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试技术在火灾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心理测试技术在火灾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杨国贤

酒泉市肃州区消防救援大队 甘肃酒泉 735000

摘要:本文简介心理测试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探讨将心理测试技术引入疑难火灾调查工作中的必要性。结合有关火灾案例,着重论述心理测试时如何确定、编制适合火灾调查工作特点的测试主题和题目,并根据具体案情,选择有针对性的测试方法,阐明心理测试技术在筛查调查线索、突破嫌疑人心理防线和提供调查方向等火灾调查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测试;火灾调查;犯罪心理学

引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法治建设,不断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使得人民群众拥有了较高的法治意识,也让火灾调查工作的开展要求持续提升。火灾现场情况复杂,相关事物损毁率相对较高,无论是痕迹采集还是证据获取都颇有难度。在此情况下,火灾调查不仅要依靠事实证据获取,更必须强调犯罪心理研究,所以将心理测试技术运用到实践中极具必要性。

一、心理测试技术概述

    研究表明,人脑感知外界信息会形成记忆等心理信息。对于亲身经历火灾的嫌疑人或知情人,其行为经历及相应的认知活动、情绪反应等相关信息将存留在记忆中,形成一种心理痕迹。而根据情绪心理学有关理论,个体在受到语言、图像等刺激时会产生相关的应激生理反应,如呼吸频率异常、心跳加速、血压升高、体温变化、汗液分泌增加等,这些变化有些肉眼可见,有些则很细微,只能借助灵敏的电子仪器才能识别。这些应激生理反应受人的神经控制,一般不受人的主观意识影响。因此,相关指标的变化对于鉴定人的心理痕迹具有证明作用。心理测试技术就是根据以上原理,由测试人根据事(案)件有关情况编制特定测试题目对被测人施加相关刺激,促使被测人表露相关心理信息、产生信息耦合,激发被测人的情绪反应,然后通过仪器记录其有关生理指标的变化并以图谱、数据等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据此推断出被测人与事(案)件的关系及事(案)件的相关信息。目前,被广泛选用的生理指标有皮肤电反应、脉搏率(血压)反应和呼吸反应,它们是最具权威的三种心理测试指标[1]

二、火灾调查工作中心理学调查应用的重要性

一个火灾现场,不仅存在火灾本身对现场物品和最初能证明起火点、引火源等起火痕迹物证的破坏,还存在灭火过程中射水、破拆、抢救财物等行为对痕迹物证的破坏,导致火灾现场破坏严重、调查取证困难。尤其是那些只有肇事人知道详情、现场火灾痕迹物证证明效力不足或者现场起火原因可能性较多,调查工作量大、方向不确定,而由于复工复产等需要尽快结束现场勘验工作的火灾事故调查,心理测试便是火灾调查人员首选的调查方法。通过对有关当事人进行心理测试,可以快速达到排除无辜、验证有关证言、提供调查方向甚至锁定嫌疑人的目的。例如,在某市一豆芽厂火灾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两名当事人都有肇事嫌疑且二者对涉及火灾原因的关键表述互相矛盾,加之现场破坏严重、相关火灾物证证明效力不足,调查工作一时陷入停滞。调查人员在征得两名当事人同意后决定采取心理测试方法对相关证言进行验证。在实践中以准绳问题和隐蔽信息两种测试方法为基础,构建心理测试系统结构,对两名被测人进行相关心理测试,最终排除了无辜、确定了嫌疑人,取得了调查工作的突破[2]

三、心理学在火灾调查工作中的应用

(一)调查询问

在调查工作中,查清案件事实是调查询问的根本目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全面搜集信息,整理与案件相关的各种材料和证据,并且有效印证已掌握信息。这一工作的具体表现是调查人员与被询问人员之间的技巧性交流,前者要借助等多样化策略方法巧妙询问,在双方斗智斗勇中获取有效信息。火灾调查中,调查人员面对的当事人年龄、能力、心理素质、动机各异,只有根据当事人心理的外化表现灵活调整询问方法才能保证案件线索挖掘可靠性。事实上,能否正确选择询问策略与方法,直接决定了询问效果,也影响着案件查办的质量和效率。

    根据犯罪心理学理论可知,嫌疑人以及证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十分明显,不同的证人与嫌疑人在人格特征上有着鲜明差异,这使得他们的思想、行为、气质大不相同。以人格特征差异为切入点进行针对性问询,可基于因人而异策略选择,增强询问针对性,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采用直白语言以及情感感化方法询问文化水平较低的人,依托理性说服的方式询问文化水平较高的人。火灾调查中,许多被询问人在遇到某个问题时会突然出现反常反应,比如嘴唇紧缩、眼神游离、面部出汗等情况。在心理学研究中,上述反应均属于微反应,即受到来自外界的有效刺激后,人体的本能变化,是一种不由自主自然反应。从本质上来看,微反应源于心理活动变化,并不受逻辑思维控制,而且出现时间极短。对于火灾事故的调查人员来说,被询问人员在询问过程中出现了微反应,就意味着询问工作即将找到切入点。此时,调查人员应当及时发现微反应并准确把握时机完成针对性询问,以被询问人的微反应为突破口,诱导、加深被询问人的负面情绪,削弱被询问人的抵抗意志直至突破其心理防线,最终掌握事实、查明真相。

(二)嫌疑人甄别

火灾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人为操作失误是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若因当事人过失引发火灾,那么当事人的心理活动会发生巨大波动,随着火灾事故的发生还会产生巨大情绪变化。在当事人意识到火灾发生后,往往会产生大量消极情绪,以恐惧、焦虑、担忧为主,由于害怕被发现所以当事人大多会跟进案件,持续追踪调查进展。因此,在火灾调查的可疑对象排查期间,过度关注案件或漠视案件的人员都应该被列入重点摸排名单。嫌疑人甄别期间,火灾调查人员也应当合理运用犯罪心理学知识,以相关技术方法为支撑展开专业性调查询问,通过高效获取信息锁定嫌疑人,确定火灾事实。

面对抗拒意识强,拒绝合作的嫌疑人,调查人员可借助犯罪心理学内容进行讯问,以循循善诱的方式突破嫌疑人心理防线。比如,摆事实讲道理,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告知嫌疑人抗拒询问的明确后果,并且向其介绍案件性质以及危害程度,引导嫌疑人直面火灾事实;以嫌疑人的社会关系为切入点,基于嫌疑人对亲情、爱情、友情的依恋感化对方,诱导嫌疑人坦承事实、承担责任;利用信息差帮助嫌疑人作出正确决定,通过向嫌疑人输入有效信息的方式促使其重新思考,形成新的决策。

以某美容店火灾事故为例,火灾调查期间该店的一名员工表现异常,态度过分热心积极且对调查结果十分关注。经过初步询问和现场勘验,本次火灾的起因被定为事故,因蜡烛照明不慎引发。结合该员工的反常表现,调查人员将其列为重要嫌疑人进行再次询问,最终其交代因停电点蜡烛照明,看杂志时睡着,导致火灾发生的事实[3]

(三)心理测试

通常来说,我们也会将心理测试技术简单认定为测谎;即以心理测试仪、智能计算机为工具,利用心理学以及生物学知识和电子技术,基于被测试者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分析评判心理痕迹对应相关度的技术。开展过程中,调查人员向被测试人提出关联问题,并借助先进工具测试、记录、分析后者的生理反应参数,基于评定结果确定被测试人是否说谎。虽然,心理测试结果并不能直接充当证据,但这种方法仍然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在判断被测试人笔录真实性方面拥有突出优势。对于火灾调查人员来说,合理利用心理测试技术能有效检验笔录真伪,能降低非相关人员无辜受累概率。

结论:火灾现场往往破坏严重、调查取证困难,特别是只有肇事人知道详情、现场痕迹物证证明效力不足的火灾,常规调查方法难以查明火灾原因,此时可采用心理测试方法辅助调查人员查明火灾事实。因此,加强火灾调查心理学及心理测试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吕剑鸿.犯罪现场重建案件信息在心理测试中的应用[J].法制博览,2023(23):88-91.

[2]廖建伟.心理测试技术在火灾调查中的应用[J].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2023,39(02):18-21.

[3]周爱保,田甜.心理测试技术方法研究之隐藏信息测试法[J].法制与社会,2021(13):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