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王小波

五河县实验小学新城校区  安徽 蚌埠 233300

摘要: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其教材内容多数都承载传统的文化内涵,而这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注重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保证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语文学科是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新课程要求,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渗入,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通过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对此,教师要深刻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采取积极有效策略。

一、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篇目相对较少

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中确实包含了部分传统文化的内容,但是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往往被淹没在现代文和科普类文章的海洋中。由于这些传统文化的篇章往往被安排在教材的角落,很容易被学生和教师忽略,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忽视传统文化的现象导致学生对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尽管有些学生能够背诵出“静夜思”等古诗,但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背景往往一知半解,无法真正领略到其中的魅力。由于现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学生往往更倾向于接受科技类信息,而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则相对较少。这也导致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断层,使得新一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

(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程度有待提高

在现代科技和文化的影响下,许多学生逐渐对传统文化感到陌生和疏远。他们往往更倾向于追求现代文化和流行文化,而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程度相对较低。这可能是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导致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或淡化。也可能是因为现代科技提供了更多的娱乐和消遣方式,使得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关注和了解。因此,教师应该采取措施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在这方面可以通过在学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组织传统文化活动、推广传统文化的普及等方式来实现。同时,也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利用互联网平台或社交媒体等渠道,向学生们宣传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传统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现阶段教育工作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可更好培养学生传统文化感知程度,激发对传统文化学习兴趣。结合教材中的古诗内容,会带有经典性古诗,而在提升学生认知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发展,传统文化在教育工作中的融入越发受到关注,可进一步提升我国综合实力[1]

(二)发扬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

孔子曾说过“少成则若性”,由此可说明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养成的习惯及习惯会对其今后性格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对学校而言,对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发展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因而在教育中应从内容、形式等方面,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在现阶段教育领域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质,如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等[2]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发现传统文化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融合

在现如今教育发展环境下,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则应构建高质量语文课堂,立足教材内容,挖掘文章中呈现出的传统文化内涵,将其与教学内容进行关联,从而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与传统文化之间联系的认识。

比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中,首先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对至圣先师孔子进行了解,并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进行展示,接着让学生逐渐回到文章内容中。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两个小孩子在对太阳距离进行讨论,而孔子在听完孩子给出的观点后,认真听取他们的想法,并表示自己不知道谁是正确的。在这个时候教师需给学生展示孔子身上的优秀品质,结合文中的传统文化,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保证课堂学习效果[3]

(二)开展古文教学,深入理解传统文化

古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因而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通过古文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让学生在分析古文内容中,深入感受诗句背后呈现出的情感价值[3]

比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为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认识,具体而言就是对诗人在当时环境下的思乡之情进行感受。在这节课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升华,以便更好地传统文化进行感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4]

(三)进行设计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兴趣

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通过合理设计课堂活动,展示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期间应让学生根据自身爱好选择形式,并在课堂中进行分享。在这种活动下可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5]

比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时》这篇课文中,教师应先让学生提前做好关于春节资料的收集,之后根据内容进行布置。期间要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让其展示自己所收集的内容,随后在课堂中进行分享。在该活动中,教师要明确相关规则,让其按照具体顺序进行分享,对于分享的内容不会限制方向,可与传统文化相关,也可与学习内容相关等。在进行活动设计期间,教师要能够让学生参与其中,主要是为更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分享传统文化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提高认知。

(四)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对小学阶段学生而言,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性,且比较喜欢模仿、这时教师可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应用情境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情感意识的培养,以进行情感教育。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需借助具体教材,引导学生对自身生活实践进行思考。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文章中的情感不断增强自身语文素养,对此教师要注重这方面,加强学生对材料、知识技能方面的思考,旨在提升问题独立思考能力[6]

比如在教学《赠汪伦》这节内容中,考虑到学生在思维和接受能力方面比较有限,难以对古诗中的情感、中心思想有深入理解,加之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的传统方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对其思维进行一定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在课堂中采用情景教学方法,为其创设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接着教师根据诗词大意,安排三名学生进行情景模仿,其中一名学生负责朗读,而另外两名学生则在讲台上表演关于告别的场景。在这过程中教师需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乐曲,以达到渲染课堂氛围的效果。待表演结束后,教师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对作者思想情感和在送别友人进行深入分析。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有效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学生兴趣,便于教师更好进行情感教育,实现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的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为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其综合素养,教师则应在语文学科中合理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利用传统文化教育价值,发挥其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深入发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川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地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实践——以遵义地方文化为例[J]. 新课程,2021(9):160.

[2] 李玉琴,彭艳,胡娅. 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融合——以怀化市人民路小学"本草苑"课程为例[J]. 教师,2021(26):27-28.

[3] 张钰洁. 试论如何在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J]. 语文课内外,2021(3):60,92.

[4] 曾媚.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J]. 文渊(中学版),2021(5):732.

[5] 叶茂. "五大行动"背景下教师与红色领航员角色融合的教育策略——以金寨县中小学语文教学融合革命传统教育为例[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3(6):36-39.

[6] 周霄. 民间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发展研究

——以《北京的春节》为例[J]. 新课程导学,2021(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