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7
/ 2

他汀类药物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的效果分析

易莉

大悟县人民医院   湖北大悟  432800

[摘要]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治疗后,两组血清TC、TG、LDL-C水平相比,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血清HDL-C水平对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3)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效果理想,可调节血脂水平,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冠心病;血脂;不良事件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患者冠状动脉管腔变窄甚至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坏死[1]。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有逐渐升高趋势,是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常存在脂质代谢异常。脂质代谢异常被证实参与到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中。冠心病患者治疗中,调节脂质代谢异常有利于病情控制[2]。本研究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他汀类药物治疗,以期分析他汀类药物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患者均符合临床关于冠心病诊断标准,排除存在其他类型心脏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及药物过敏。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54-68岁,平均年龄(62.15±1.06)岁;病程4-8年,平均病程(6.02±0.16)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52-68岁,平均年龄(62.06±1.02)岁;病程3-8年,平均病程(5.62±0.49)年。以上资料统计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包括扩张冠状动脉(硝酸异山梨酯)、抗凝(低分子降钙素)、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观察组加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方法:辛伐他汀,口服,20 mg/d,于每晚睡前服用。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有效: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有所减少,持续时间有所缩短,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检测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5mL/例,加入至离心机分离血清,1500r/min,15min。3)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心肌梗死、死亡。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以卡方(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n=60)

25(41.67)

27(45.00)

8(13.33)

52(86.67)

观察组(n=60)

29(48.33)

30(50.00)

1(1.67)

59(98.33)

χ2

3.128

P

0.048

2.2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清TC、TG、LDL-C、HDL-C水平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C、TG、LDL-C水平相比,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血清HDL-C水平对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对比(mmol/L,x±s)

组别

TC

TG

LDL-C

HDL-C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60)

8.26±0.16

7.65±0.48

5.02±0.42

3.06±0.19

2.78±0.45

2.40±0.14

1.05±0.10

1.30±0.11

观察组(n=60)

8.25±0.19

5.12±0.51

5.03±0.45

2.05±0.17

2.79±0.46

1.62±0.20

1.08±0.05

1.62±0.16

t

0.312

27.982

0.126

30.686

0.120

24.784

1.056

12.766

P

0.756

0.000

0.900

0.000

0.904

0.000

0.450

0.000

2.3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心肌梗死、死亡患者分别6例、1例,总发生率为11.67%;对照组患者心肌梗死、死亡患者分别1例、0例,总发生率为1.67%,二者相比,χ2=3.924,P=0.047。

3讨论

冠心病作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以心悸、胸痛为主要临床症状,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患者病情可发展为心力衰竭,危及生命。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病变,引起管腔狭窄或阻塞。临床治疗冠心病以药物治疗为主[3]。近年来,他汀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治疗中,原因在于脂质代谢异常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参与作用。他汀类药物在不仅具有抗炎作用,还具有稳定斑块、降低胆固醇,有助于调节机体血脂水平,改善脂质代谢异常症状。研究发现,将他汀类药物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治疗中,不仅有利于调节血脂水平,并可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血清TC、TG、LDL-C水平相比,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血清HDL-C水平对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充分证实这一观点。

综上,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效果理想,可调节血脂水平,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阿孜姑·毛拉克.研究分析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中应用不同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6):88-89.

[2]李萍,王少敏,陈俊清,等.缬沙坦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4):427-430.

[3]郑建新.缬沙坦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伴糖尿病对患者血糖与血脂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1):33-34.

[4]姚翡郁秋荣龚叶孔颖宏.缬沙坦联合他汀类治疗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疗效及其对PPAR-γ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8,17(7):663-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