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项目中创新  在实践中迭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化实施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5
/ 2

在项目中创新  在实践中迭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化实施的实践与思考

孙莉

宁海县金阳小学 

摘  要:基于项目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学习实践引导学生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资源,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逐渐掌握学习对象内在的、一般的、规律性的知识内容,并最终形成对问题的有效理解及体验。文章以在项目中创新,在实践中迭代为例,探讨项目学习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创新实施策略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强项目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迭代。

关键字: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学习;实践;迭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真实生活和实际发展需要,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该课程的开设是在反思传统课程观偏颇的基础上,将人们从静态的、封闭的课程观念中摆脱出来,而树立起动态的、开放性的课程理念。而应用项目学习法,在项目中创新,在实践中迭代,对学生学习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确保落实新课程教学要求。

一、项目化学习的内涵与优势

项目学习是一个舶来词,著名的教育家克伯屈于1918年在《项目教学法:在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活动的应用》 一文中首次提出了项目学习的概念。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 PBL),就是学习过程围绕某个具体的学习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和得到充分发展的学习。许多学者对于项目化学习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管光海对于浙江地区的项目化学习本土化进行了讨论和总结,提炼出从平移借鉴到本土实践、从项目实施到实践样态、从学校试点向区域推进发展等项目化学习的策略。李金梅详细阐述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与思考,但并没强调项目化学习的优势。

项目化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积极运用调查、上网、实验、讨论、查阅书籍等方式展开深入思考和探究学习,并形成一定的成果来进行评价反思。项目学习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在参与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项目化理念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迭代

项目化学习的视角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将从真实生活中寻找和确定驱动性问题,从而引领学生攀援学习支架,逐级解决问题,在项目化学习中提升学生能力,落实学科素养。

(一)基于真实生活,确定驱动性问题

驱动性问题是项目化学习的一个核心要素,它将比较深奥的、抽象的本质问题,转化为特定年龄段的学生容易接受、感兴趣的问题。它应该具有一定的宏观视野,结合真实世界中的生活情境,通过有趣的、与学生亲和的方式,使学生在持续思考中引发高阶思维,促进深度学习。良好的驱动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项目探索中,并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多向度的探索空间持续思考 、不断深入探究。

例如,在“我爱我班”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中,比较以下两个驱动性问题:

问题1:观察一下我们的班级,有哪些可布置的内容?

问题2:为了让班级更温馨、团结,我们还能做些什么事?

很明显,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容易想到布置布告栏、植物角等教室里容易看见的基本设置。而第二个问题更为开放,可以让学生从自我需求以及个人优势出发,为班级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如有学生关注到班级里的有些同学在学习上需要人帮忙,因此想到了要组个“学习帮帮团”。学生在小组合作积极讨论之下,还得出了“设计班级荣誉册、班级图书角、制作心情箱、设计班徽、组织班队课”等多个教室布置、文化、活动方面的一系列的项目主题。

在基于真实生活的情境下,一个好的驱动性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通过合作使活动项目持续有效展开,最终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

(二)根据实施需要,搭建教学支架

“教学支架”是指向学生提供支持,以帮助他们获得和加强新的概念或技能。它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个人优势和自我需求有深刻的了解,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有清晰的认识。为了有效地建立教学支架,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经能够独立完成的内容,并利用好这一点,从而确保所采用的教学支架既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又能使他们得到锻炼,加强掌握下一层次的技能。其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搭建手脚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这五个方面。

如在“设计课间活动”的项目中,结合我校的花样跳绳校本课程,从学生熟悉的大课间活动---一分钟跳绳入手,为学生搭建手架,使他们了解到一个课间活动的开展需要考虑到时间、场地、人数、规则、准备材料及安全等因素。根据“我们还能设计哪些有趣、可行又安全的课间活动项目”这一问题展开头脑风暴。为保证活动项目切实可行,学生还可以在不断地尝试体验过程中对规则等进行调整,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为止。通过小组协作讨论、搜索资料、咨询体育老师等多种方法,完善活动项目方案,从中提高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三)运用表现性评价,促进学习迁移

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将表现性评价界定为“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表现性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能力。在表现性评价中,教师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才能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从项目的成果、实践过程以及学生实践项目时体现出来的优良品质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评价。而表现性的评价目的也不在于给学生分等级或贴标签,而是让学生重视并参与评价过程,在评价中不断自我调整,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垃圾分类我行动”的实践活动中,可以对“变废为宝”小组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创意笔筒等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作为评价,如对制作工具的使用情况、制作过程中的创意设计、小组成员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对“垃圾分类宣传”小组在将倡议书分发给社区居住人员和商户时的表现进行评价,如学生在与人沟通时的礼貌用语和行为等,通过表现性评价来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并提高沟通交流的能力。

(四)挖掘项目化特色,夯实实践初始值

传统观念中课堂是封闭的,项目学习把学习过程实践化,打破常规,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魅力。项目化特色注重综合性知识处理问题,创新课程体系。课程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结合多学科内容,构建非分科课程制度。项目化学习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综合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如我校要建一个游泳池,搭建一个救生员塔台,这个项目非常适合六年级,因为在新课程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小工程师》中有所涉及,为此我们让六年级学生参与搭建一个高60厘米的游泳救生塔台。在制作之前,学生运用数学学科三角形稳定性以及上小下大等特点,设计图纸等进行合理计算、分工和安排。

三、结束语

基于项目的跨学科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全面实施的一种新样态,让学生学习自然发生,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培养与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并在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相应的认知与思维能力。新模式教学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对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及重难点进行规划,同时教师也要改进与调整原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方式方法,为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张超.项目学习在小学学科课程综合化实施中的应用——以“桥”项目学习”为例 [J].教育,2017,(26).

[2]管光海.项目化学习的浙江实践[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21(4):9-13.

[3]方凌雁.项目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用的基本定位与实施建议[J].浙江教育科学, 2006,05: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