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苏州大学美术师范专业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5
/ 5

“立德树人”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苏州大学美术师范专业为例

王鹭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苏州 215123 

摘要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培养优秀人才是教育的核心任务。国家提出“立德树人”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以苏州大学美术师范专业为例,研究美术师范专业“立德树人”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策略。通过对美术师范专业“立德树人”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设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美术师范专业“立德树人”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策略,包括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创新思维等,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专业技能和意识,有助于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和社会责任。

关键词:立德树人;美术师范专业;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立德树人”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概述

1.“立德树人”理念的内涵和意义

立德树人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立德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树人即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立德树人不仅注重人的精神文化素质的培养,更重视个性、特长以及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意义在于,让学生不止在知识方面有所提高,更要在道德、行为、个性等方面达到全面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则希望招收更为全面的能力型人才,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和发展,能够有效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和市场需要,逐渐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

2. 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培养具备跨学科背景和专业特色的综合性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跨界合作与迭代创新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趋势。人才的需求也从单一性向多元化和综合性转变,使得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成为创新与发展的关键环节。

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同样值得探讨。从国际上看,欧美地区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跨专业人才培养的尝试和探索。从法国的综合性大学到美国的综合性学院,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人才培养战略。

从国内的角度看,近年来,综合性大学学科比较齐全,为跨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学科优势。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60%以上的高校开设了双专业双学位等跨专业人才培养项目。这些跨专业人才培养项目已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工程技术、农林等各个领域,将学生培养成既有核心专业能力又有跨界合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中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学习从单一的专业课程转向跨学科课程学习环境从教室联动网络学习教学实践更是趋向团队合作注重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有效联结面临新的教育模式和技术革新,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仍面临不少挑战:跨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学科依赖比较严重;专业与专业之间跨度较大;资源整合也存在不足,学校、企业、政府等多方面合作运营的体系尚未形成;评价标准与体系也亟待完善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突破与转型。

3. “立德树人”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苏州大学美术师范专业“立德树人”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实践在课程建设方面,从协同育人、因材施教、特色突出的角度出发,通过跨学科融合和创新探索,开发了一系列应对当前社会需求的新课程内容,如心理剧创作艺术教育与心理辅导美育课程设计等。在实践教学环节,创新了一系列交叉学科、融合实践的实训项目,如数字技术绘画艺术艺术创意设计大赛绘本创作等,有效地促进了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此外,还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全面素质培养,通过课堂上的人文关怀公益行动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立德树人氛围,激发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总体来看,美术师范专业的立德树人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不仅符合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也体现了该专业对于人才培养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探索,为该模式的推广和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借鉴。

、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跨专业融合教学设计

1.美术师范专业课程的跨专业融合教学设计

当今社会对于跨学科、跨领域、跨界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美术师范专业的课程设计需要关注跨专业融合的教学模式。在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时,应将艺术专业知识与其他领域知识相结合。比如,引入文学音乐、舞蹈、科技、法律等学科知识,更好地融合艺术教育与其他领域的知识体系。

此外,教师的梯队建设也非常重要。一流教师团队的建设对于课程的融合教学效果至关重要。通过引进跨领域优秀师资,组建由专家学者、工程师、艺术家、教育家等不同领域优秀人才组成教师团队,既保证艺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又能够满足跨领域融合的要求。

跨专业融合还需要更加强调课程实践与研究的结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借助数字科技手段,加强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在教育研究方面,也需要关注跨学科、跨领域教育的实践与问题,不断改进与创新教育方法。

2. 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美术师范专业跨专业融合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由于学生对于所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和背景存在着差异,导致在课程的初步阶段,出现了认知上的难度跨专业融合的课程授课缺乏相关的经验和资料,难以深入研课程教师本身也面临着专业知识需求的强烈压力,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以下措施:首先,给学生推荐书单,包涵文学、哲学、教育学、艺术学类的书籍,对学生进行相关教学资料的介绍和指导,通过课后阅读学习提升理论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关注自身专业领域的不足,并补充相关基础知识。通过充分的准备,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参与到跨专业的学习中。

其次,我们采取更多的课外实践措施,通过参观戏剧、舞台剧、博物馆、画展等观察艺术现象,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也提出具体的案例分析问题,增强学生们在课程实践中的探究和学习兴趣,并加深对于美术跨专业融合的理解。

最后,为了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我们进行了课程效果的评估和调整。通过对学生对于课程的反馈以及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我们不断调整策略和课程难度,以保证课程的最终效果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通过以上的措施,我们对于课程的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取得了有效的缓解,同时也使得跨专业融合教育取得了有效的推进。

  1. 教学效果的评估和调整

在教学中通过将不同专业的知识进行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灵活调整教学方法,教师以问题为先导,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方式,学生作为解决问题的主体完成课程内容学习

通过教学反思、课程评估表、学生调查以及教师评价等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和分析。对教学效果的评估结果分析跨专业融合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学情拟定整改措施,达成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提升,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增强,从而得到学生对专业教学的满意度得到提高。

、实践教学的跨专业融合创新

1. 课程设计中的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设计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应该紧密融合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以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在课程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跨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定制化课程内容,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

举例来说,通过对文学名著的不同类型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案例分析,如提取文学名著中的一段文字,通过戏曲、电影、芭蕾舞剧、绘画作品等等不同艺术形式展现进行分析研究,让学生体会同一段内容运用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出的艺术感受差异,充分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同时,在课程设计中,跨专业学生还需互相合作,比如音乐、美术、中文等专业相互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在多方位参与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跨专业合作能力。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设计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课程设计融合社会实践探究,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职业市场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在课程设计完成后,需要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通过实践效果评估,及时了解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创造出更适合跨专业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培养高素质跨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2. 跨专业合作的实践教学案例分析

跨专业合作实践教学案例是现代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跨专业合作的实践教学案例分析,采用“案例-理论-实践-反思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综合素养,增强他们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涵盖了三大要素:实战项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实际应用。

案例1:美术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民间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尝试将美术师范专业学生和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合班教学。通过项目形式展开,团队合作形式进行。要求项目组成员有两个专业同学组成并进行分工,前期进行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选取与民间艺术或民俗文化相关的内容立项,作为跨专业合作实践的基础。第二步要求项目组同学对立项内容进行可行性分析,形成实施报告,具体包括计划书、实践研究、市场推广等。第三步,根据计划书进行实施,制作以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为基础的创意产品。第四步,总结汇报项目成果,以及市场推广的可行性报告。整个教学环节,教师在每个阶段或以消费者身份提出异议,或以投资合作方身份提出质疑,或对制作技艺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变换身份和所题问题中,不断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当然,过程中同时会出现项目成员意见不统一;面对老师提问找不到妥善解决带来的焦虑甚至崩溃情绪;制作产品过程出现的资金短缺和制作难度,都是学生需要在过程中学会客服和解决的内容。最后,该课程在结课时,学生的反馈良好,认为课程的各个环节中都得到了实质性锻炼。

案例2: 美术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艺术教育与心理辅导》课程,是一门选修课。课程设置的初衷是培养师范生健康心理,具备运用艺术治疗的相关理论技术在中学开展心理评估、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个人成长与专业学习相结合,艺术与心理相结合的特色课程。一方面通过艺术治疗的理论技术,帮助师范生深入觉察自己的心理,获得一定程度的个人成长。另一方面教授师范生运用绘画投射、生命线绘画、社会原子等艺术治疗的理论技术进行心理评估;教授师范生综合运用音乐、舞蹈、绘画、戏剧、心理剧等艺术治疗的理论技术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同时利用苏州大学心理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平台,将协同中心与相关医院临床实践经验以及在中小学心理辅导研究案例,作为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从而提高师范生在中学美术教学课程中通过艺术方式进行心理评估和辅导的技能。

跨专业融合实践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最后,在实际应用环节中,教师为学生设置了实际问题和实际难题,允许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应对,体验真正的跨专业合作。

通过实践教学案例的深入探索,发现跨专业合作不仅可以促进知识的交融,而且还有益于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实践教学的评估和调整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反思环节,促使教学不断寻求改进之处,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针对跨专业合作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我们将在学生评价、教师评估、课程建设等多方面不断探索,让这种跨专业合作的实践教学案例能够在美术师范专业中不断推广和发展。

3. 教学效果的评估和调整

从教学效果的评估和调整角度来看,美术师范专业的立德树人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需要针对学生成长情况、学科综合素养、交际与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多维度评估。这里我们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既要考核学生取得的标准化成绩,也要注重对学生的不同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并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协同和辅导,以达成更好的提升效果。

在评估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及时调整。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情况的差异性,我们需要根据评估的分析结果,针对性的开展有效的调整工作。例如,为学科竞赛项目设置明确的目标和规划,为学生开设自主选修模块,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机会等。同时,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要及时通过交流、协商等方式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养及跨界合作能力。

为了评估和调整的有效实施,严格履行教学过程中的规范,从而推进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在规范履行的基础上,逐渐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监控和分析体系,为实践教学提供系统性保障和支持。建立健全的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机制,扶持学生建立更为科学的学习和评价思维体系,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及机遇。

总之,教学效果评估和调整工作的有效实施是立德树人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通过全面、科学和精准的评估和调整,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跨界合作能力,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4. 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在实践教学的跨专业融合创新中,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十分重要。通过持续不断地发展机制,实践教学能够更好地为跨专业融合创新服务,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托于高效的管理机制。在管理机制上,可以探索增设实践教学相关的管理岗位明确管理职责,建立健全的运营管理制度,实现实践教学的规范化、高效化运营。充分挖掘人才和资源的潜力,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积极开展教育资源共享,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各优势资源,促进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依托于有效的反馈机制。教学反馈机制是实现教学发展的重要保障,能够及时了解专业教学的需求和发展瓶颈,为实践教学创新提供有力支持。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反馈机制,采取多种形式的反馈方式,如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及时获取教学信息和学生反馈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并优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依托于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利用机制。针对实践教学资源的短、缺、紧问题,应该合理规划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优势,优化实践教学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从而形成持续、稳定、可靠的资源保障体系,确保实践教学的不断发展。

、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是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建需要合理的保障机制和标准化的评估体系。针对这一问题美术师范专业建立了包括制度建设、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督导检查等多个方面的保障机制,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制度建设方面的保障:建立严格的教学计划安排、考核标准和学业预警机制,确保学生学有所得、有所成。同时,还建立学业警示、伦理教育、心理健康等多个制度保障,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课程设置方面的保障:建立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将跨学科的理论知识和艺术实践教学相结合,增强学生的跨专业能力。例如,注重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多个艺术门类的整合,采用小班授课、课程共建共享等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方面的保障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利用优质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践课程,涵盖学生专业技能、教育教学等多个方面锻炼。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学习、锻炼专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增强跨学科的应用能力。

最后是考核评价和督导检查方面的保障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价标准和督导检查机制,对学生的学术成果、实践表现、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同时,该专业还加强了学生的日常考核、质量保障和实践教学的跟踪督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2. 教师队伍建设与培训

教师是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美术师范专业需要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团队包括长期从事教育教学、文化艺术创作和研究的资深专家。尤其注重教师梯队建设,培养青年教师具备专业素养高、教育理念前沿、实践经验丰富等特点。

针对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所需的教学方法与技能对教师进行系统培养。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座谈、研究、培训等形式,提高教师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课程教学设置能力等方面的能力水平。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国内外学术研讨会,通过学习公共课程、聘请合适的教育专家等方式拓展跨越学科的教育视野,从而更好地掌握培养跨专业融合人才所需的技能和方法。

最后,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和资源共享的优势与其他学院、学科共享各种教学资源和教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丰富并拓展各领域的学科教育资源,提升跨学科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3. 课程资源建设和共享

课程资源建设是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环节。课程资源不仅仅包括教学用书、讲义、课件等教学辅助材料,还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资源等。为实现跨学科的深度融合,苏州大学美术师范专业的课程资源建设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与其他专业进行共同构建。

课程资源共享是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必要手段。美术师范专业跨专业融合课程的设计与教学需要同时兼顾多个专业的教学要求,如:文学、音乐、表演、心理、电子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而这需要不同专业教师之间的紧密合作。因此倡导资源共享的理念,将课程资源进行开放共享,以促进跨专业融合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实现质量保障,确保了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质量实施、有效推进。

、总结与展望

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经过深入的研究和反复探讨,得出了以下的主要结论:

首先,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丰富教育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实践中,美术师范专业学生由于专业性比较强,很容易产生专业盲点等问题。但通过跨学科交流,不仅可以引领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其次,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专业素养的提升和能力的发展。通过在不同专业领域学习的相互补充,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了优化和完善,学生除了掌握自己的主修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能具备跨界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美术师范专业的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得以更加清晰地实现。美术师范专业的本质是培养和塑造艺术教育人才,而立德树人则强调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关爱。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拓宽专业视野,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和领略人文与社会领域的知识。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美术师范专业的应用和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意义。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应不断探索和创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推动我国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2. 对未来美术师范专业“立德树人”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和思考

未来美术师范专业“立德树人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需要根据当下的社会需求和教育变革,不断寻求创新和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其发展方向和思考:

一、强化协同育人,促进师生合作

当前,跨学科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而美术师范专业更应该强化协同育人,促进师生合作的教育模式。美术专业的教学本身就要求跨学科融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课程为中心的协同育人模式,引导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培养学生多学科融合的意识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进而发掘个人和群体的潜能。

二、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复合型人才

实践教学是美术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育教学的改革更要注重实践教学。未来的美术师范专业立德树人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应该把实践教学贯穿其中,加强实践课程和实习课程建设,让学生有机会在不同领域实践和实习,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更多复合型人才。

三、创造性地利用教育资源

现代教育的核心是为学生创造一个独特的、有利于创意和创新的教育环境。未来

美术师范专业立德树人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应该创造性地利用教育资源,多元化地进行教学,如利用互联网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教育平台和多媒体制作等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四、重视人文素养和工作能力的培养

美术师范专业的跨学科融合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工作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未来的美术师范专业教育中,应该注重人文素养和工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成为既有艺术理论基础,又有实际操作能力和人文情怀陶冶的复合型人才。

以上,正是未来美术师范专业立德树人跨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和思考。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在未来的教育领域,美术师范专业可以走上更加进步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