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

王飞

咸阳市水利工作队  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在我国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对水资源、土壤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保护这些自然资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旨在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水土流失,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并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措施。这些措施旨在增加土壤的保持力,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然而,这些工程的建设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对水资源、土地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污染。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运而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措施,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保护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该技术涉及到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多种手段相互结合,协同作用,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和有效的管理措施,我们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

水土流失是指在土地表面发生的泥沙和土壤向下流动的现象,这是因为水力、风力或其他因素的作用导致土地表面的土壤颗粒脱离原来位置,并随着水流或风力的运动而迁移。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导致大规模的土地利用变化,例如农业扩张、城市化进程和工程建设等。这些变化破坏了自然植被覆盖,使裸露土壤暴露在风、雨和水流的侵蚀之下。不合理的农业耕种措施,如过度耕地、不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无良轮作等,加剧了土壤侵蚀的速度。此外,缺乏合理的土地管理和保护措施也会加剧土壤流失的风险。水库兴建、河流改道、堤防建设等水利水电工程会改变自然水文条件,导致水流速度增加、冲刷加剧,进而加剧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会导致植被破坏和土壤贫瘠化,从而直接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特别是原有的水生和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破坏和威胁。泥沙和土壤的流失不仅带走了土地的肥力和养分,还会使得水体淤积,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增加水中悬浮物质含量,对水质产生负面影响,威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概述

2.1河流治理技术

河流治理技术是一种针对水利水电工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方法。对于存在决口、裂缝或变形的河堤进行修复和加固,以确保河道的稳定,并减少洪水和冲刷对堤岸的破坏。通过清淤、疏浚河道,以恢复河流的正常水流。这可以提高水体的通透性,减少水位上涨的风险,并改善水质。在河岸或河床上安装岩石、格栅、混凝土块等结构物,以增加阻力,减少水流的速度,降低冲刷作用,保护河岸和底部。通过湿地建设、植被恢复和保护等措施,改善河湖的水质和生态系统。这包括构建湿地滞洪区,增加植物覆盖,提高生物多样性等。通过引入适应性植物和树种、恢复湿地和构建水生植被带等方法来改善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水体净化能力。对于河流中受到畜禽养殖污染的区域,采取农田污水处理、粪便资源化利用等措施,减少有机肥料对河流的污染,提升水质。

2.2水资源调度技术

水库是重要的水资源储存和调节设施。通过合理的水库调度,可以平衡上游和下游水量差异,满足农业、工业、城市和生态系统的用水需求。水库调度需要考虑气象、水文、水资源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以制定合理的放水策略。基于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原则,将水资源划分为不同的配额并分配给各个行业和用户。这种管理方式可以促使各方合理使用水资源,避免资源过度消耗和浪费。通过保护水源地的自然植被,改善土壤保水能力,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此外,建设水源地的小型蓄水池和湿地,利用其对降雨的调蓄和净化作用,平衡水资源供需。针对水体污染和水质波动,采用调度技术来控制水质。例如,通过减少农业和工业排污的时间和量,以及优化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控制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在具体流域之间进行水资源的跨流域调度,以满足不同区域的水需求。这项技术需要考虑不同流域间的地理、气候和水质条件,并确保公平合理的利用和分配水资源。

2.3水土保持措施

通过植物的根系结构和叶片覆盖,形成土壤稳定的植被层,可以起到抑制降雨冲刷和风蚀的作用。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植被种植,可以有效地减少裸露土壤面积。在河岸、山地和沙地等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区域,进行林木的种植和森林的恢复。林木能够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冲刷和侵蚀的风险,还可以提供防风、调节气温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持土壤湿润,防止水分蒸发和土壤干燥。例如,覆盖保护地表土壤,采用秸秆覆盖、植物积蓄、沟道堰坝等方式,减少土壤水分的损失。在易发生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地区,建设沟渠、护坡、挡土墙、林带等防护设施,以减缓和捕捉泥沙的流动,保护土壤资源。包括轮作、间套作、合理施肥和合理灌溉等农业管理技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合理的农耕措施可以降低农业活动对土壤的损害,并提高土壤质量。利用小型蓄水池和湿地建设,改善水文条件,增加土壤保水能力,控制洪水和干旱情况,减轻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风险。

2.4水质治理技术

通过适当的污水处理工艺,将含有污染物的废水进行处理,去除悬浮物、化学物质和生物污染物。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物理处理(如筛网和沉淀),化学处理(如凝聚剂的使用)和生物处理(如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建立水质监测网络,通过监测不同地点和时间的水体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基于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如减少污染物排放、调整工业生产过程或采取紧急措施应对突发的污染事件。使用化学药剂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如氯化铁、活性炭和臭氧等。这些化学物质可以与污染物发生反应,使其沉淀或降解,从而提高水体的净化效果。通过湿地修复、河流生态恢复和植物修复等方法,促进水体自净能力的提升。湿地和植物可以吸收和转化污染物,还能提供生物栖息地,增加水体的自然补充作用。采用适宜的农业管理措施,如合理施肥、农药使用控制和农田排水管理等,减少农业活动对水体的污染。其中包括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建立农田间隔带等。对工业废水进行预处理和处理,去除有害物质和重金属,以及调整生产工艺,减少废水的排放。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在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恢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我们深入研究和掌握先进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更好地保护我国的水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包强.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J].智慧中国,2023(07):75-76.

[2]赵金涛.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J].智慧中国,2023(Z1):98-99.

[3]张科.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探究[J].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2022,32(04):45-48.

[4]张科.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探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19):195-197.

[5]连燕.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常见类型及具体实施[J].工程技术研究,2022,7(14):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