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乡村经济发展现状及路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攀枝花乡村经济发展现状及路径分析

应染 刘鑫雨

攀枝花学院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摘要: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如何提高农业经济备受关注。同时国家颁布多项政策,以达到农村农业经济现状改善,城乡经济差距缩小的发展目的。由此,本文章以攀枝花地区农业发展为研究对象,剖析了攀枝花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农业经济发展限制因素,以此提出了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新路径,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经济,改进措施

一、引言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迫切需要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因此加快农业转型发展步伐,加速融合农村第一、二、三产业,优先发展农村农业是听党话、跟党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也是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的关键一招。

二、攀枝花乡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在“十三五”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攀枝花市农业经济得到巨大发展,目前攀枝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台湾农民创业园、新型智慧农业园建设取得明显效果,全市特色农业发展走在了全省前列,市场开拓初见成效。由此表明,攀枝花市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经济增效、农村社会繁荣与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

1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2016年-2020年攀枝花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呈上升趋势,2021年达到1040.82万。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90亿元,增长5.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6%,拉动经济增长0.3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58.39亿元,增长4.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4.8%,拉动经济增长2.9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85.53亿元,增长2.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6%,拉动经济增长0.6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2:54.9:35.9调整为9.3:53.6:37.1。

2、产业规模不断扩张

按照构建现代农业“7+3”产业体系的目标,加快推进粮、果、菜、畜、桑、烟、花7大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3大先导性支撑产业。已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基地19个,农业部热作标准示范园15个,园艺标准化示范园3个,出口备案基地12个。

早春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15.1万亩,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93万亩。畜牧水产标准化建规模逐步扩大,通过农业部认定的示范场5家,省级示范场4家,建成国家级休闲渔业基地1家,无公害水产品基地9个、面积2250公顷,有效期内的无害水产品认证产品10个。

三、攀枝花农业经济发展问题

1、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攀枝花地处川滇结合部,地处最南端。各地发展水平难以达到一致,对于部分偏远地区而言,虽然土地生产条件优越,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农业发展水平低,导致当地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基础建设工作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重要基石。这需要政府投入资金支持,改善现状。在实践操作中,应科学、合理地改革创新农业经济体制,基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面临的现状制定切实可行、创新高效的农业科技研究体系。

2、生产方式缺乏创新

农业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创新。现阶段,对于攀枝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部分地区仍然采用的是传统滞后的生产模式、生产理念,没有与时俱进,也忽略了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农业生产技术无法满足现代需求,实施水平较低,整体工作效率也无法得到显著提升,阻碍了农业经济后期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水果市场的需求量逐年下降,出现了农产品滞销问题显现。该情况充分说明现阶段传统农业产业结构过于落后,难以承受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就导致相关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弱,使得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难以得到提升。

3、生产水平落后

由于攀枝花地处川滇结合部,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属浸蚀、剥蚀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部分农业生产区地势复杂难以休整,导致大型机器无法在此工作。这不仅降低了生产效率,还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农作物的生长受化肥及农药的影响很大,多数农民的受教育水平低,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慢,所以仍旧按照传统种植方式使用化肥及农药。种植手段的落后使得先进的技术无法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有效应用。

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

1、加强人才引进

加强与区域内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培养农业、物流业复合型专业人才,提升农业与物流业从业人员素质。推动人才培养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实行全面培养、分类施策,构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农林人才教育培养体系,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使更多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得以涌现。推进学科专业与现化化农业产业链相适应

2、强化农村标准化建设

依托政策的引导和扶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提供资金扶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保障扶持资金能够应用到实处。具体方案有以下两点:一是推动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及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标准化建设,实现物流信息快速共享,互联互通,加速农产品流通;二是是加快制订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规范,推动农村服务网点建设和运营标准化,提升农村物流服务质量。

3、培养农业标准化管理意识

为了更好地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政府部应加强对农村经济的宏观调控,结合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农业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带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专业化、标准化管理意识从而推动农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同时相关的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应深入学习和掌握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正确引导农民积极地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中。通过提高农民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认知,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保证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性。

五、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农村发展战略的基础,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重要性不可言喻,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挖掘探索,使得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对此,本文通过对攀枝花农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对攀枝花地区农业经济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新路径新方法,选择合适的方式和策略,吸纳人才、加大资金投入以及完善农村设施设备等等,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稳步提升我国农村的经济水平,促进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

参考文献:

[1]侯凤珍.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路径[J].新农业,2022,(11):92-93.

[2]陈建亮.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研究[J].山西农经,2022(10):131-133.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22.10.041.

[3]张熙亭.基于乡村振兴视域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22(02):44-4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