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在《中国音乐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思政教育在《中国音乐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罗俊峰

(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 :用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本文将课程思政引入中国音乐史理论教学中,提出改善传统的中国音乐史教学新模式的探索,打破音乐学科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壁垒。

关键词:思政教育;《中国音乐史》;应用研究

在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融入思政教育,如何传承中国文化铸魂育人,成为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一环。中国音乐史作为音乐教学中的基础课程,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媒介,因此在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中加强思政教育至关重要。本文从中国音乐史教学的特点出发阐述思政教育的应用优势,分析中国音乐史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应用现状,最后探索思政教育在中国音乐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中国音乐史学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应用优势

1.教育方面的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作为培养音乐学专业学生音乐理论素养的基础课程,应将中国音乐史内容重新定位,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到生活实践已成为中国音乐史论学习中的新趋势。

2.社会方面的优势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体现的是我们党思想先进、信仰坚定的特质,展现的是党强大思想优势。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深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合于中国音乐史论的内容之中,起到了育人于无形的作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注重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

3.理想信念方面的优势

中国音乐史从近代音乐文化发端的“学堂乐歌”开始,代表性的音乐家无一例外的都是革命家,他们的思想和作品都体现出强烈的革命精神和民族意识,所以在中国音乐史的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同一性。音乐史既是党史的学习,又是政治教育的洗礼,可塑造专业教师和学生品德于无形的思政教育学习之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思政教育在中国音乐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据了解,现在高校中国音乐史教学中,很多高等院校对思政教育不够重视,开设的思政教育相关的课程较少,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缺乏学科交叉与渗入,导致学生容易忽略人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及学校思政教师座谈会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因此院校应紧跟时代步伐,重视思政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在大多数高等院校针对中国音乐史教学的学生的人文教育,思想教育的课程的设置非常少,与中国音乐史专业课程之间也缺乏有机联系;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课多数以教师授课讲解为主,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学生缺少实践中的将思政教育的运用能力,无法对思政教育产生认同感;在音乐教学中,首先就要纠正思政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失位”问题,制定明确的教学大纲,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内容,进而引起教师及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在音乐教学中,应结合《义勇军进行曲》这样具有时代特色的号召性音调,也需要《黄河大合唱》这样的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的大合唱作品,只有让学生感受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参与才更能体会“共情”,从而达到“以美育人,以乐化人”的目的。

三、思政教育在中国音乐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合理制订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明确思政教育目标

通过对音乐史论课程教学过程的优化,以及对思政教育的渗透,赋予史论课程新内涵。中国音乐史的爱国主义主旋律,可以进行师生探讨,一起学习、一起表演、一起实践,打造强调互动、强调共情的和谐课堂。

2.合理开展中国音乐史教学设计,让教师高度重视思政教育

2.1分析中国音乐史内容、教材,对音乐历史长河当中的不同类别的音乐作品,依托于合唱指挥课、声乐和器乐专业课等多课程融合,用“学生唱、学生弹、学生排、学生演”的教学模式,优化音乐史课堂结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程学习氛围,展现专业的特殊魅力。

附图:音乐史教学中的设计转变

2.2查阅相关社会背景,要求学生聆听作品的音频、观看相关视频,从原汁原味的作品中体会音乐家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2.3教学采取多样化模式:首先可以适当采用“学生讲”的形式,加深印象;其次上课通过教师演唱、演奏让学生感受战火纷飞时期音乐家的别样情怀;再次让学生“自己唱、自己弹”,打造强调互动、强调共情的和谐课堂;亦可将学生置于不同时期的历史语境下,通过情景剧的形式“自己排、自己演”,体验沉浸式的参与感。

2.4 “三个一”加强音乐会作品实践

“三个一”模式即要求每一名专业学生每学期上一次讲台,每一周课后不少于半小时的实践任务,每一学期开展一次相应的音乐会,最大限度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3.全方位开展思政教育,确定思政教育融入点

3.1在中国音乐史课程绪言部分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

《中国音乐史》课程是高等音乐教育课程体系形成之初即存在的基础性专业课程,高校通过数十年的改革探索,已由单一的史论课程拓展为“史论+文化+艺术赏析”的综合性课程,我们在绪论中应结合当下思政教育的要求,推动音乐教师对课程思政认知的转变,深入挖掘音乐史中的思政元素,培育浓郁的思政文化氛围。

3.2在中国音乐史课程知识点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

传统的《中国音乐史》课程往往依照王朝代序介绍各时期中国音乐发展成就及其主要艺术特征、音乐形态、音乐风格、音乐家等内容。我们要拓展教学内容的文化延伸,深挖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与当前思政结合,培养学生跳出文化看文化的能力,不被单纯的音乐艺术文化所束缚,感受到更加宏阔的社会文化、人类文化。

3.3在社会实践中融入思政教育

当前的音乐课程教学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即为灌输式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形式和课程都比较少。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学生音乐实践中文化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进一步满足现代化音乐人才的需要。  

在本课程教学亟需改革创新的形势下,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融合在一起,从教学内容整合优化,教学模式创新设计、教学师资创新培养等方面入手,发挥音乐课程思政教育的最大效能。

参考文献:

[1] 康瑞军.中国音乐史教学的问题意识与文化价值观导向[J].中国音乐,2023(01)

[2] 周烨.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中国音乐史课程探究[J].人民音乐,2023(05)

[3] 于雨琴,闫昱.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音乐史课程实践探究[J].戏剧之家,2022(08)

[4] 韩东,田玲.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国音乐史课程教改探索[J].民族音乐,2023(03)

[5] 高校音乐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中国音乐史》为例[J]. 杨子颉.大众文艺,2022(02)

[6] 宋飞飞.中国音乐史课程实践音乐会的教学改革探赜[J].民族音乐,2022(03)

[7] 李小虎. 金课建设下高师《中国音乐史》教学改革实施路径[J].戏剧之家,2021(18)

作者简介:罗俊峰,女,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1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1C0419

本文为2022年湖南工业大学教改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22YB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