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5
/ 2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

徐昇

362428199104190017

摘要: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可以像海绵那样,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具有良好的弹性,在雨季时,可以具有蓄水、渗水、净水等功能,在城市需要时将蓄水释放出来。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人工措施与自然环境相互结合,在保障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城市雨水的汇集、渗透、净化,从而最大化的实现雨水资源,保护自然环境。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规划;方法

引言:城市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增长,也有诸多环境方面的挑战,如何实现城市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建设管理者面临的一大难题。基于此发展背景下,海绵城市理念被提出且正由试点示范走向全面推进,对此必须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全面梳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体系,建设真正的“海绵城市”,实现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基于此,文章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要点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一 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与海绵城市规划间存在的差距

“海绵城市”作为一种通过人工模拟自然循环方式来达到减少城市开发影响的规划思想,其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系统性,需要定量定性的对城市总图的规划布局进行分析,并且结合GIS等专业的软件的数据分析对城市的竖向规划进行重新的整合,这些都是目前我国在成是规划过程中所容易忽视的方面。

1.1城市规划中定性分析多于定量分析

海绵城市的规划从技术上要求在进行城市规划之前,需要对目标区域展开详尽的调查和定量的分析,确定目标规划区域的建设容量,并对周边的水域、积水区和生态敏感地带进行数字化的分析,从而确定规划的主体与方向。当前我国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规划区域各功能组织的分析,并通过相关策划和调研对场地内适宜做何种功能进行确定,虽然在逻辑上行得通,但大多偏向于主观的判断,例如在城市整体规划中常常会根据市政道路的等级对市政给排水管网进行分类,越是主要的道路其给排水管网的直接就约大,这种“一刀切”的方式缺少了对于相应地区降雨和供水量的科学定量分析,造成了局部容量过剩或容量有亏欠。

1.2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

我国城市在进行规划编制时采用的是总体规划先行编制,各项专项规划相对于整体规划而言在时间上略微滞后,规划人员往往先考虑功能的划分,之后确定道路的等级和市政设施等,对于下位规划的考虑处在一种理想的状态。然而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城市的总图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协同进行,各专项规划都要向总图规划提出相应的意见和要求,而在总体规划的制订过程中需要对个专项规划进行统一协调,这样才能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较高程度的实现总体规划的目标。

1.3城市竖向规划欠缺

在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当中对于城市竖向规划的要求还较少,往往将规划的重心放在区域的划分和轴线的制订上,往往忽视了城市竖向规划对于城市雨洪管理的作用。虽然当前在进行局部的城市规划中,会对区域内的道路与场地的标高梳理,但是当讲视野放大到整个城市的层面上,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中还缺乏对城市整体竖向统筹的措施,各片区内往往笼统的划定标高范围,当遇到强降雨时在各板块的交界处会因为竖向设计的不协调,导致局部积水。

二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难点

2.1定量分析不足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要求规划设计前期详细调研区域情况,通过量化分析明确风险区域位置、规模,划定边界、确定水敏感区域。然而现阶段基于定量分析不足的情况,造成城市雨水工程规模与用地开发强度脱节。

2.2用地规划与专项规划脱节

海绵城市规划要求城市总体规划与各类专项规划实现同步编制。一旦两者脱节,将造成城市各种基础设施与城市用地被动结合,对此必须打造高效调节反馈机制,实现用地规划与专项规划的有机结合,便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有序落地。

2.3城市竖向规划重视不足

我国现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场地竖向规划”方面描述较少,而实际城市规划工作中对此部分内容存在重视不足的问题。城市用地竖向规划主要是根据交通、排水、建筑布局、景观等诸多方面的要求,制定自然地形的利用、改造方案,其规划设计情况与城市内涝问题的发生息息相关。

三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

3.1前期要合理规划

海绵城市的具体实施办法,首先就是要在城市规划时期就能做到从整体上把握该城市的发展。在雨水的管理相关问题上,需要严格的加以论证,尽量做到利用好雨水,把雨水利用和当地的土地利用方式加以结合。所以前期对土地的规划中就要根据土地的利用方式划分好种类,对可能会影响雨水利用的土地利用方式加以改造。并且,在其它基础设施建设中也要注意避开城市生态排水相关领域,适当的增建桥梁,以使自然的地形地势在排水中增强连续性、保持原始的功能。

3.2对天然海绵体的保护和营造人工海绵体

所谓天然海绵体,就是自然形成的生态,比如城市里面的树木、草地,以及城市周边的湖泊河流和森林等植被覆盖的地方。它们对于雨水的储存和控制径流量,甚至在水污染的净化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类似海绵的吸水作用。所以需要对这类自然海绵体进行保护,对有破坏迹象的海绵体采取手段,促进恢复。所谓人工海绵体,就是非自然形成的,主要靠人为力量去建造的生态公园、人为的种植树木和草坪,所起作用也和天然海绵体的作用一致。所以,要做好城市的绿化工作,改造好河流湖泊,使其更好的为自然雨水的利用和控制地表径流量服务。

3.3下凹绿地

下凹式绿地是指比周边地面或道路低的绿地,利用植被截流和土壤渗透积蓄、下渗、净化自身和周边雨水径流的生态型雨水渗透设施。下凹绿地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下凹绿地指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在200mm以内且不换土的绿地,一般那又叫普通下凹绿地;广义的下凹绿地泛指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且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的绿地,包括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调节塘等。普通下凹绿地的主要设计参数是绿地下凹的深度,一般建议下凹深度为H=100~200mm。绿地土壤采用自然原状土,不采取换土措施。例如,某城区对现有的人行道树带、道路外侧绿地、机非隔离带进行下凹绿地改造,并增设溢流口及重视相应的植被,实现了对雨水进行滞留以及净化下渗的目的。

3.4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人工建造或自然形成的浅凹绿地,其主要用于收集地表雨水,并利用花园中的植被和土壤行程天然过滤层,实现对雨水的过滤、净化,减少了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悬浮颗粒、重金属离子等,过滤后的雨水渗入至地下,补给地下水资源。是一种天然的雨水利用和雨洪控制的设施,同时利用植被蒸腾原理,可以实现对周围环境空气中的温度和湿度的调节,改善小范围内的气候。例如,某城区,利用大面积的绿地,选择地势较低的区段改造为雨水花园,换填下凹,并避开原有大树,对原地段进行自然式布置,并根据不同景观的特点,建设成置石式、花境式的雨水花园。

3.5城市水系

水系规划主要以保护原有的水源生态系统为主要人物,利用低影响开发技术建设植被缓冲带、雨水湿地和生物滞留等基础设施,保障生态功能稳定,加强汛期防洪能力,有效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结语

综上所述,打造海绵城市,是有效改善城区人居环境品质,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有力举措。接下来,从化区将坚持规划引领,严格把控在建项目质量,加强洪涝安全评估管控,为从化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的城市基础,力争真正实现水、人、城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1】《城镇建设》 > 2023年9期 >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  出版时间:2023-08-13作者: 胡博

【2】《家园·建筑与设计》 > 2023年7期 >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  出版时间:2023-07-11作者: 胡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