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7
/ 2

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崔炫   赵木兰

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儿二科     河北邯郸     056000

【摘要】目的:在儿科护理中运用护患沟通技巧,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期间儿科收治的106例患儿进行研究。将患儿随机划分为2组,每组5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儿科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在护理中运用护患沟通技巧。比较2组患儿的护理接受度以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接受度为88.68%,家属满意度为94.34%,较对照组患儿及家属的71.70%、79.25%相比均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运用护患沟通技巧能够提高患儿护理接受度,有助于护理的顺利开展,且家属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儿科;护理;护患沟通

有效的护患沟通是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通过有效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可确保医、护、患之间达成共识,保证诊疗效果及服务质量。研究认为,30%~ 80%的医院纠纷均与护理人员、患者、家属沟通不当有关,可见加强护患沟通具有重要意义[1]。与其他科室相比,儿科的护患沟通难度较大,是医患、护患矛盾的高发场所。一方面,护理对象为儿童,其表达能力、词汇量、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疾病承受能力均与成年人有较大差异,患儿在就诊过程中容易出现强烈的应激情绪及抵抗行为,且很难建立有效沟通。另一方面,患儿家属因过度担心患儿病情,情绪烦躁、焦虑,容易出现沟通不畅、误解等情况。因此,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更加注重护患沟通技巧,保证护理质量。本文将在儿科护理中运用护患沟通技巧,并分析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期间儿科收治的106例患儿进行研究。将患儿随机划分为2组,利用随机数字表,每组53例。观察组中患儿年龄8个月~9岁,平均(4.45±0.83)岁;住院时间4~12d,平均(7.89±1.26)d;男32例,女21例。对照组中患儿年龄7个月~8岁,平均(4.33±0.76)岁;住院时间4~13d,平均(8.01±1.32)d;男30例,女23例。2组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儿科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对症护理、环境管理、用药干预,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在护理中运用护患沟通技巧,具体包括:(1)合理运用肢体语言沟通,包括点头、微笑、眼神鼓励、轻抚、拍背等,增强患儿的安全感,通过充满亲切感的互动增强患儿的信任感;在做动作时,应注意轻柔缓慢,例如轻抚患儿肩部、额头,确认患儿无不适、抗拒,避免加剧患儿不良情绪;通过眼神、肢体动作传递表扬、肯定、安抚等积极情绪,使患儿逐步放松情绪;(2)主动与患儿互动,例如,可询问患儿喜欢的动画片、角色、游戏,在输液等护理操作时,可播放相应动画转移其注意力;若患儿年龄稍大,可提供儿童读物,分散其注意力;允许患儿携带已消毒玩具,并通过询问其游戏内容等方式建立沟通;增加巡视次数,注意观察患儿表情、神态变化;对于内向型患儿,应多给予鼓励、安慰;对于外向型患儿可主动提出话题,积极互动,并适当给予回应、肯定、赞扬;若患儿主动提出疑问,应尽量应用形象、简单的方式为患儿解释,使其感受到被重视;(3)重视家属的情绪及意见,及时为家属说明患儿病情、治疗方案,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做好解释沟通;对家属烦躁、紧张、忧虑等情绪表示充分理解,适当给予开导、安慰,设身处地为家属考虑,主动询问家属需求,尽量为其提供便利;取得家属配合,例如,说明患儿饮食注意事项,输液等操作时说明观察事项,可提升家属的参与度,减轻其负面情绪。

1.3评价标准

评估2组患儿的护理接受度及家属满意度。护理接受度根据其护理操作配合程度、接受程度评估,分为完全接受、部分接受、较抵触、非常抵触等项,根据前2项合计计算总满意率。家属满意度于出院前利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估,总分值100分,评估结果70分以上可判断为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24.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接受度为88.68%,对照组患儿为71.70%,差异显著(P<0.05),见表1。观察组的家属满意度为94.34%(50/53),对照组家属为79.25%(42/53),差异显著(2=5.27,P<0.05)

表1 2组患儿护理接受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完全接受

部分接受

较抵触

非常抵触

总接受度/%

观察组

53

21

26

5

1

88.68

对照组

53

13

25

11

4

71.70

2

--

4.81

P

--

<0.05

3.讨论

儿科护患沟通不良原因较为复杂,首先,儿科护理对象存在特殊性,作为家庭的核心,患儿生病后更容易引起家属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一旦出现护理差错、沟通不到位情况极易引起护患矛盾。同时,患儿年龄较小,很难表达自身感受,因此在入院后容易出现抵抗、不配合、哭闹等情况,导致护理难度较大。此外,受人员配置等因素影响,儿科护理中人手不足情况较为常见,护理人员常处于超负荷状态,且工作紧张度较高,任务繁重,容易出现护理差错或沟通不到位情况,激发护患矛盾

[2]

为保证儿科护理服务质量,确保工作顺利开展,需要适当运用护患沟通技巧,包括合理运用肢体、形象、眼神等非语言沟通技巧,主动与患儿进行互动,积极进行情感交流,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耐心引导患儿配合护理工作。同时,应重视家属的情绪状况、意见及需求,做好解释沟通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家属参与到护理过程中,保障其知情权。从本次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接受度、家属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患儿及家属更高,也证实了其实施效果良好,可提升护理质量及效率。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中运用护患沟通技巧能够提高患儿护理接受度,有助于护理的顺利开展,同时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利峰,刘可,王晓丹,等.基于SEGUE框架的儿科护患沟通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23,38(14):63-66.

[2]林华.儿科护患沟通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妇儿健康导刊,2021,11(9):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