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7
/ 2

农田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措施

刘恒滨

济南市章丘区城乡水务局  山东省济南市  250200

摘要:在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全面实行的大背景下,相关部门应明确在当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以农田水利工程为例,其建设作用主要在于农田作物灌溉工作的高效开展,进而为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提供支持,其也是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环节,易由于施工不当或管理不够科学等因素,导致产生水土保持效果不佳等问题。为此,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单位需深入分析施工期间如何加强周边水土保持,基于设定措施的切实落实,有效避免水土保持不佳问题,从而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农田水利;施工;水土保持

1 水土流失的影响

1.1 频繁降雨引发洪涝灾害

部分地区在其水土含量受不确定因素影响而降低后,将会使得土壤内部产生颗粒空隙逐渐减少的不良现象,进而导致水土流失现象发生概率增加。同时,大量土壤中含水量减少和关键河道被泥土淤积后,会增大后续自然灾害的发生风险。例如,若该地区进入雨季,频繁的降雨与暴雨现象,会导致泥石流等典型的洪涝灾害,从而威胁区域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2 降低水利工程效益

频繁的降水会严重冲刷地面表层土壤,尤其是在大量水流经过的情况下,会使得泥沙受到较为明显的裹挟压力,并随水流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河道、湖泊等区域后,长期堆积在河道处,进而使得河道淤塞风险增大,影响水利工程的运转效率。此外,泥沙的大量堆积会使得周边水库容量缩减,尤其在河床与河道位置上升后,部分河流可能会被泥沙阻断,甚至直接改道,导致水利工程的洪涝防御能力和水资源调运能力明显降低,增大各类灾害的发生风险。

1.3 增大水文环境恶化程度

大量泥沙进入河流区域,是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情况下经常产生的现象,水库、河流等会处于水体浑浊的状态,且泥沙中含有人类活动产生的多种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生活垃圾等一旦进入水源会对周边区域水质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水文环境的受损程度也会不断加深,导致水体整体自净能力降低,这种具有循环式特点的恶化影响,会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2 水土保持的效益概述

2.1 环境效益

水土保持的防治措施的实施,可起到防控水土流失的重要作用。在提高工程施工区域植被生长能力与覆盖率后,可降低因降雨而给地表土带来的冲刷影响,进而有效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为维持当地生态发展稳定性奠定基础。

2.2 社会效益

水利工程建设期间,通过实时分析水土保持工作的展开效果,在确保工程设施运转实际效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协调作用优势,可以平衡经济与自然之间的发展关系,使得建设区域与环境条件展现出和谐共存的特征。此背景下,水利资源将能够保证调用的科学性,起到预防旱涝灾害的作用,充分满足当地的农田灌溉、发电、蓄水等实际需求,提高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

2.3 经济效益

保证水土保持措施落实的有效性,与其能否满足对自然环境条件适宜性的基本要求密切相关。而在社会效益生产期间,建立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在确保土地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其生产能力的同时,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3农田水利施工中水土保持的相关对策

3.1科学制定水土保持方案

全面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其最明显的作用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减少水土流失现象发生。在贯彻落实前要深入调查施工地点具体情况,了解工程的特点和性质,以此将可行和可靠的水保方案制定出来。农田水利工程多为点状,或线状分布类型,具体要按照工程实际,加强水土保持。同时也要结合地面现有建筑,按照土质实际情况和建筑等物体特征,确定最终的工作方案。在水土保持工作中,要把评价体系作为重点和基础,同时满足工作的具体要求。实际施工时,回填区和开挖区特征也要充分考虑,确保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这样才能确保工程效益。总体来说,就是在工作前加强水土保持方案制定,全面提高土壤抗腐蚀能力,让生态能逐渐做到良性循环。

3.2建设完善的监测指标

前期进行设计时,尽可能确保整个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科学合理,方案的具体制定,要与水土保持监测指标结合进行,还要充分明确在正常施工期间,具体哪些环节可能发生水土流失,然后重点讨论这些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实际施工时,明确水土保持的监测内容,比如充分了解当地林草在近几年的覆盖率,了解以往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同时分析出现水土流失的原因,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质,以及气温等可能产生的影响。出现水土流失的原因,也是一项重要的监测指标,一般主要包含破坏的植被情况、土方的具体开挖量、工程中实际的弃渣点和水土流失的位置等。另外在监测数据中,还要把水土流失危害纳入,比如出现水土流失后,周边生态可能遭受破坏和整个施工项目遭受的影响等,也要将环境遭受的污染作为重要指标。

3.3 科学运用工程与生物措施

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提高对工程与生物措施科学运用环节的重视,以提升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主要包括以下4点:

第一,开挖面施工。应配合使用石头网格进行植草,或采取喷播植草等方式,结合排水沟的辅助运用,进而起到减少坡面冲刷的作用。

第二,取土场施工。应预先对坡壁结构做平整处理,且需要在合适位置种植植被,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设置科学的排水设施,从而避免出现坡面结构受雨水长期冲刷侵蚀的现象。

第三,弃渣场施工。需确保坡面整治工作的落实效果,应在本身结构不稳定的区域采取布设挡土墙的方法,并应做好坡面平整工作,确保周边排水沟等设施的布置合理性。若坡面结构受水利工程影响,导致其裸露面积相对较大,建议种植足量灌木数量,以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实际效果。

第四,临时施工。针对临时施工设施,需配套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例如,临时道路施工环节,需在完成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后,若有道路后续使用需求,则应基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完善排水系统。若施工场地不需要再次使用,则应及时开展对应的结构绿化与排水工作。

3.4提高对运行管理方法的重视

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而言,落实水土保持工作的相关措施,需要由政府部门牵头做好领导工作。政府部门应在对应乡镇成立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管理机构,联合村民代表与技术人员组成领导小组,经常到农田位置观察水土保持工作的展开效果和配套措施的实际运行情况。针对所存在的不合理运行管理体系,应及时优化和完善,为切实落实水土保持工作奠定基础。如此,即可确保农田水利施工的运行管理获得相应制度的保障条件,配合专业技术人员的悉心指导,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工作的优势。

4结语

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规模逐步扩大的背景下,其中所包含的水土流失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水土流失问题在对农作物正常生长造成不良影响的同时,也会持续破坏周边生态环境,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为此,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期间,相关建设部门与当地政府部门,应明确水土流失危害性,深入分析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而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及时制定并落实相应的水土保持工作措施,从而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欣欣.浅谈水土保持工程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J].南方农业,2020,14(15):179-180.

[2]段文明.农田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工作探讨[J].科技资讯,2020,18(15):68+70.

[3]曹颖,刘统兵.农田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20(06):237.

[4]王盼.浅谈如何做好农田水利建设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0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