免患儿胃中的食物残渣在洗胃时堵塞胃管,造成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对患儿催吐物的性状及气味进行留样送检,便于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但催吐护理适合年龄稍并且神志意识清醒的患儿,如果患儿的年龄较小且神志意识模糊,则禁止催吐护理,防止误吸。

二、小儿洗胃护理

(一)患儿家属心理护理:急诊护士应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患儿在中毒住院时家长都会感到恐惧与不安,很多患儿在接受医护人员询问时不能保证自身的情绪稳定,且由于小儿误服毒物后不能准确地向医生进行诉说病状及中毒物质,再加上患儿哭泣不停,会导致患儿家长的情绪出现较大的波动,直接影响着医护人员的抢救工作。因此,医护人员自身要具备较高的素质与随机应变能力,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时能够保持沉着冷静的态度,耐心地为患儿家长进行解释,得到家长的配合并增加患儿家长的信心,达到保障洗胃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目的;

(二)洗胃插管护理:小儿洗胃时的护理插管深度,应根据患儿的年龄及身高来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从患儿的眉间到剑突为宜。0-7岁的小儿选用 12-14#鼻导管来代替小胃管,该导管有着内径较大、软硬适中、前端开口及侧管大且集中的优势,能够减少患儿洗胃过程中的堵塞情况,进而有效提升洗胃的效果;7-14 岁的小儿便可选用成人胃管,患儿的洗胃液最好使用生理盐水,通过生理盐水有效调节其体内的电解质平衡,避免患儿体内的电解质紊乱。插管时的动作应轻柔并迅速,防止感染,对手术操作所涉及的全部器械进行严格地消毒,注意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发现患儿有异常情况,则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救治。插管时按照胃管插管进行常规操作,在确定胃管在胃内之后,用50mL注射器抽吸洗胃液,每次灌入100~200mL的洗胃液,确保每次吸出量与灌入量能够保持一定的平衡,反复进行洗胃,在洗胃过程中需密切注意患儿的面色、唇色及心率等,观察并记录洗出液的颜色与气味,在洗出液澄清无味后便可停止洗胃处理3

(三)预防并发症:较为常见的洗胃并发症较多,如窒息、水中毒、胃穿孔、心力衰竭、吸入性肺炎、胃内食物反流、口腔黏膜损伤、 食管壁受损出血等。患儿的年龄较小,身体各器官的发育尚不成熟,更增加了患儿发生洗胃并发症的可能性,因此,在对中毒患儿进行洗胃时,医护人员应对幼儿加以密切的关注,并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流程的标准对其进行细心且轻柔地操作,对患儿进行全面细致的照顾,最大限度地减少患儿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避免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出现问题。

三、洗胃后护理

(一)在患儿进行洗胃救治之后,应对患儿的体位加以特别的注意,防止患儿突然改变其体位,避免患儿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因患儿进行洗胃后多有胃部不适的情况,患儿的身体也十分虚弱,应让患儿进行适当的休息;

(二)洗胃后2h内禁食,为患儿的消化道黏膜恢复提供时间与空间。进食前应服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促进毒物的排泄并减少毒物吸收,后由流食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即可4。小儿洗胃后其胃粘膜会受到损伤,为了有效避免孩子受到二次刺激,饮食应以易消化、清淡为主,禁食寒凉、刺激、生冷及粗糙的食物,避免患儿的胃粘膜受到损伤。多食用养胃护胃的食物,在洗胃24小时后可以喝适量的温米汤、温牛奶等无刺激性的流食,或是豆浆、小米粥、瘦肉粥、鱼片粥等,达到加快患儿胃腔的修复的目的; 

(三)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嗜睡、腹胀、恶心、呕吐等情况,如发现患儿有以上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对患儿的不良反应进行医治;

(四)患儿因误服中毒进行洗胃之后,多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且患儿家属多为焦虑、恐慌的心理,在患儿进行洗胃操作之后仍会担心患儿中毒,因此,医务工作者应积极稳定家属的情绪,并保持耐心的态度与患儿进行沟通,做好有认知能力患儿的思想工作,给予患儿安慰,使患儿能够拥有积极的心态面对后续的康复,为后续患儿的恢复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结束语:

患儿年纪小、易哭闹且病情变化快,在误服中毒后一旦没有进行及时的洗胃及救治,极有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作为一名急诊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并熟练掌握洗胃的方法技巧与护理应用,减少患儿在洗胃时痛苦,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全面提升急诊部门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春芙,朱莹. 小儿经消化道急性中毒洗胃的急诊护理效果研究[J]. 人人健康,2022,(04):120-122.

[2]唐淑华,王玲力,鞠楠. 小儿误服中毒急诊洗胃的护理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4):197-198.

[3]张丽君,叶训琴,周旭. 小儿急诊洗胃抢救的护理体会[J]. 工企医刊,2012,25(01):77-78.

[4]杨玲伶. 对小儿急诊洗胃问题的探讨[J]. 中国农村医学,1993,(03):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