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中医药辨证治疗与调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7
/ 1

咳嗽的中医药辨证治疗与调护

王清高

金堂县中医医院  四川成都  610400

咳嗽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动作,通过咳嗽反射将呼吸道内的异物分泌物排出体外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情况。但如感染各种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或受物理、化学物质刺激,导致咳嗽发作时,应及时就医检查确诊,给予及时正规治疗。除外特殊感染如结核与肿瘤外,往往临床上常见经正规抗炎、止咳等治疗后,患者发热消失、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肺部CT等)也无特殊异常、咳嗽症状也有所缓解但仍较频频发作、患者工作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时,此时西医治疗往往疗效不佳,而发挥中医药辨证施治、调整全身功能状态以及在生活饮食调护方面的独特作用,咳嗽将很快痊愈。即使在咳嗽发病初期,将中医药这方面的优势及时介入,也将在缓解症状、缩短病程、促进机体修复发挥独特作用。

一、中医学对咳嗽的认识

中医学对咳嗽病因病机、辨证治疗与调护积累了丰富经验,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咳论篇》即认为咳嗽是因“皮毛先受邪气”所致,同时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强调除外邪犯肺导致咳嗽外,其它脏腑功能失调影响肺也可导致咳嗽。将其病因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为感受六淫之邪(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相当于现代研究的各种病原微生物)而致。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而致。其病机主要为邪犯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主要辨证证型及方药如下:

(一)外感咳嗽:一般分三型

1、风寒袭肺型:一般冬秋季多见,多有明确的受凉受寒史,常伴鼻塞、喷嚏、流清涕,恶寒发热,头昏或痛,肢体酸楚不适,咳痰稀、色白,舌淡、苔薄白润,脉浮紧。方药以三拗汤、止嗽散加减。

2、风热犯肺型:一般春夏季多见,常见咽干痒或痛,咯痰不爽,痰稠色黄,鼻塞流黄涕,舌苔色黄,脉浮数。方药以桑菊饮加减。

3、风燥犯肺型:一般秋天干燥季节多见,常见干咳少痰,咽干痒,舌苔薄、干燥少津,脉浮数。方药以桑杏汤加减。

(二)内伤咳嗽:一般分为四型

1、痰湿(浊)蕴肺型:多见喜食肥甘厚味、体胖之人,咳痰多、口腻不爽,胸闷滞不舒,舌淡、苔白厚腻,脉濡滑。方药以二陈汤、平胃散、三子养亲汤加减。

2、痰热内蕴型:多见平时喜食辛辣、煎炸食物之人,常见咳痰多、色黄,粘滞不爽,或痰中带血,口干苦,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方药以清金化痰汤加减。

3、肝火犯肺型:多见平素性急躁易怒之人,常见咳嗽上逆频频,面赤口干,胸胁胀满或隐痛,舌苔黄、干,脉弦数。方药以加减泻白散、柴胡疏肝散加减。

4、肺阴亏损型:多见平素体虚、体瘦之人或咳嗽日久患者,常见干咳痰少,声音嘶哑,口燥咽干,舌红少苔或剥脱,脉细数。方药以沙参麦冬汤加减。

当然,临时上多数患者并不是单一的证型,因素体体质不同,饮食习惯差异,一般会有两种或以上的证型,如喜食辛辣之人受凉咳嗽,除风寒袭肺外,多兼夹湿热内蕴,故在疏散风寒基础上,宜加生石膏、黄芩、炒栀子、茵陈、苍术等清热除湿之品,方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二、生活饮食调护

临床上,常见部分患者辨证用药均较准确,而咳嗽疗效不佳的情况,仔细询问多数是未注意生活饮食的调护所致。那么,咳嗽患者在服药期间生活起居与饮食调护主要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的呢?

1、要注意天气变化情况,避免再次感受风寒、风热、暑热、秋燥之邪,如在冬秋季感受风寒之邪后咳嗽,须注意保暖避风寒,防止再次感受风寒。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即强调服感冒药后宜“温覆”(即躺床上盖上被子)取汗,不宜外出吹风。如夏暑季节感受风热、暑热之邪,须注意温湿度适当,空调、风扇不宜正对人体吹,不能当风而卧,睡觉时要盖上薄被子,气温高时空调不宜太低,宜26℃以上。

2、服药药汁宜温热服用,不能冷服,即使是暑热感冒咳嗽发热,也不宜冷服,可以适当凉些服用。还有服药期间不宜喝凉的水或冰镇的饮料,如矿泉水、冰淇淋等,热天感冒患者多见这种情况而致疗效不佳。

3、注意各种食物的冷热属性。如肺热重的咳嗽,不宜吃热性的食物或需要用辛辣调味品来烹调的食物:肉类主要有牛羊肉、公鸡肉、鸽子肉等及各种海味如虾、蟹(带腥膻气味不宜)。

蔬菜水果类主要有韭菜、韭菜花、辣椒、蒜薹、核桃、荔枝、桂圆、石榴、橘子、枸杞子、大枣、桑葚等,其它如白酒、红酒、花椒、胡椒、大蒜、老姜以及火锅、串串、煎炸、煎炒、烧烤之品和人参、虫草、阿胶等补品均不宜吃。桃子、葡萄、椰子偏温性一些,也宜少吃。可以吃猪肉、鸭、鹅肉、淡水鱼(宜清蒸)、白菜、莴笋、黄瓜、豇豆、番茄、萝卜、冬瓜、苦瓜、丝瓜、南瓜、西瓜、香蕉、苹果、梨子、猕猴桃、枇杷等平和或性凉之品,但总体上讲咳嗽期间饮食宜以清淡为主。

4、此外还应注意咳嗽期间不宜熬夜晚睡,保持愉悦心情,因熬夜、心情抑郁或发怒易致心肝之火上炎上亢、肝气犯肺而加重肺热情况,不利于咳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