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生体力活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社会生态学模型构建

/ 2

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生体力活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社会生态学模型构建

王益晴 秦高远 王鹏华

安徽中医药大学   230012

1、学术价值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其体质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国 家未来的发展,医学生作为“大健康”重要的参与者、建设者与保障者,除了需要具备精湛的医术、 高尚的医德,还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然而,近年来医学生体质健康一直呈现下滑趋势。多项研究表 明体力活动不足是导致大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积极探索影响医学生体力活动的因素,以便 有针对性地采取促进措施,改善医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一项十分迫切而有意义

的工作。

虽然已有不少学者对大学生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但是一方面从社会生态学模型角度研究较少,另一方面也鲜有研究者关注到医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因此,本研究从社会生态学模型出发,

可以更全面和细致地研究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为医学院校体力活动促进工作提供更多思路。

2、应用价值

(1)分析医学生体力活动的现状;

2)从个体、人际、组织、社区、政策等多个层次分析医学生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构建社会生态学

模型;

(3)根据社会生态学理论的不同层次提出适宜的体力活动促进策略与措施。

3、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3.1 当前医学生体质健康不容乐观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他们的体质状况不仅对自身的成长有重大意义,对国家人才培养、 经济文化事业发展乃至民族振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一直以来都是

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然而, 当前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趋势依旧难以遏制[1-3]。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 2014 年国民体

质监测公报显示,我国19-22岁大学生的爆发力、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指标均呈下降趋势[4]

3.2 体力活动不足是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体力活动不足是导致体质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4,5]。《中国大学生健身行为调查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仅有18.13%的大学生表示能够经常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医学院校与普通院校不同,医 学专业学制长、科目多、专业性强,课程安排紧凑,学生课业繁重,不仅要学习各种专业基础知识, 还要熟悉临床操作技能。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医学生要承受更多来自学业的压力,想要自由支配时 间就显得力不从心。再加上学生在校期间要面对奖学金、就业、考研等各方面的压力,这在一定程度

上限制了医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安排体育锻炼,故医学生这一比例可能更低。

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关系密切,经常参加体力活动可以有效预防心脏病、高血压、抑郁症、肥胖等多种疾病,体力活动不足会增加睡眠障碍的风险,降低生活质量[6-8]。宋齐明通过调查发现体力活动活 跃的大学生睡眠质量明显优于体力活动不足的学生[9]。积极探索影响医学生体力活动的因素,并有针

对性地采取促进措施,将有利于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3.3 社会生态学模型在体力活动中的应用

在关于体力活动的研究中,早期理论过于强调个体心理因素的作用,而相对忽视了宏观环境因素 所起的作用,导致了一定的研究局限性。社会生态学模型作为一个全面的、跨学科的分析框架,为体

力活动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社会生态学模型最初由Bronfenbrenner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会受到个体内在环境因素(如个体 的动机、信念等)和个体外在环境因素(如政策、文化等)的影响[10]。McLeroy 等研究者则对影响体 力活动行为的个人和社会因素的内涵进行了挖掘, 并最终发展出了相对完善、包括五个层次的体力活动社会生态学模型, 即包括个体内层次、人际层次、组织层次、社区层次、政策层次(见图1[11,12] 在运动领域,该模型能够多层面探究社会生态环境对运动参与者的影响,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性

干预措施,促进干预对象参与运动[13]

1社会生态学模型示意图

近年来,社会生态学与体力活动关系研究在我国健康促进领域发展迅速。陈培友以江苏省镇江市 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从个体、人际关系及组织社区层面设计调查问卷,构建了我国青少年体力活动 促进社会生态学模式[14]。邢鹏以社会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从家庭、学校、个人和社会四个层面分析了 大连市初中生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15]。王丽丽以青岛市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社会生态学视域下分析 了中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16]。李奕调查了武汉地区高校大学生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发现个 人认识、家长朋友支持、学校条件、教师支持和社区条件对体力活动影响较大,同时指出学校、社区 和家庭三方配合较差,需要国家给予政策层面的支持和引导,为大学生创造可持续的体育参与机会[17] 从已发表的体力活动与社会生态学理论的相关文献来看,研究热点大多集中在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

群体, 关于大学生群体,特别是针对医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较少。

参考文献

[1] 纵凤侠, 蒋冬英. 20 年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文献的综述分析[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6, 32(1): 66-71.

[2] 侯新新. 宁夏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D]. 西安: 西安体育学院, 2017.

[3] 罗仿伶, 秦山龙, 王俊.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基于山东省济南市高校的问卷调查[J]. 社会与公益, 2021, 12(3): 11-13.

[4] 顾久贤, 李铁. 健康中国背景下江苏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实证分析[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7, 31(5): 120-124.

[5] 梁方方. 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问题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21, 9(14):156-159.

[6] 王道. 体力活动与心肺健康[J]. 体育科研, 2011, 32(1): 24-30.

[7] 焦阳, 刘洲, 张晓丹. 大学生日常体力活动与睡眠质量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  2021,42(7): 1047-1051.

[8] 邹鹏, 夭怀伟, 杨婷婷, . 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与体力活动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1, 35(9): 28-31.

[9] 宋齐明. 大学生体力活动与睡眠质量关系研究[D].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19.

[10] Bronfenbrenner U. Toward an experimental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J]. Am Psychol,1977, 32(7): 513 –531.

[11] McLeroy KR, Bibeau D, Steckler A, et al.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on health promotionprograms[J]. Health Educ Q, 1988, 15(4): 351-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