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坊制”的城乡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设计类课程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基于“工作坊制”的城乡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设计类课程创新研究

郭宏斌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摘要:本研究以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五实教育”为基础,注重强化课程行课方法的改革。将教学、研究、实践三者融为一体,以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以教师讲课为中心转为以学生研讨为中心。利用课程设计充分调动学生讨论、思考、实践。过程中通过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共同思考、凝聚共识,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充分发挥团体的动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提升专业实战能力。

关键词:工作坊制;人才培养;设计类课程

1工作坊教学模式的目的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刚刚开始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其人才培养方案仍滞后,停留在传统的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层面,课程体系设置上仅注重普遍性能力的培养,没有进行针对性的设置及对相关能力培养方面课程的设置[1]

工作坊教学模式的研究基于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教学改革实践,经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根据应用型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企业对应用型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梳理城乡规划行业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确立了城乡规划专业的四大核心专业能力,即城乡规划逻辑关联性思维能力、城乡规划方案能力、城乡规划表达能力、城乡规划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2-3]

2教学改革的内容

(1)命题设定教学

设计类课程的行课过程当中,行课过程采用命题设定的方式,分解专业任务及认知内容,主题化构建、任务命题下发,通过培养师生、学生之间交流合作的交互性、开放性、灵活性和自主性,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知识获得和专业技能养成,提供更多可以发挥个性和创造性的空间,同时重点培养团队内的尊重和集体力量认知,为设计课程小组作业顺畅开展奠定基础。

(2)项目教学

根据设计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课程实践环节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即课程实践所选择的均为实际的规划编制项目,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采用“真题真做”和“以赛促教”的课程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参与体会真实的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其岗位操作能力。

(3)互动式教学

主要通过加强课堂讨论和组织阶段性方案汇报等形式,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方案进行汇报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要了解、准备好方案汇报,又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其他方案进行评比,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4],加深学生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认识,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专题教学

除了常规课程内容讲解外,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相关课程的教师和行业实践者(规划设计院所从业人员)进行专题讲授,在方案制定过程中,及时更新行业标准(规划编制规范文件),并全力推进GIS平台叠加分析与制图,力求让学生学习最新的信息技术与科学的分析手段。

(5)G4专家联合评图

为了实现按照真实的情景培育学生的专业素养,让课程设计成果的实践性得到真实的检验,评图阶段的评审团队构架设置为“政府主管部门+规划企业+高校学者+项目地使用者”。从乡村振兴的理论及实践层面为学生深入剖析,引导学生理解乡村发展及村庄规划的实际需求及意义,倡导学生立足实际,探索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策略。

3教学改革的思路

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工作坊制”教学模式是将传统的讲授与听课的模式转变成以参与项目、工作实践来解决问题式的互动性教学模式。导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方案、搜寻项目,给学生提出实践要求,整个过程都以学生实践为主体[4-5]

工作坊教学选取项目时,应选取与市场行业结合密切的、项目主题明确的项目任务,而且最好是源自企业、市场、社会实有的工作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设计的和解决的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

(1)调研分析

在复杂的规划设计先期阶段,激发个人观点的表达、引导团队有效信息的梳理和促进组内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在组内实践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先期资料的调研、整理、归纳、总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既需要良好的专业知识储备,也需要多元创新的分析思路,更依赖于团队的精诚协作。这也是为下一阶段的规划实践奠定基础。设定命题任务为寻找“技术合理、认知统一”的团队。调研技能认知的反向检验,针对小组表达的内容进行检验,关注分组指导调研技法中学生的接受度,拾遗补缺,并重点关注

(2)空间组织决策

再本阶段,逐渐培养学生的总规思维架构。城乡规划专业大四的学生在本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思考和制图能力,但总规思维架构还未形成,很多学生的认知还停留在把图纸凑齐、画美,把成果文件编制完整的阶段。通过多轮课程检验,多元角度的思考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总规成果的价值和意义,空间与功能的耦合、发展与空间资源的衔接、诉求与现实的整合这些都是学生需要不断思考和贯彻到实践当中的,这也能够激发学生课外的更多探索,也更有基础进行合理化创新。

提出“角色思考、组间互动”的教学环节,各个学生小组分别经历编制者、村民、地方决策者、专业主管部门四个角色,换位思考,轮流检验,多元发声。经过角色思考、组间互动之后,重点引导学生集体参与的思考和讨论,在参与中发现自身的问题,重点是针对思考方向单一,考虑专业问题不够全面等,引导集体思考,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自我反思,发现实践思路上的不足,在后续的实践中理解需要加强的内容和方向。

(3)成果评估

最后一项成果评估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导师评估、请专家企业评估。导师在学生自我评估后,对学生的整体流程进行综合性评估,给出修改意见。经过G4专家联合评图,联合评图通过后,就可以报送甲方进行最终评审。

4结语

通过工作坊这种教学模式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建筑学专业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效果。设计类课程是实践类课程,是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如果出现的问题都由老师来指出,学生缺失了主观的思考、领会过程,无法理解总体规划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引发团队集体思考,将问题暴漏出来,总结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们才能把知识技能联系在一起,甚至开始思考不同层级尺度规划设计的有机联动。通过命题任务任务教学、项目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教学和G4专家联合评图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度、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的研究仍发现了不足的地方,需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不断完善,最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校就能把理论知识结合到实践中去,并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辉.工匠型建筑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48):244-245.

[2]曾辉.建筑设计——设计院情景化模式教学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44):163-164.

[3]李欣.设计结合建造:Design-Build 模式下的建筑设计工作坊制度探索[J]. 建筑学报,2012(3):78-83.

[4]穆清.罗马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工作坊:罗马新文化轴线上的媒体图书馆[J]. 建筑与文化,2010(4):18-19.

[5]王国荣.建筑学专业高年级建筑设计教学新模式:设计工作室体制探索[D]. 陕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基金项目:沈阳城市建设学院2021年度校级教改《基于“工作坊制”的城乡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设计类课程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