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应用于慢性便秘患者的研究现状

/ 2

穴位注射应用于慢性便秘患者的研究现状

李德艳

苏州市中医医院    215000

【关键词】穴位注射;慢性便秘;足三里;

慢性便秘是以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费力,有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等为临床表现的胃肠道疾病[1]。我国成年人慢性便秘发病率为3.19%—11.6% [2]。中医治疗慢性便秘,在改善各种症状、调节肠道运输传导功能、促进肠道菌群平衡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3],主要方法包括:灌肠、穴位敷贴、针灸疗法、穴位注射、腹部推拿等[1]。本文通过查找对比文献,对穴位注射应用于慢性便秘患者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1中医在慢性便秘中的认知

中医认为慢性便秘的病机为大肠通降不利,传导失司;与肺、脾胃、肝、肾等五脏六腑功能失调相关。在共识[1]中将慢性便秘的证型分为:热积秘、寒积秘、气滞秘、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阳虚秘。病质可以分为:寒、热、虚、实,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通过八纲辨证准确识别证候类型,再选择治疗方式,做到辨证施治、辨证施护。中医治疗便秘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积累大量经验,从整体进行调节,加以个体化治疗,达到治标治本的目的。

2穴位注射概述

 穴位注射是中医穴位用药的一种给药途径。是指以注射器针头代替针灸毫针将小剂量的药液注射至相应穴位中。将腧穴作用和药物性能相结合,综合发挥效应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4]。研究[5]表明:穴位注射和静脉注射相同药液,其作用相同,甚至作用更迅速,效果更明显。中医认为:穴位,是脏腑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6],在病理状态下,腧穴会有异常反应,在该穴注射小剂量药液,就能达到治疗效果,达到强化药效的目的。

3穴位注射在便秘治疗的应用

3.1穴位选取

便秘的针灸取穴常采用主穴加辨证取穴的思路,主穴取:大肠募穴、天枢、下合穴上巨虚、背俞穴大肠俞,胃的下合穴足三里、脾的背俞穴脾俞及便秘经验穴支沟、[7]。在沈蓝等[8]的研究中指出,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针灸疗法可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张在重等[9]对新斯的明穴位注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研究中,同样选择足三里作为治疗穴位。综上,在治疗便秘的取穴中,足三里可作为首选,而天枢、中脘、关元、气海等穴位有恢复胃肠道功能的效果,在穴位注射的应用中,研究还不够多,可以成为以后的研究方向。

3.2药液选取

张在重等[9]研究表明:新斯的明作为抗胆碱酯酶药,有促进胃肠蠕动的效果,可促进患者胃肠动力。在蒋晶红[10]对功能性便秘的研究中,得出:穴位注射维生素B6对功能性便秘治疗效果更明显。综上,维生素B6、甲硫酸新斯的明,在穴位注射治疗便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3.3穴位注射手法

根据《规范》[11]中要求:穴位注射操作中进针手法多种:单手进针、舒张进针、夹持进针、提捏进针;针刺方向:直刺、横刺、斜刺;注药方式:探寻注药、分层注药、快推刺激、柔和慢注、退针匀注、透穴注药。穴位注射的补泻手法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针刺补泻手法:补法是针尖顺经络循行方向刺入;泻法是针尖逆经络循行方向刺入。(2)推药补泻手法:快速推药刺激感较大,为泻法;缓慢推药刺激感较小,为补法。(3)提插补泻法:针尖刺入皮下后,先深后浅,轻插重提,使用大幅度频率快,得气后快速推注药液,穴位的得气感应较大,为泻法;针尖刺入皮下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注药为下插,缓缓推注药液,为补法。

3.4便秘症状评估及疗效评价

     对于患者便秘的程度和治疗的疗效,采用《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12]来评估,项目为:排便困难;排便时间;排便频率;排便时下坠、涨感、不尽;腹胀;粪便性状。中医便秘症候疗效分析,采用尼莫地平评分方法,疗效指数分为4级:(1)临床痊愈:疗效指数≥95% ,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者基本消失;(2)显效:70% ≤疗效指数 <95%,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3)有效:30%≤疗效指数<70% ,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4)无效:疗效指数<30%,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4穴位注射应用于慢性便秘的不足

4.1作用机制研究薄弱

   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便秘,在较多研究[89]中的治疗效果是与其他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穴位注射的作用机制没有较多高质量的文献研究,多为联合疗法,穴位注射的优势没有体现。

中医治疗中强调对疾病的宏观把控,采用主穴加配穴的取穴原则[8]。在穴位注射治疗中,选取多个穴位进行穴位注射,是否能更好达到缓解患者便秘症状的目的,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 

4.2人力资源不足

   在一项对805家医院进行的调查中显示[13]:仅有26.72%的护士有中医教育背景。临床中有中医背景护士的比例过低,对于穴位注射开展有一定阻力。

小结

穴位注射在慢性便秘的应用中有显著疗效。针对不同证型制定最佳穴位注射方案,从:证候分型、穴位选取、针具选择、药液选择、注射手法等多方面进行研究[7]

参考文献

[1]张声生,沈洪,张露,叶柏.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中医杂志,2017,58(15):1345-1350.

[2]赵劢,谭至柔.成年人慢性便秘流行病学的研究现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07):939-944.

[3]甄曙光,王晓鹏,乐音子,颜帅.基于真实世界的当代吴门医派名老中医辨治便秘学术经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10):1407-1410.

[4]钟伟兴,秦庆广,李义凯.穴位注射疗法的若干问题[J].中国针灸,2021,41(07):795-797.

[5]陈佳娟,李剑勇,杨亚军,李新圃.穴位注射的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2):3180-3184.

[6]佘琛,徐东升,崔晶晶,王佳,何伟,王晓宇,景向红,白万柱.腧穴结构研究的思考[J].针刺研究,2018,43(05):285-289.

[7]徐修竹,张建斌,丁曙晴,周惠芬,蔡金亚,朱丹,白洁净,张晓庆,邹洋洋,胡光勇.功能性排便障碍的针灸治疗现状思考[J].中国灸,2015,35(05):483-486.

[8]沈蓝,李素芳,范琳琳,苏小梅,段玉璇.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联合针灸疗法对不全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3):146-148.

[9]张再重,肖春红,宋京翔,王烈.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J].肠外与肠内营养,2020,27(01):12-15.

[10]蒋晶红.穴位注射联合腹部按摩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18,32(22):3646-3648.

[11]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6部分:穴位注射》项目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1709.6-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6部分:穴位注射[J]. 中国针灸,2009,29(7):584-586.

[1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肛肠外科学组.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5,8(4):355

[13]陈丽丽,张素秋,王丹清,周姣媚.805家中医医疗机构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10):1456-1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