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花艺教育与管理的创新实践与社会效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高校学生花艺教育与管理的创新实践与社会效益

刘王德馨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401120

摘要:《花艺、插花艺术》课程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教育形式和活动方式,在高校学生活动中有着创新且积极的发展潜力和社会影响。通过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学生MondayFlora花艺工坊近3年的学生教育工作作为研究基础,本文主要探讨通过学生活动加入插花艺术教育对学生教育管理的意义,以及探索插花艺术教育的可行性分析,且提出加强社会影响的途径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花艺插花、教育与管理、社会影响

插花、花艺指的是花卉艺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植物的叶、枝条、花果等,通过修剪编织、弯曲等加工,将花材进行排列,使得花变得更加具有艺术设计和美学,呈现出富有诗情画意的作品。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就像一种语言的表达,让欣赏着去体会和感悟。

1.插花艺术教育对学生教育管理的意义

插花艺术教育对学生教育管理的意义在于培养美的体验和审美情趣,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耐心和细心品质,以及促进合作与团队精神。这些意义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教育管理有着积极的影响。

2.插花艺术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2.1创新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插花教育既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教育形式,也是高校推动教育创新的探索。插花艺术从古代就有,如何将这门传统的文化与具有实践特色的高职院校学生活动相结合,提高高校插花教育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需要不断创新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例如:将插花花艺与绘画、雕摄影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例如,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在绘画作品中插入花艺元素,或者在雕塑作品中运用花材进行装饰。这样的跨学科项目可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创造力,并促进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2.2创设虚拟学习环境。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环境进行花艺设计和实践,观察花材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特点和需求。这种智慧化的学习方式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3引入在线学习平台。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渠道和灵活性,高校可以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提供课程内容、教学视频和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访问课程材料,并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在线讨论和交流。这种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促进交流和共享。打破学习者范围,将教育资源共享化,使得更多的学习者可以足不出户学花艺。

3.加强社会影响的途径和建议

3.1合作与文化交流。高校可以通过插花、花艺教育与周边社区或机构加强交流。实践证明:学院花坊通过与周边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机构,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社会服务等形式,开展插花文化交流、展览等活动。丰富了传统志愿服务仅限于舞蹈、唱歌等学生志愿服务形式,发现插花教育还能够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文化传播作用。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增加了学生活动的吸引力和积极性,社会反映很好,提升社区环境美感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是促进艺术资源的互动和联系,丰富插花花艺教育的实践环境。

3.2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高校插花、花艺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的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通过学习插花的历史、传统和技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本土文化。通过案例分析,利用学校的资源平台,在国际交流、留学生国际文化交流和其他文化进行交流和对话方面,也能促进文化多样性和跨文化交流。推动插花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影响力的提升。

结论:高校《花艺、插花艺术》教育与管理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影响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插花教育课堂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提供心灵放松和情绪管理的机会,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通过插花教育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获得综合的艺术教育,拓展视野,丰富人生体验,并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插花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建议建立良好的合作网络、评估和认证体系,并积极推广与传播插花教育的成果和价值。通过这些努力,高校插花教育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的艺术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高校园林专业“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王静; 张誉; 谢秋兰.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J]. 2021(03).P:135-137;

[2]高校插花艺术实践教学的创新策略分析.辛丽红.科学咨询(科技·管理)[J]. 2021(01).P:119-120;

[3]植物美学类课程云课堂的教学优化——以《插花花艺学》课程为例.田云芳; 楚志刚; 常舒雅.宁夏农林科技[J].2022,63(08).P:48-52;

[4]“五育”融合视域下农林高校花艺疗法应用实践探析.尹红梅.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N].2023(03).P:89-92.

作者简介:刘王德馨、1991年2月、女、汉族、四川遂宁、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