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重症医学科呼吸道耐药菌患者中的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7
/ 3

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重症医学科呼吸道耐药菌患者中的的应用

邓徐琴

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 山西 阳泉市 邮编:045000

集束干预是指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共同处理临床难治疾病,根据科室病菌类别、设备、人员配置等条件制定因地制宜的具体方案。每个国家、地区针对某一疾患的集束化干预策略均有差异,对呼吸道耐药菌感染患者干预策略尚无统一标准[1]。我院重症医学科自2019年实施一系列干预措施来减少呼吸道耐药菌感染率,进一步规范集束化干预策略,以期为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提供理论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与分组对照组:2015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重症医学科所有入住患者,资料收集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观察组:2019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所有入住患者,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收集患者的基础性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出入科时间、入院诊断、使用呼吸机时间、结局等。签署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入住时间不足72h者。

1.2方法

1.2.1制订完善集束干预策略完善多重耐药菌管理组织和制度。(1)所有患者入院时严格落实集束干预策略,直至确诊非耐药菌感染,避免造成传播。(2)第一时间进行痰培养,主动监测对象:①以呼吸道症状如发热、咳嗽入院。②呼吸衰竭。③有创或无创呼吸机支持。⑤二次收住重症医学科。⑥年龄大于70岁。一经确诊立即进行隔离。(3)所有工作人员严格执行集束干预策略,对耐药菌患者要不间断地持续执行集束干预策略的每一项措施,绝不能间断或只执行其中的单项措施。(4)研究组成员负责监督制度的培训及落实情况。每天由护士长对集束干预进行查房、查床,每周由感染专职医生对抗生素治疗工作进行督查。一个月反馈总结一次,并召开专题讨论会。每季度召开专题会议通报多重耐药菌监测结果,有耐药菌感染爆发流行趋势时,加强监测。对重症医学科出现的未主动监测感染病例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通过工作改进、流程优化,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责任心。

1.2.2干预策略:

1.2.2.1一般措施(1)加强手卫生管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是预防、控制和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措施[2]。每个隔离单间均设置流动水洗手设备,大房间保证每三张床位配一洗手设施,洗手设施符合规范、使用方便。治疗室门口、治疗车上、每张床尾放置手消毒剂,以便医护人员处理完患者都能最方便快捷地洗手或手消毒。接触患者前必须洗手,戴帽子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减少交叉感染因素。(2)加强环境管理。①做好区域划分,多重耐药菌医感染患者一经确诊,均应隔离,同种病原菌的患者可安置在同一房间,如果条件确实不允许,也必须严格执行床旁隔离。如果因患者集中,人员配置无法实现专人管理,医院人力部门要弹性调动人员,合理排班。②提高病室空气质量,保护科室其他患者。保持室温20-23℃,相对湿度60%-70%,病室地面采用含氯消毒液湿式打扫,每天开窗通风二次,循环风空气消毒2次/d,限制探视。医疗器械及用物严格消毒,频繁接触的物体(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吸引器、呼叫器等设备的表面、患者床栏杆、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每天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听诊器使用后及时用酒精擦拭消毒。医生查房、操作尽量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放在最后。加强对保洁人员管理,严格执行医疗垃圾分类收集制度并加强管理。③标识明确,防止多重耐药菌在其他科室交叉传播。印制“多重耐药菌”蓝底白字不干胶贴,贴于患者床头设备带上及病历夹醒目处。凡多重耐药菌患者在出科检查或治疗时,必须在检查单、治疗单右上角醒目处盖红色“多耐”专用章,使所有接触人员做好相应的防护。并将此项工作的监督、指导、追踪及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汇总、反馈,且纳入院感质控考核。

1.2.2.2护理性措施(1)抬高床头,床头抬高30-45°。可防止患者头部过低产生的呕吐、误吸、头部充血等现象,预防坠积性肺炎[3]。还可使患者肺部功能及残余容量增大,利于肺膨胀改善通气功能。即使血压偏低的病人,也要通过治疗原发病,静脉输血、补液等措施纠正血压,而不能随意放平床头,也可将下肢抬高20-30°,以维护重要脏器的灌注。需要强调的是床头抬高的同时应将床尾适时抬高,避免患者身体下滑对臀部造成的剪切力。(2)加强口腔护理,每日4次。根据患者口腔PH值选择口腔护理溶液,特别是经口气管插管者,要保证每日2次解开插管绑带,彻底清除口腔深部痰液,有分泌物时及时清除,保持口、鼻腔清洁,加强湿润,以防溃疡形成,菌落增加并下移至气道。插管超过3d者,要加用2.5%碳酸氢钠或芳香型漱口液,联合使用抗生素者要用过氧化氢进行口腔护理。口腔护理时注意清洁口咽深部分泌物,预防细菌下移引发感染。(3)胸部理疗,保持呼吸道畅通。2h翻身、叩背1次.叩背时手指并拢呈空心状,总数至少100下,以有效震动支气管,使痰液排除。只要病情允许,每日使用排痰按摩仪2h以上,可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痰液黏稠者,要定时氧气雾化,不主张将任何溶液经插管直接注入肺部。保持密闭式吸痰,可有效降低飞沫传播,要进行有效的声门下吸痰,正确的气囊压力管理与处理气囊上滞留物,注意呼吸机管道和加湿系统的清洁。(4)规范呼吸机管道管理。每日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更换雾化器和湿化器灭菌注射用水,每周消毒湿化器1次。尤其是长期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每周要进行1次管道的更换。(5)加强终末消毒。隔离间窗帘、隔帘、床上用品等棉织品1个月拆洗1次。病人离开后,使用臭氧床单位消毒机对床单位进行彻底消毒。

1.2.3.3治疗性措施:(1)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依据病人疾病类型、治疗方式、耐药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时严格控制给药量,同时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深静脉血栓的预防。(3)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治疗。(4)减少侵袭性操作。用无创呼吸机代替有创呼吸机,减少气管切开的机率,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减少留置管道的时间。经口进食,促进恢复肠道功能,减少胃管留置时间。留置胃管期间护士要协助患者排痰,缓解不适。积极治疗原发病,必要时给予止吐药物,指导患者做深呼吸缓解症状,配合按压内关、合谷穴减轻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取得配合,以减少鼻胃管移位、口腔黏膜损伤的情况造成口腔咽喉部菌落下移致呼吸道感染。(5)加大营养支持力度,提高自身免疫力。可加强饮食营养,鼓励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类、肉类增加菜肴种类。病人入院后24h内采用NRS2002给予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者立即给予病人营养支持;参照2011版《神经系统疾病肠内营养支持操作规范共识》[3]和《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合理选择营养途径及营养制剂、计算病人能量需求及营养底物的供给,尽早开始肠内营养,胃肠道功能正常者首选含有膳食纤维的整蛋白标准配方,消化或吸收功能障碍者可选用短肽型或氨基酸型配方;肠内营养支持的同时,不足部分选择肠外营养给予补充,降低非蛋白热量中葡萄糖的补充,糖脂比保持在50:50;蛋白质供给量一般1.2-1.5g/(kg.d)。密切监测病人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清白蛋白及肝肾功能的变化,严密观察及记录24h出入量,保证病人摄入充足的水分。每次鼻饲时间大于2h,必要时遵医嘱补充氨基酸、血浆及白蛋白等。如果食物反流至气管内,将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在鼻饲时采取抬高床头30-45°的体位,鼻饲后保留体位30min以上。鼻饲前应进行彻底吸痰,在鼻饲1h内尽量不吸痰;鼻饲前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6)定期唤醒。实施镇静药暂停,使用唤醒并评估尝试脱机和拔管。针对病情允许的患者,每天晨起可尝试实施镇静药暂停使用并评估试行脱机和拔管。经尝试若病情不能允许脱机,应继续使用原有的镇静药及机械通气,第二天再进行尝试。脱机越早,患者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几率越低。

1.3 观察指标:主动监测率(一周内明确的耐药菌感染患者数量占总住院人数比例)及漏诊率(一周后确诊的阳性率)、复查率;使用呼吸机例数及时间。未将住院天数、住院日均费用纳入观察指标的原因:不可控因素太多如:基础疾病的治疗、检查费用、主管医师的习惯等。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收集资料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照组2288例研究对象,114例耐药菌感染者,漏诊11例。观察组1799例研究对象,检测出79例耐药菌感染者,其中男56例,女23例;平均年龄66.08±3.58岁;总住院天数1750天;监测出菌落数量80珠,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2珠;鲍曼不动杆菌35珠;大肠埃希菌15珠;肺炎克雷伯杆菌9珠;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3珠;表皮葡萄球菌2珠;溶血葡萄球菌1珠;阴沟肠杆菌1珠;铜绿假单胞菌1珠;产气肠杆菌1珠。无漏诊。

2.2主动监测率及漏诊率:观察组主动监测率为74.09%,符合本研究主动监测条件的检测率达100%,漏诊率0;对照组主动监测率13.15%,漏诊率0.048%;复查率:对照组诊断明确者再复查率仅为13.58%,观察组复查率达45.61%。三个观察指标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3呼吸机使用率及时间:明确呼吸道耐药菌感染患者中,对照组40.80%使用了呼吸机治疗,观察组49.37%使用,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而使用时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4结局对比:重症医学科患者治疗结局有:病情好转,转往普通科室继续治疗;死亡;无效,放弃治疗。两组对象好转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 重症医学科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防范呼吸道耐药菌传播,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重症医学科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后,入科患者耐药菌主动监测率较前上涨60.94个百分点,无漏诊例数。所有患者都能及时被发现,并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保护其他非感染者,降低院内呼吸道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解除隔离的指标是耐药菌复查转阴或出院,减少了带菌患者复发传播风险。观察组复查率较对照组上升32.03个百分点。

3.2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呼吸道耐药菌感染者治愈率,缩短呼吸机治疗时间。重症医学科呼吸道耐药菌感染的主要原因有:(1)患者住院时间较长,自身免疫能力相对较差;(2)侵入性操作过多,包括静脉置管;(3)激素的使用导致患者免疫能力下降;(4)抗菌药物使用较多,而且药物等级偏高,导致患者的耐药基因突变增长;(5)患者长期卧床,心肺功能相对较弱;(6)有开放性创伤等。患者一旦发生耐药菌感染多数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机械通气疗法,且脱机比较困难,对此,本课题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增强患者免疫力、加强对症治疗及护理等措施,促进康复,减少了呼吸机使用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3.3呼吸道耐药菌院内感染可防可控,该课题组制定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及3大措施14条项目是预防呼吸道耐药菌感染应当最优先执行的干预措施。对照组在实施干预策略的情况下有11例漏诊患者,未在入院第一时间确诊,归为院内感染,发生率仅为0.04%,远远低于国内报道。观察组无院内感染病例。

4

多重耐药菌感染是重症医学科感染控制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较为困难,病死率高,而且近几年各种广谱抗生素应用过度,导致多重耐药菌出现的几率越来越多,及容易暴发流行。本研究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有利于防范呼吸道耐药菌传播,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可提高呼吸道耐药菌感染者治愈率,缩短呼吸机治疗时间,提高重症医学科床位周转率,缓解床位紧张,改善急救资源浪费与紧张并存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六亿,贾会学,贾建侠等.综合医院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20):4306-4308.

[2] 张爱阳,石崛,林青.品管圈管理在提高护理人员抬高床头30°~45°准确率中的应用[J].右江医学,2014,42(6)689-692.

[3]管玉梅,赖文娟,李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护理认知及影响因素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5):15-1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