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红色文旅产业证券化融资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黑龙江红色文旅产业证券化融资模式研究 

胡乐乐  韩尚  常雨欣  魏佳  朱艺

黑龙江大学

摘要:红色旅游作为一种将爱国主义理念融入当地特有的文化活动,不仅反映了当地人民对于历史文化的热情,而且更能够将革命精神融入到现代旅游行业中,从而推动当地的文化发展。随着红色旅游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其逐渐受到多界关注和持续发展。黑龙江省地处中国与俄罗斯边境处,省内红色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但融资难是黑龙江红色文旅产业发展瓶颈痛点,目前黑龙江红色文旅产业以政府投资为主,市场化筹融资渠道窄,融资创新少文化与旅游业作为一种复杂的多元化服务业,其影响范围极其宽泛,推动力极其巨大,而且拥有极大的可持续性,能够形成一业之旺、百业之旺的乘数效应,成为推动经济持续蓬勃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且在当今的发展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通过深入研究“文旅+”的理念,开拓出一条全面的融合之道,不断开拓出全新的消费、商品、服务模式及市场,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强大支撑。

关键词:红色文旅;产业证券化;融资

一、黑龙江文旅产业发展优势

1.政策层面

黑龙江省目前出台了《黑龙江省红色文化旅游发展计划(2022-2030)》(下文又称《计划》),将采取强化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开拓创新推动中国红色旅行融合、加速推动中国红色旅行提质升华、扩大中国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力量等多项措施,力争使黑龙江省建成我国红色旅游文化传承创新高地、我国红色旅行大省和有着深远深远影响的中国红色旅游胜地。据悉,该《计划》将着力推进中国红色旅行作为黑龙江中国红色旅行以外的一大新品牌建设,为黑龙江中国文化大省、旅行大省带来持续的巨大文化精神动力[1]。《计划》根据《黑龙江“十四五”社会文化建设工作和旅游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规定,系统盘点了黑龙江省开展中国红色旅行的基本情况及其可供开展的中国红色旅行资源优势,对省内各种革命斗争旧址和中国红色旅游景区(点)实行了综合整合与发展空间重建,为推动黑龙江红色旅行高质量开展,助力推动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建设工程。

2.现实层面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东部边陲,是一块有着光荣传统的鲜红沃土,中国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特点明显。近年来,黑龙江省进一步完善基础工程建设,提高旅游景区发展管理水平,着力发展中国红色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发展,全方位“红色旅游+”,拓展中国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链延伸发展。截止2021年,黑龙江省共有200多个中国红色旅游景区(点),另有23个中国红色旅游景区列入《我国红色文化旅游典型景区品牌名录》,4条中国红色文化旅游航线列入我国“建党百年百条精选航线”,1条航线被列为我国30条中国红色文化旅游精品航线[2]。黑龙江中国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呈现出时光跨度长、布局范围广、各种文化资源种类多、底蕴厚、融合发展潜力极大等明显特点。近年来,黑龙江省全面贯彻新发展观,围绕“四个精髓”,进一步加大革命斗争遗址的整理与保存工作,深度发掘红色传统文化,加速推动中国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创建,深入开展多姿多彩的宣传推广活动,使黑龙江红色文化旅游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文旅产业证券化模式研究

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中共中央明确指示,必须积极推动形成一种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施国家政策举措、深化对外开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的综合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十四五”的制定与黑龙江的未来发展相结合,不仅极具挑战性,也将极具意义。它旨在推动黑龙江的长治久安,提升其经济发展的品质、水准、公正性、可持续性,从而给国家带来积极的社会变革,并且将在未来的几十年里,给世界带来积极的影响。文化与旅游业作为一个复杂的、多元的、全球范围内的行业,其影响力极其深远,不仅推动了一业的繁荣,也激励了百业的繁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力量,为实现全球一体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通过遵循“文旅+”的原则,深入挖掘整体的可能性,开拓出全新的消费、商机、行为模式以及竞争环境,将为促进经济的高水平增长提供强大的支撑[3]。

1.利用综合视角对黑龙江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探究,进一步丰富黑龙江旅游的理论内容

以红色旅游为主体,延伸至餐宿、出行、游玩、娱乐、购物,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因此本项目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基础,从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对黑龙江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理解与认知,找出影响黑龙江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黑龙江红色旅游发展现状进行梳理。

2.丰富旅游资产证券化的理论研究

黑龙江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正在迈向一个全新的阶段,当前的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非常严峻,旅游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短缺问题。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研究旅游资产证券化模式路径研究,探寻属于黑龙江红色文旅资产融资的最佳途径。有利于弥补现有文献在对黑龙江红色文旅产业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的不足,丰富现有资产证券化理论研究内容。

3.丰富黑龙江红色文旅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

通过国内外已有研究旅游证券化模式来获取经验在借鉴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分析资产证券化与红色文旅产业结合的机理及现存问题,通过美国、欧洲亚洲现有实践案例分析,探索对红色文旅产业利用资产证券化实现便捷融资的方案,促进红色文旅资产证券化的顺利开展,有利于为黑龙江红色文旅产业拓宽融资路径,为丰富黑龙江红色文旅产业融资理论提供一种思路。为日后其他学者研究黑龙江红色文旅产业投融资问题及资产证券化相关问题提供理论参考,完善红色文旅产业资产证券化相关理论[4]。

三、新模式意义阐释

1.加强大众的红色观念

通过推进红色旅游的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学习并践行执行社会主义观,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这不仅能够让党员干部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民族自由、奋斗不息的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能够激发他们更多的勇气去探索未知的世界。研究和传承我们的共产党和我们的祖先,了解他们的光辉历史事迹,并以此来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参与红色景点的建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并培养我们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

2.协同配合产业融合

随着社会的进步,实现高质量的发展需要各类行业的协同配合,而这种协同配合必须建立在产业融合的基础上。如今,许多红色旅游景点正积极推进“红色旅游+”,将其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文旅产品,将其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爱国主义、军事科技、户外运动、乡村休闲、传统习俗、当地文化等。为了增添更多的历史感,我们应该大力推广红色文化,打造一批具有浓厚历史意味的红色体验项目,如红色记忆的主题酒店、传统的红色故事讲座、红色课程的研究、红色研学活动的实践场所,并将这些活动融入到当下的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打造一系列优质的红色体验项目[5]。

3.红色旅游促进乡村振兴

通过开拓红色旅游,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从而激励更多的人去探索、学习、参悟,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精神滋养,同时也可以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及其文化遗产转变为可持续的商业价值。通过全面挖掘、科学开发、精心管控,积极推进红色旅游的可持续性,以及改善QoS,把红色旅游的特殊价值融入到国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中,以期让它成为乡村经济的支柱,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黑龙江省的红色旅游景点遍布各个角落,其中一些位于边陲,当前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并不理想[6]。此外,由于一些地区正面临着加强和扩大扶贫工作的挑战,仍然存在许多人需要援助。利用红色旅游的优势,不仅可以让本土居民获得实实在在的收入,而且还可以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参考文献:

[1]陈曦,丛东来,李盼.黑龙江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创新研究——打造音乐之路黄金文化旅游带[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2,43(01):59-63.

[2]纪晨光.产业融合视角下黑龙江商旅文一体化发展探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1(17):162-165.

[3]王彬. 文旅融合进入深化期 高质量发展引领前进步伐[N]. 中国文化报,2021-08-06(003).

[4]张欣.文旅融合视角下黑龙江省红色旅游发展路径探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1(07):9-13.

[5]宿奥宇. 黑龙江省研学旅行资源评价与整合开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

[6]李东旭. 供给侧改革下的黑龙江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