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

董沙沙

 芜湖市镜湖区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   安徽省芜湖市 241000

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6月-2022年8月之间接收的72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为日常组,采用康复护理模式的为优化组,对此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及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情况。结果:优化组患者护理有效率高于日常组患者,优化组患者护理后下腰疼痛评分低于日常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之间的差异符合统计学要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而言康复护理模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可进一步提升护理工作的效率,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得到大力推广与应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长期处于静坐环境中的现代人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率较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早期腰部会出现轻微的不适感觉,在后期则会出现腰部疼痛、腰部功能受损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快速恢复正常生活,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21年6月-2022年8月之间接收的72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旨在探讨康复护理模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我院2021年6月-2022年8月之间接收的72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6人,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为日常组,采用康复护理模式的为优化组。日常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9:17,年龄最大的为73岁,年龄最小的为34岁,整组平均年龄为(36.57±2.15)岁,优化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2:14,年龄最小的为36岁,年龄最大的为74岁,整组平均年龄为(37.46±1.39)岁,两组患者基础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本次研究已经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患者与患者家属已经签署有关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

1.3方法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开展护理工作,对日常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涉及嘱咐患者选择较硬的床板休息,且要求患者配合护理工作,同时,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时消除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消极情绪,提升患者参与治疗的自信心。对于优化组患者则需采取康复护理模式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求患者多进行屈膝、屈髋等动作,促使患者腹部肌肉与腰背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且注意调整患者的卧床姿势,减少患者出现痔疮的概率[1]。其次,在患者恢复的过程中,关注患者腰腿部位的状态,督促患者优先选择半坐休息姿势,且组织患者锻炼腰腿部关节,在患者锻炼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将患者腿部抬高,且控制患者的活动速度,患者在锻炼的过程中骨盆需处于固定状态,以保护自身在锻炼过程中的安全[2]。最后,在锻炼腰腿腹部肌肉的过程中,可在早期辅以一定的助力与阻力,且在锻炼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时,患者需要借助床头的支撑物,实现从平卧姿势到侧卧姿势的转变,并在步行的过程中在前腰部位佩戴钢条腰围,避免出现脊柱弯曲情况,维护腰椎部位的稳定性[3]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下腰部位疼痛评分

1.5评价标准

护理有效率:护理后患者症状明显消失,且腰部功能正常,日常生活与工作不受影响极为护理效果好;护理后患者症状有所患者,但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腰部仍然会出现轻微疼痛感极为护理效果一般;护理后患者症状与之前无差别,即为护理效果不佳,整组护理有效率即为护理效果好患者人数+护理效果一般患者人数/整组人数*100

下腰部位疼痛评分:组织患者参与有关下腰部位疼痛评分的问卷调查活动,0-10分为评分标准,1-3分为轻度疼痛患者,4-7分为中度疼痛患者,8分-10分为重度疼痛患者,得分越低即为疼痛程度越小。

1.6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行独立t检验,干预前后行配对t检验;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对比

优化组患者护理有效率高于日常组患者,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符合统计学要求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优化组与日常组护理有效率对比

组别

例数

护理效果好患者人数

护理效果一般患者人数

护理效果不佳患者人数

整组护理有效率

一般组

36

15

15

6

78.56%

优化组

36

34

2

0

100%

X2

2.364

1.679

2.349

1.643

p

0.001

0.001

0.001

0.001

2.2两组患者下腰部位疼痛评分对比

优化组患者下腰部位疼痛平均评分低于日常组患者,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符合统计学要求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2。

表2优化组与日常组下腰部位疼痛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轻度疼痛患者人数

中度疼痛患者人数

重度疼痛患者人数

整组下腰部位疼痛评价得分

一般组

36

12

18

6

4.57±0.32

优化组

36

25

8

3

2.54±0.15

X2

2.146

2.684

1.649

2.679

p

0.001

0.001

0.001

0.001

  1.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髓核压迫神经根和无菌性炎症水肿产生疼痛,通过治疗可有效改善突出物与神经根之间的关系,从而减少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对患者脊髓与神经的影响,促进患者神经肌肉组织炎性水肿的吸收,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以调整患者脊柱力学平衡为重点,关节活动度训练尤其是直腿抬高练习能扩大椎间隙,使神经根移位,减轻脊神经根受压的程度,脊柱正确的活动姿势可改善脊椎小关节承受的异常压力,防治异常运动模式等[4]。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组织患者参与康复护理功能训练的方式,改善患者不良症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优化组患者护理有效率高于日常组患者,优化组患者护理后下腰疼痛评分低于日常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之间的差异符合统计学要求,具有可比性(P<0.05)。

综上所述,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而言康复护理模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可进一步提升护理工作的效率,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得到大力推广与应用[5]

参考文献:

[1]薛东梅.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7):177-178.DOI

[2]钟振美.针灸、推拿及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3):364-365.

[3]王俊.康复护理结合针灸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0):159+161.

[4]徐娟,李晓炜.康复护理结合针灸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9):306+318.DOI

[5]陈雯.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1):6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