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防范化解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的路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新时期防范化解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的路径探讨

陈红波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  510000

摘要: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担着推动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责任。然而,在经济转型和市场竞争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债务风险。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的产生和累积既是经济运行不平衡、不协调的表现,也是企业经营不规范、治理不完善的结果。因此,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国有企业债务风险成为当前经济管理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时期;防范化解;国有企业;债务风险;路径

引言

近年来,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随之带来的国有企业面临的债务风险越来越大,甚至有不少国有企业出现了经济效益下行、资金紧张、利润下降、融资难度攀升等问题。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形势更为严峻的新时期,国有企业经营风险随之增加,造成债务风险也在日益上升。此时如何防范相关债务风险成为业界专业人士研究的重点所在。文章重点阐述了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的产生原因及控制策略,以供同行工作参考。

1债务风险的特征

1.1流动性

近几年,受到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缓慢,为了刺激国内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我国有关部门颁发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新政策和新防范,如低利率经济政策等。这让众多银行和国有企业具有更加自由的货币使用空间,也能够在经营中采取多样化、平民化和多元化模式来增加杠杆效应,让更多的民众和社会第三方机构参与到管理中,这也让杠杆添加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参与人数越多,管理难度越大,此时最容易受到影响的都是企业。如果企业在这个时候不能保持稳定的盈利和发展,就难以支撑使用杠杆原理的条件,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企业负债率的上升,一旦国家对货币使用政策给予调整,必然会造成企业流动风险的上升。一些企业为了应对这类风险,不惜低价抛售资产,造成资产价格大幅度波动,最终给企业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1.2信用特征

目前,国有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通常都会选择各种方式进行融资。这些融资方式主要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其中间接融资是目前国有企业采用最多的,主要通过发现债券、银行借贷、内保外贷以及信用贷款等方式解决资金缺口。这种融资方式最大的限制就是企业的信用度,而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比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同样也有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国有企业在这种贷款方式中受到的经济杠杆率的影响更加明显。在经营中,一旦国有企业不能承担加杠杆造成的后果,必然会失去应有的信任度,最终引发财务风险。

2国有文化企业债务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

2.1风险防控意识薄弱,债务款项回收的难度较大

一方面,在经营过程中,国企会面临诸多经营风险,如何有效地降低风险,保持其在市场中的份额,是国企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可借助增加杠杆的方式确保自己可以获得更多利润,但这也大幅提升企业的债务风险。资金链条是企业的命脉,如果企业在面临负债时缺乏防范把控的意识和能力,很有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造成严重的损失,从而降低企业的资金财产的安全性,影响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投资人和消费者信心指数不足、市场缺乏流动性,各行各业经营资金回收难度不断增加,国有企业自身的应收账款数额有着不同程度的增加,且时限在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所占比例不断提高,尤其是文化企业缺少稳定的现金流,承受较大的资金压力,催收、回收债务款项难度高。

2.2管理制度问题

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因经营管理工作中受传统的管理观念影响比较大,对内部监督和管理机制不是特别的重视,错误地认为内部监督机制可有可无,也没有认识到内审工作在企业经营和发展中的作用,针对财务风险内控的动态化和自我评价比较少,制约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优化,最终给债务风险的发生提供了方便。

2.3国有企业改革滞后

国有企业改革滞后的问题是由于部分国有企业在改革方面进展缓慢所引发的。这些企业在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不规范和不完善的情况。这种滞后的状况导致了债务风险的产生和积累,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首先,部分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存在问题。在这些企业中,权力分配和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和有效性。高层管理人员过多地集中了决策权,而忽视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监督。这种集中的决策结构容易导致权力滥用以及利益冲突等问题的产生。其次,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内部控制是确保企业运作正常和风险得到合理控制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某些国有企业中,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这导致了企业在业务经营、资金管理和风险防范等方面存在着缺陷和漏洞。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的信息和资源的监控不足,容易导致资产流失和违规行为的发生。

3新时期防范化解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的路径探讨

3.1进一步提高国有文化企业的债务风险防控意识

近些年,国家对国有文化企业的重视力度不断提升,中省市不断推出新的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国有文化企业应主动积极地创建完善科学的发展战略目标,为社会提供更为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而对于国有文化企业的管理者来讲,应主动强化自身的债务风险防控意识,确保创建的风险防控体系能全面发挥作用,并带领相关工作人员从严管理,从而为国有文化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3.2兼顾行业债务合理性,针对性去杠杆

首先,兼顾行业债务合理性。广东省是中国外向型经济特征较为突出的省份,其以贸易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轻工业产业为主,工业主要以信息电子产业、纺织及制鞋工业、汽车产业,未来将以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发展的目标。因此,对于广东省那些属于传统产业、已过增长期的企业,应该控制其负债规模、降低债务风险。而对于一些具有明显技术创新的高科技新兴企业、具有重大战略性的企业或者天然就是重资产、高负债行业,则该继续保持较高的负债比率。比如,广东省轻工制造、绿色低碳循环等有助于加快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的行业企业,也可适当允许高杠杆。

其次,应区别对待过度负债企业和低负债企业。对于过度负债企业,政府应该积极继续出台相关强制性去杠杆政策,让这部分企业的债务降到合理水平。对于低负债企业,在债务风险可承担范围内,出台相关措施鼓励企业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

3.3积极利用金融工具发行长期债务

国有企业在经营中要按照主业发展、优化负债结构、提高信用度的原则来规范内部债权发行行为,积极利用多种金融工具来优化负债结构,尽可能发行长期债务,采用这种方法来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风险防范和控制制度。在工作中,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的原则,积极引导集团公司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大对项目的扶持力度,用好预算内投资、专项资金,充分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利用产业引导基金、担保基金等方式不断吸入市场资本的参与,并将大数据、云计算等基础设施产品纳入采购目录中,提高企业风险债务防控能力。

结束语

目前虽然国际经济整体形势不景气,导致我国国有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债务风险比较大。但是只要在工作中,积极响应国家国企改革政策和发展战略部署,采取正确有效的债务风险防控措施,来规避企业债务风险,降低企业财务杠杆,科学合理地进行负债融资,就能将企业债务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之内。

参考文献

[1]胡建雄,茅宁.债务来源异质性对企业投资扭曲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15,28(01):47-57.

[2]蒋灵多,陆毅.市场竞争加剧是否助推国有企业加杠杆[J].中国工业经济,2018(11):155-173.

[3]陆嘉玮,陈文强,贾生华.债务来源、产权性质与房地产企业过度投资[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37(09):12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