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联合手术室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急救护理联合手术室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刘冲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   邮编:050000

摘要:目的:探讨给予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护理联合手术室护理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将88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参考数据分组原则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急救护理联合手术室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急诊科救治时间与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后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急救护理和手术室护理联合应用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可以缩短急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更好,可推广。

关键词:急救护理手术室护理重症颅脑损伤应用效果

重症颅脑损伤主要发病原因为因外界暴力因素导致的创伤疾病,病情严重、进展速度快、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增加了临床急救工作的难度[1]。有研究提出,在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其早期现代化护理有利于提高重症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2]。因此,临床上还必须积极探讨有效的急诊护理措施,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提高预后效果。其中,急救护理和手术室护理是现代化护理模式的一种,可以将急救护理和手术室护理联合,减少因为不及时沟通导致的不良事件[3]。为了探讨两种护理模式联合的效果,我院探讨给予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急救护理和手术室护理的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将88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22例;年龄区间42~78岁,平均(45.23±3.58)岁。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区间43~76岁,平均(44.52±3.45)岁。两组资料对比的结果无明显的差异,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GCS评分在3~8分之间;年龄不低于18岁;符合有关的手术指征;患者知情的前提下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颅内占位性疾病者;生命体征无法维持或濒死者;术前已经发生DVT或压疮者;多项器官功能严重障碍者。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即加强院前急救,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给其提供营养支持。观察组接受急救护理和手术室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成立应急处置小组。应急处置小组的成员为病房护士3名、手术室护理人员1名、护士长1名。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负责培训护理人员及其协调工作。

(2)急救护理。第一,院前抢救。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快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给急救中心反馈患者的病情;建立2条静脉通道,保证患者有效循环,给创伤性休克患者低分子右旋糖酐或血浆,确保其呼吸道畅通无阻,降低感染和流血,减少不必要的搬动。和院内急救同步实施,缩短急救各环节时间。第二,院内急诊抢救。立即开展抢救工作,明确各小组成员的分工,即气道支持小组主要负责机械通气和吸痰工作;循环组主要负责胸外按压和静脉用药有关的工作;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联络组主要负责和患者家属联系,给其安慰,同时联系手术室做好接诊准备。

(3)手术室护理衔接。患者在急诊科接受CT检查后快速进入到手术室接受治疗,转诊的各个环节完成绿色通道的开设,缩短会诊总时长。转诊期间,联络组给手术室工作人员发送患者的基本信息、需要采取的急救措施,提醒该科室做好急救准备。将患者由急诊科转入手术室,缩减转诊步骤。转运过程中必须按照要求携带有关的急救物品和急救仪器,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观测,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观察两组急救护理质量;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两组KPS评分,应用Karnofsky预后评定量表评估患者预后能力,从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方面评估,其中60分以内为依赖级;半依赖级为60分及其以上、80分以内;非常依赖为80分及其以上、90分以内;正常为90分及其以上[4]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4.0统计分析相关资料,对于计数资料,可用率(%)表示;对于计量资料,可用(±s)表示。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急救护理质量

观察组急诊科救治时间与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急救护理质量(±s,min)

组别

例数

急诊科救治时间

院前急救反应时间

对照组

44

21.68±4.21

16.12±2.14

观察组

44

15.73±2.45

8.79±1.37

t值

-

2.767

6.689

P值

-

0.045

0.000

2.2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例,(%)]

组别

例数

DVT

肺部感染

压疮

恶心呕吐

总发生率

对照组

44

3

2

2

1

8(18.18)

观察组

44

1

0

0

1

2(4.55)

2

-

4.062

P值

-

0.044

2.3对比两组护理前后KPS评分

观察组护理后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KPS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4

64.25±8.57

73.24±4.69

观察组

44

63.89±5.69

89.56±5.36

t值

-

0.082

6.598

P值

-

0.068

0.000

3 讨论

建筑和交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我国重症颅脑损伤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疾病的发生还可能导致炎症应激反应和凝血功能障碍之类的病理变化,早期得不到治疗还会导致中脑损伤加重,对预后效果造成不利影响[5]。因此,要想提高预后效果,必须高度重视急救护理干预。

传统护理以病情观察为主,护理内容缺乏个性化。急救护理联合手术室护理的开展综合培训了护理人员,确保护理人员的技能,提高专科护理力度,增强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确保其可以独自应对突发情况。同时,急救护理和手术室护理联合无缝衔接各项护理工作,双方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护理流程更为完善,护理效果更好。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急救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种护理模式联合有利于缩短急诊科救治时间与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主要因为护理期间各工作人员明确分工,工作效率更高,抢救效率更好。同时,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联合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为护理人员改变了护理模式,结合患者病情给其提供并发症护理;针对气道插管者,及时帮助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排除痰液,降低肺部感染;抬高患者双下肢,加快静脉血回流,降低DVT发生率。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的KPS高于对照组,提示联合护理有利于提高预后效果,可能因为急救护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预后效果更好。

综上,给予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提供急救护理联合手术室护理有利于急救护理质量更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提高预后效果,可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可,常素霞.急救护理联合手术室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校医,2023,37(8):606-609.

[2]徐慧云,高飞,党忠萍.手术室与病房护理相衔接的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23,47(5):799-800.

[3]孙玲.危机管理联合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护理在急诊车祸致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23,22(4):39-41.

[4]张凤平,丁艮晓,梅洁,魏丽莎,迁荣军.体位管理联合阶段式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合并脑脊液漏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23,30(5):663-664.

[5]洪婷,夏思思,张梦辰,等.生长抑素联合程序化急救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3,7(9):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