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广东省城市用地供应空间特征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5
/ 2

2000年以来广东省城市用地供应空间特征研究

刘泓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 广州 510290

摘要:本文以《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为依据,从土地供应的多种模型出发,分析2000-2017年广东省城市用地供应规模、供应结构和供应方式的空间变化特征。

关键词:城市用地供应;供地规模;空间特征

1、广东省城市用地供应规模的重心模型分析

通过对重心模型进行加权,把土地供应规模加权到重心模型中[24],计算出区域的用地供应重心。供地规模重心坐标的变化能够清晰、客观地反映广东省城市用地供应在时序上空间分布的变化。计算公式如下[1]

 

空间分布重心总体向西北方向移动。整体来看,2017年空间分布重心相对于2000年向西北方向移动了26.18km。分阶段来看,2000年供应重心在广州市,2001年西移至云浮市。2002年东移回到广州市,此后供应重心基本落在广州市内或广州市邻接城市。2002-2003年向南移动,落到佛山市。2003-2005年向东北方向移动,最终落在东莞市。2005-2007年向西南方向移动,最终落在江门市。2007-2008年向东北方向移动,回到广州。2008-2009年小幅度东移。2009-2010年向西移动。2010-2011年稍像东移。2011-2012年向西北移动。2012-2014年向东南移动,最终落在东莞市。2014-2015年向西南移动到佛山市。2015-2016年向东北移动到广州市。2016-2017年向东南方向移动(图1)。

图示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1  2000-2017年广东省城市用地供应规模空间分布重心

2、广东省城市用地供应规模的区位基尼系数分析

区位基尼系数可以反映空间要素分布的均衡度,取值介于0-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城市用地供应的空间分布越均匀。通过绝对区位基尼系数可以衡量广东省供地规模空间聚集的均衡性。计算公式如下[2]

 

供地规模区位基尼系数整体下降。广东省城市用地供应规模的区位基尼系数呈现下降趋势,由0.68大幅下降到0.33,表明广东省不同城市之间的土地供应差距逐渐减小,并呈现出一种均衡的趋势。其中,广东省城市用地供应总规模的区位基尼系数在2002年达到最高,为0.707,表明2002年时供地规模高度集中在某个区域。2014年区位基尼系数最低,为0.311,说明土地供应较为均衡。2007年之前区位基尼系数一直在波动下降,2007-2011年期间区位基尼系数持续下降,2011年后区位基尼系数继续波动下降,说明广东省供地规模依次经历了规律性的扩散收敛到持续扩散再到规律性扩散收敛的过程,总体上是扩散的(图2)。

图2 2000-2017年广东省城市用地供应规模区位基尼系数

3、广东省城市用地供应规模空间自相关分析

全局空间自相关可以衡量区域之间整体上的空间关联与空间差异程度常用Moran’sⅠ指数进行分析,计算公式如下[3]

 

全局自相关无法反映局部空间中地理现象的聚集状态,因此需要通过局部空间自相关识别出不同位置之间的空间关联。局部Moran’sⅠ指数可以进一步把握空间要素异质性特征,计算公式如下[4]

其中,

结合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与Moran散点图,将空间格局可视化,可以研究局部空间的不稳定性[25]。在散点图中,第一、第三象限代表着自身供地规模大(小),周围的区域也较大(较小),这是一种空间上的正相关性,呈现出一种同质的特征;第二、第四象限代表着自身供地规模小(大),而周围区域较大(较小),是空间上的负相关性,呈现出一种非均质性的特征。

1全省供地规模分为全局空间自相关不显著-显著-不显著三个阶段

从全局空间自相关的角度来看,广东省城市用地供应在2000-2017年依次经历了空间自相关不显著(2000-2007)-显著(2008-2012)-不显著(2013-2017)三个阶段。结果表明,2000-2007年广东省城市用地供应Moran’sⅠ指数Z值检验不显著(P>0.1),表明该时段内城市用地供应呈现不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性2008-2012年城市用地供应的Moran’sⅠ指数为正数,在0.2-0.3之间浮动,趋势为先上升再下降,整体为下降,Z值检验显著(2008-0211年P<0.05,2012年P<0.1),说明该时段广东省城市用地供应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空间聚集程度有所降低,空间依赖性减弱。2013-2017Z值检验不显著(P>0.1),空间自相关不显著(表1)。

表1 2000-2017年广东省城市用地供应规模Moran’sⅠ指数

(2)全省城市用地供应在局部范围内呈现空间集聚性

     从局部空间自相关的角度来看,全省城市用地供应在局部范围内呈现空间集聚性。选取2000年、2008年、2017年三个数据作为代表分析散点图。结果表明,城市用地供应2000年多数分布在第三象限,即属于低低型的点多于其他类型的点,

20082017年多数分布在第一象限,即属于高高型的点多于其他类型的点,三个年份空间关联均为正相关(图3-3)。

图3 2000年、2008年、2017年广东省城市用地供应规模Moran散点图

把散点图中的地市分布转为表格形式显示后,可以看出,2000年,分别有1个、10个城市位于第一象限、第三象限,即这些城市自身供地规模较大(小),周边城市也较大(小),空间关联为正相关,区域具有集聚性和相似性,前者在珠三角地区,后者集中于粤东西北地区。分布在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的城市分别有5个,为空间负相关,区域具有分散性和异质性。上述结果说明,广东省城市用地供应呈现区域集中的特点,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结构和低值聚集的现象。

2008年,城市用地供应格局有明显的变化:①高高类型增加,由1个增加到7个,新增加的城市主要属于珠三角地区。②高低类型减少,由5个减少为2个,从以珠三角地区的城市为主转为以粤西地区为主。③低低类型由10个减少为5个,其中茂名、梅州、潮州、揭阳依然属于低低类型。④低高类型由5个增加到7个,珠三角地区和粤北地区各占3个,还有一个是粤东地区城市,其中韶关一直属于低高类型。2014年整体上基本与2008年一致,只有中山从高高型转为低高型,江门从低高型转为高高型,湛江从高低型转为低低型,梅州则相反,珠海从低高型转为低低型。总的来说,研究期间,广东省城市用地供应中存在空间正相关性的城市占比有所增加,由52.38%增长到61.90%,表明其空间异质性减弱,供应趋于集聚,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珠三角地区(表2)。

表2 2000年、2008年、2017年广东省城市用地供应规模Moran散点图对应表

Moran散点图并未提供显著性水平的指标,因此,生成LISA显著性集聚图,对空间分析的结果进行深入探究是十分必要的。结果表明,0.05显著性检验水平下,2000年广东省城市用地供应在局部范围内呈现空间集聚性,低低类型占主导地位并连片分布,包括河源、梅州和汕尾三个城市,低高型有东莞和中山,高低型仅有珠海,无高高型,剩余地区均为不显著2008达到显著性水平的城市增加了一个,局部空间集聚性显著,高高型占主导地位且大片分布,包括广州市、清远市、东莞市和中山市,低低型有梅州和揭阳,低高型是韶关,其余城市均为不显著。2017年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城市数量减少,局部空间集聚性现象减弱,高高型城市有广州和东莞,低低型是汕头,高低型是梅州,低高型是韶关和中山(图4)。

地图  描述已自动生成

地图  描述已自动生成

地图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4  2000年、2008年、2017年广东省城市用地供应规模LISA显著性集聚图

4、研究结论

本研究基于2000-2017年的统计数据,运用重心模型、区位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探讨了广东省2000年以来城市用地供应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供地规模整体趋势为增加,珠三角地区供地规模远高于同时期的粤东西北地区。(2)广东省供地方式主要以划拨和出让为主。(3)空间分布重心往西北方向移动。(4)供地规模区位基尼系数整体变化为下降趋势。(5)全省供地规模分为全局空间自相关不显著-显著-不显著三个阶段。(6)全省城市用地供应在局部范围内存在空间集聚。(7)经济、城镇化、政策、人口、自然条件是影响城市用地供应的重要因素。

 


[1] 式中,X、Y是广东省城市用地供应规模的重心坐标;a_i是行政单元i的城市用地供应规模;i地区的经纬度分别为x_i,y_i,n是广东省地级市行政单元的总数。

[2]式中,,分别是行政单元i和j的供地规模在全省中所占的比重;n是广东省地级市行政单元数量。

[3] 式中,i地区的城市用地供应规模,j地区的供应规模;的平均值(i=1,2,3n);为空间权重矩阵;为空间权重矩阵W的所有元素之和。

[4] 式中,I_α为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值;Y_α是某一变量在空间单位α上的实测值;Y ̅是变量的均值;Z_α为空间单元α属性观测值的标准化值;A是变量观测值的总个数;W_αβ是空间单位α与β之间的空间权重;B为与空间单位α相邻接的空间单元总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