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理念下康养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5
/ 3

绿色建筑理念下康养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孙明菲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 要:伴随城市人口亚健康化、老年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康养经济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在康养建筑中引入绿色建筑理念设计思考,对于推动绿色康养建筑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结合绿色建筑理念对康养建筑设计要点进行分析,从康养建筑的绿色规划设计、绿色交通设计、绿色开敞空间设计、绿色建筑设计、绿色运维设计等五个层面,“因地制宜”对绿色康养建筑设计策略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绿色建筑,康养建筑,绿色化,设计策略

1 引言

大健康时代催生健康需求不断增长,健康产业逐渐成为一种对高质量生活的补充。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除前沿科技领域外,更多地集聚在健康服务、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上,健康中国将重点布局发展康养产业。当前全国约有70%的群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近10亿人亟需对健康进行管理和促进。我国正处于“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创建实施的关键阶段,绿色低碳时代开启,大力推进高品质绿色建筑,既能节能降碳,又能提升建筑品质。发展绿色低碳建筑,降低消耗且高效利用建筑工程领域的资源,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及使用性,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意义[1]。随着亚健康及银龄化态势加深,秉持绿色化发展理念,不断地研究分析康养人群的实际需求,开展康养建筑绿色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成为重要发展趋势。

2 绿色建筑理念对康养建筑设计的启示

2.1 利好周边区域生态环境

绿色建筑在场地选址和设计布局时,尤为注重控制建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将其降至最小化,并且将与周围自然环境的接触互动释放到最大化。绿色建筑充分重视绿化设计,合理搭配绿色植被,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能够起到净化环境、美化城市的效果[2]。通过增加自然景观和绿色森林的存在空间,打造绿色生态链,创造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多元的系统。运用绿色方式来实现净化环境空气、涵养水分和调节微环境的功能,并通过这个微生态系形成一个小型气候区,既能改善城市区域环境,又可培养城市生态多样性,可为康养人群营造更加健康、舒适的新生活体验和活动空间。

2.2 改善热工环境技术应用

康养人群对于周围环境的光线、保温性、隔热性及舒适度等方面均有着特殊需求。在设计建设中,融合绿色化建筑设计理念,能够充分地结合自然光照和自然通风起到调节居住舒适性的功能,实现区域内的温度调节,减少外部设备的依赖和使用,营造冬暖夏凉的舒适环境,适应康养人群的居住需求。还可以引入自然植物绿化设计,对光照较强烈的区域进行遮光设计,减少阳光的直射,既满足了建筑隔热的需求,也能够保障冬季的室内温度,同时在有限的场地内,为康养人群创造更多与自然接触的空间。

3 设计要点

3.1 空间流线

空间流线设计应当结合康养人群活动的基本需求。设计上注重交通的可达性、项目地的形象展示、服务的外向性和内容上的实用性,根据项目地运营需求、多产业融合空间需求和康养人群宜养需求,设置多类型的康养活动空间流线。要从人性化的使用需求出发进行无障碍设计[3]。注意应有的防范保护措施,确保场所空间的宽敞性、安全性,满足不同康养人群的需求,有助于康养人群的身心放松活动。

3.2 平面布局

建筑平面布局是评价建筑设计水平的重要标准,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需要从节能环保的角度上,优化平面布局[4]。康养建筑平面布局中,要开展好场地规划及楼间间距设置,利用周围植物绿化降低建筑热能量负荷,减少对于康养人群居室采光的影响;应充分利用好自然光和自然风等要素,在建筑朝向和室内布局等设计环节充分考虑当地气候和风向条件,从而降低对照明、暖通空调等能耗系统设施的使用;建筑的进深大小控制在通风范围内,同时通过底层架空部分空间和内外庭院的结合形成建筑整体空间通透连贯、室内外交融的模式。

3.3 温度控制

室内温度对人的认知能力会有明显影响,康养人群及老年人群身体感知能力相对较弱,对室内温度及热湿环境的变化敏感。因此在进行康养建筑设计时,需充分考虑建筑空间内部的温度湿度环境控制,通过满足建筑的隔热需求,运用科学技术方式,让康养建筑可以冬暖夏凉,保持室内温度恒定,提高建筑室内居住使用环境的舒适性,从而促进康养人群的身体健康。

3.4 光照调节

光照设计主要包括自然光线和室内照明。康养人群更倾向于感知自然光和感受户外活动。在建筑空间的光照设计方面,康养建筑空间应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光线照明,最大限度保证充足的阳光,节省大量的照明能耗,在室内照明中避免采用晕光等,同时也要做好一定的遮挡工作,室内照明要做好明度和亮度的调整,减少光照对康养人群视力造成不利的影响。此外,还可通过可调节遮阳设计,利用调节式遮阳设施对建筑环境根据阳光变化进行调节,保持建筑环境的稳定性、舒适性。

4 绿色化康养建筑设计策略

4.1 绿色规划设计

4.1.1 区位选址

项目区位决定建筑设计形态,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交通环境对康养项目的影响较大。康养建筑在选址的过程中,往往会选择区位、景观资源较好的地段。基于康养建筑所在地区的人口基数、人口老龄化程度、交通状况、周边服务设施等,选址分为城市中心型、城市近郊型以及城市新区型。

城市中心型康养建筑,由于场地限制,一般采用紧凑式的场地布局和高密度的开发,要注重建筑内部的活动空间的设计和建筑空间可更改性。加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设计的联系性,利用屋顶花园、露台、阳台等形式创造出多种室外空间的可能性,使康养人群的活动空间从高密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城市近郊型和城市新区型,选址时注意用地的集约,顺应地形建设,避免高挖深填,注重康养建筑的节能、保温、节水、智能化建设。

4.1.2 空间布局

康养建筑的建筑布局形式主要可分为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分散式康养建筑具备建筑朝向好、私密性强、较为安静、室内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良好等优势,集中式康养建筑则具备用地集约节约、内部空间联系紧密、空间功能层次丰富等优势。结合这两种布局模式在绿色建筑设计时,在充分满足康养人群的生理、心理、生活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发挥绿色技术和智能技术的优势,提高康养建筑的舒适性和实用性。

分散式

a) 平行式布局

主要生活场所与次要场所在空间序列上平行排布。

·优点:视野较为通透,活动场地开阔,便于出行;

·缺点:占地较多,因此市区等建筑密集区不宜应用此模式。

b)发散式布局

以各类生活设施为中心,居住单元发散式排布。

·优点:空间秩序感强,各功能设施间辐射面相对均匀,便于老人的使用;

·缺点:生活设施对外无联系,仅方便机构内康养人群使用,不易建立更好的商业收益。

集中式

c)中心式布局

以居住空间为中心区域,其他设施及活动场地向周边扩散。

·优点:使用频率较高的场所近便易达,便于康养人群使用,空间序列感强;

·缺点:康养人群外出出行需穿过一系列设施及场地,稍为不便。

d)内院式布局

一种围合形的集中式布局,组成建筑的几个部分相互围合形成内庭院。

·优点:用地要求相对较小,空间内向亲切,有较好的内庭院活动空间,可为康养人群提供一定的休憩活动的场所。

·缺点:不利于康养人群与外界的交流,入住较长时间的老人往往对只与同住的老人交往感到厌倦。

图1 康养建筑的空间组合模式

4.2 绿色交通设计

4.2.1 多层次的内部立体交往系统

流线在建筑当中尤其重要,打造多层次的内部立体交互系统,重点包括康养人群流线、家属流线、参观流线及后勤服务流线。在流线上增加绿色植物种植,增加自助呼叫系统促进社交流,提供多样化的活动选择,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对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节约、保护爱护环境,尽可能地减少污染。

4.2.2 主动高效的慢行交通系统

建筑外部的人行路径是联系各个空间领域的纽带,也是景观视觉的基本流线。在具体绿色设计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康养人群的行为特征,创造出适合康养人群需要的无障碍的外部环境,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打造简洁的步行路径,打造健康慢跑道,增加步行路径的绿化率,打造透水、防滑路面。

4.3 绿色开敞空间设计

结合康养人群的生理心理特征,打造开敞活动空间,增加康养建筑的室外绿色的交往性、互动性。充分利用建筑的灰色空间,从绿色康养建筑的低区、高区和屋顶花园三种空间角度,提高卫生、防疫空间,通过室外庭院组织自然风压、空气温差、空气密度差等对室内进行通风输气,有利于建筑室内外空气交换,从而提高康养生活舒适度,降低资源能耗。面向所有老人、康复等人群,采用地面花园以及屋顶花园等形式打造伤疗、康复、安慰空间,通过花疗冥想、景观治愈来刺激感官、舒缓压力,调节亚健康人群生理机能。利用水、温泉等特色,打造预防、促进、舒缓空间,控制温度、照明、音量等环境,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环境的湿度与温度,改善小气候环境。

4.4 绿色建筑设计

4.4.1 绿色康养建筑平面布局

(1)集中式配套服务康养建筑平面布局

康养建筑为了使更多的居室获得好的朝向,建筑标准层以一字形、C形、E形、L形、王字形、回字形等单廊式布局为主。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康养疗护人群,集中式通过连廊等形式与分散式区域相联系,构建建筑群的活力康养、诊疗空间,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

(2)分散式活力康养建筑平面布局

针对活力老人、活力康养人群,户型设计采用紧凑式的板式住宅户型模式(公寓、别墅等)。根据康养人群的居住习惯设计,充分考虑各功能空间较为宽敞的设计尺度,在康养人群参与活动的主要空间保障通行无障碍、使用无障碍、交流无障碍。护理型康养设施由于助行工具的多样化,未来智能机器人的投入使用以及护理床的通行需求等原因,其走廊宽度应宽于健康型养老设施。

4.4.2 绿色康养建筑构造与技术设计

(1)围护结构

康养建筑围护结构在设计过程中,主要减少对空调等人造设备的使用和依赖,从而满足建筑自身保温隔热的需求。屋面设计可选用高效保温材料,应用热反射屋面技术,进行屋面绿化装置设计,保证内部环境舒适稳定,调节顶层康养居住者温度舒适性。外墙设计可选择节能保温墙体和墙体绿化技术,通过绿色植物设计种植遮挡阳光、隔热、降噪,改善空气环境,增加康养人群生活环境的舒适性。门窗设计可根据康养人群身体机能特点和生活行为特征选择,选择透光性能、隔热性能、热反射能力等方面优越的玻璃材料,提高室内采光。此外可考虑设置康养阳光玻璃房等,为康养人群创造更多与自然接触的空间。

(2)自然通风

康养建筑内部增加庭院或者天井,利用热压通风关系建立建筑的自然通风;底部增加架空层的设计,增加建筑中的通风廊道,保证康养环境的舒适性。根据康养设施不同的功能空间选取不同的通风方式,例如利用卧室的门窗部分组合,作为进风口和出风口,走廊可成穿堂风,保持适当的风力,确定气流路线通过康养人群的生活区域,保证气流的稳定性和足量性。

(3)自然采光

针对康养人群的不同需求,不同功能性房间采取响应的采光方式,提高自然光作为主要照明方式。康养人群对室内照度分布均匀和光照时间要求较高,对灯光颜色和亮度敏感,因此需注意灯光颜色和亮度选择。卧室空间应与阳台空间相结合布置,以确保更多的自然光照。康养建筑中课采用平开窗、落地窗、转角窗等窗户形式,以更大限度增加康养居住空间中的自然采光,为康养人群创造更好的室外景观环境,舒缓心情,保持健康。

(4)声环境

康养建筑声环境设计主要包括控制污染噪音和增加宜人声音。一方面,康养建筑通过平面布局、围护结构、绿化景观等方面控制噪声,在居住环境的室内选择隔音好的建筑材料,选择可吸声的门窗、墙体、家具材料。采用优质设备,减少排水系统的噪声,降低对于康养人群助听设备磁场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适当增加悦耳宜人的声音,比如模仿自然鸟鸣声或天然景观泉水声等,促进康养身心放松。

(5)绿色乡土建筑材料应用

考虑老年人喜好颜色、质感及要求,使用传统本土材料,如木材、竹子、土壤和砖块,增加老年人的情感归属感;结合康养设备材料安全性的特色规定,选择环保可再生材料、安全无污染、耐用防滑、方便清洗、隔音效果好、保温隔热性能强及新型高性能材料。

4.5 绿色运维设计

以康养群体的“声、光、热、味、空气”五感为出发点,借助智能传感装置设施判定康养人群的健康、安全和空间环境。室内家具进行智能化低碳化改造,将智能设施纳入老年人经常使用的功能空间。提供智慧辨识服务,康养机构扶手中增加定位识别、指纹识别、智能照明功能设置智能扶手,实时检测、判断其身体状况。智慧控温系统,通过康养机构总服务控制或单个空间中的控制对室内的多种设备等控制其开启时间和状态,实现对室内物理环境的控制。智慧景观空间,采用全天候使用的智能照明,并将带状LED设备在步行道两侧设置,漫反射线条柔和,调节强光和弱光,包括冷光和暖光,带状光源也是老年人的指路明灯。安装在铺道上的重力传感器,光传感器和音频播放器可将老人摔倒的情况第一时间反应给护理站的信息终端,便于及时救护老年人。在景观空间的智能座椅设备设计方面,如所处环境气温变化不受控制,座椅可以加一个太阳能利用加热装置。此外可采用太阳能折叠板凳等可移动、便捷的康养设施装置,节约能源,同时为康养人群提供活动便利。

5 结 语

从康养产业的角度出发,亚健康化和老龄化的趋势将是一个巨大的发展市场,康养工作是未来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关注和提升的研究方向。在碳中和背景下,绿色化康养建筑方向是康养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康养建筑绿色化设计是引导建筑节能减排行为的关键。在进行康养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绿色环保的方式理念,选择绿色健康的设计措施,考虑适应地域气候特征的被动式设计策略,采取系统合理的绿色低碳手段,将能够促进康养建筑在环境设计方面的绿色创新,构建更具有生命性、亲和性、自然性的绿色康养建筑,创造更加宜人的康养健康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平,黄晶晶,成诚. 实现绿色低碳公共建筑的设计策略分析[J]. 低碳世界,2021,11(11):83-84.

[2] 张英. 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整合研究[J]. 绿色环保建材,2020(5):72-73.

[3] 张广媚,何泉汇.绿色建筑理念下的养老建筑设计探析[J]. 居业,2022,(05):68-70.

[4] 胡海涛. 碳中和背景下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应用研讨[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2,(06),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