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生学习与成才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3

浅议学生学习与成才问题研究

孙晓宇黄赫刘忻汝

   空军通信士官学校助教      空军通信士官学校讲师     空军通信士官学校助教

摘要:学生国家未来政治、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学生学习和成才问题研究一直是各个院校不停探索的问题,其中,教学质量和心理管理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有着重要影响。探索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建自主学习环境以及心理管理和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学习动机;自主学习;心理管理

现在,国际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而学生是最广泛、最重要的人才资源,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基础动力。而当前院校学生的培养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队伍建设水平,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和成才问题的研究,是当前所有院校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一、学习方面

(一)学习现状

当今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很多不良现象,如:贪玩厌学、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氛围不浓、学习态度散漫等。很多学生存在隐形逃课,隐性逃课是指虽没有旷课,但在课堂上从事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事情的旷课行为,不影响正常教学过程,但教学效果不佳

(二)原因

1.学习习惯欠佳

院校管理相对松散,学生自由活动时间多,课余生活丰富,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在学习上,造成课堂期间溜号放松、打瞌睡、聊天课前不认真预习,课后应付了事,平时抄作业等诸多不良习惯

2.学习动机不良

很多学生不清楚“为什么学”,部分学生对学习持有消极态度,认为只要不犯大错就会顺利毕业,学好学坏都一样,他们就会怎么舒服怎么过,所以,就会出现打瞌睡、看课外书等各种问题行为。平时不认真学习,把学习作为应付考试目的,这种培养方式是对教育初衷的一种否定[1]

3.学习心理畏难

有的学生存在畏难心理,对稍有复杂的问题存在畏难情绪。在学习中遇难题时,首先想到的不是积极应对解决困难,而是敷衍了事消极怠工。在分析失败原因时,总是寻找客观原因,认为是学校、教师或者学习环境的责任,从不从自身寻找问题。很多学生存在较重的惰性心理,被动学习、作业抄袭、态度消极,在课堂上打瞌睡,敷衍应付考试,导致学习成绩一直“吊车尾”。

(三)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对策

1.严把入学卡,选送合格人才

选送学生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未来人才的发展。因此,院校应当严把入学关卡,全面考察、重点考核、严格筛选,确保将合适的优秀人才送到院校。院校把握好考核关,对于学习态度不端正、考试成绩不及格者、综合素质不过关的学生,根据实际的情况做好相应的处理,确保高质量完成院校培训任务 [2]

2.增强学习动力

学生清楚认识到“为什么学”、“怎么学”,加强学生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明确职业发展路线以及目标。在学生入学后,各专业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计划,帮助其了解自己岗位所需掌握的技能,激发起学习的动力。

制定学习目标。首先,学生分析自己的基础和现状,明白自己具有优势以及劣势,如何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在专业学习中发挥自己潜能;其次,制定短期目标,本学期、本年度想到达到成绩或者是获取的荣誉,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

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成功的第一步是要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课堂认真听讲、课前预习和课后总结等等,都是必备的良好学习习惯,课前预习可以认清知识障碍,课中针对重难点听讲,提高听课效率。上课之前,教师可增加预习效果检测环节,加入平时成绩考核中,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课后总结增强对知识点的记忆,也有利于日后复习,教师安排思维导图等课后作业,不仅训练记忆,也有利于提升学生总结能力。

4.考试方式改革

在考试方面,从简单的试题模式改为课程设计或论文模式,让学生在研究中完成课程的学习。除了笔试、平常作业外,还应探索口试、演讲、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的考试方式,增加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考核,避免一考定终身。考试方式改革有利于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3]

5.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现在教学模式还是以传统教学模式-讲授法为主。教师讲授、学生练习,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属于被动接收状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参与感。

学生主体,教师辅助。学生分组,轮流授课。在训练课中,一组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讲解,教师针对授课的错误点、不足地方进行纠正和补充,突破传统授课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中,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增加线上教学模式打造线上平台,这种平台具有讨论管理、问答管理、实时讨论等功能,学生可在自己特定的专题区内发言,提出疑问,其他学生可以解答、讨论,并可对别人解答,教师也可在专题区答疑,以达到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形下更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情。

在混合教学背景下,混合教育模式进一步丰富了学生专业知识的结构性,创造了更多极具挑战性与探究性的内容,促进学生之间、学生教师之间的互动。在混合教学模式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通过平台发起课堂话题讨论,鼓励

学生大胆阐述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思考能力。

二、心理方面

院校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学习能力以及个人素质能力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心理变化很大程度受外来因素的影响。所以,学生培养过程中,心理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心理特点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网络上各种观念碰撞激烈,新鲜事物不断涌出,给人们的思想带来巨大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大量年轻的学生进入院校,很容易出现心理困惑和障碍。大量情况表明,00后的学生无论是在思想,还是在心理方面,都有许多新的变化。

1.心理压力大

学生除了要完成学校所规定的繁重学习任务外,课余时间还要参加各种竞赛。繁重的学习任务、学生之间荣誉的比较、以及校内外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差异,导致学生容易产生焦虑、失落和紧张等心理压力。

2.期望过高

00后中很多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中关注的焦点,对自己都有较高期望,希望在学习中能够获取荣誉,在入学后的学习、训练、工作中表现积极,总想比别人入党快一点,立功受奖次数多一些,期望在自己的学生生涯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想法和期盼,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积极的一面,但理想和现实还是会有一定的距离,因为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也不一定都能实现。在得不到别人的肯定或者学习中遇到困难、没有得到荣誉时,容易灰心丧气失去信心。这种期望值得不到满足所带来的心理问题,如果调节不好会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觉得处处有阻碍、心理有负担、自信心受挫,导致对学习没有追求的动力。

3.体系缺乏

一直以来,院校缺乏有效的心理健康管理,认为仅仅与心理教师有关,心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上到学校领导,下到辅导教师,都没有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心理健康管理途径有限,很多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心理健康管理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系统的心理健康管理制度,使得心理教育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撑和设备保障,使得学生心理得不到及时的治疗。

许多院校心理健康管理理念不够先进,不够贴合现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缺乏突破传统管理理念的创新意识,不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都缺乏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深度思考,而是使用一贯作法进行管理。

(二)心理健康管理举措

1.拓宽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途径

首先,要在学生的学习、训练和生活过程中,通过观察言谈举止、情绪、身体状况等方面,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其次,组建心理健康管理部门,定期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学生当中,关心学生的学习、训练以及生活状况,通过多种谈心方式了解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另外,院校定期举办心理活动,例如:调查问卷、在线咨询、骨干谈心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调节、早治疗,将一切心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教师在安排任务时,要多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反应,尤其是对班里一些表现异常学生,采取面对面谈心等手段找出症结以及原因,采取合适的手段干预调整。

2.创新理念

不同阶段的学生心理状况有所变化,院校要不断更新心理健康管理手段和理念,让学生从内心接受和认同管理方式,这样效果才能发挥最大化。根据不同学生成长背景、家庭情况指定不同的管理方法,将心理健康管理有效落地。在开学初始,为每位学生建档,定期组织专家进行分析,使得学生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不定期组织观看心理健康影片,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4]

学生的心理状况复杂多变,极易受外界干扰,因此管理工作是一项庞杂的工程,需要多方角色共同参与,院校领导负责调配资源,创建良好的心理管理环境,专业心理专家、教师负责执行具体管理事务,多管齐下。

3.正确自我意识

学生目前处于青春懵懂时期,对很多事务没有形成完整、系统、客观的意识。教师以及学校领导应多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自我意识。对于学生来说,使得他们有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能够正确、公正、客观的评价自我,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了解自身优缺点、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不好高骛远,对自己要求过分苛刻、不切实际;要与自己的职业目标、兴趣爱好相吻合,因此对自己总是满意的,也能安然处之[5][6]

4.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一是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思想纯洁,乐观开朗、态度积极,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作风。二是培养集体的向心力,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使命,发扬奉献精神,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抵制不良、腐朽的思想文化侵蚀。三是要在班级内部建立健康、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形成互相帮助、互相信任的友好氛围。

三、总结

教师院校教育过程中,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成长道路的领路人。在讲授知识过程中,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鼓励自主探索交流互助大胆发言。教师学生之间没有明显的上下级关系,与学生相处起来更容易融洽,更容易进行深度的心理沟通。另外,教师的知识领域范围广,很多教师在大学期间学习过心理知识,对学生心理帮助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院校教师在课余时间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习心理知识,探索心理管理的方法,增强心理管理能力,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见的心理问题,对学生成长过程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胡平,宋殿义,何洲俊.院校学生学习动力分析与思考高等教育研究学2009-09.

[2]张宏莉,王永瑛,美先策.当前院校士官学生学习现状、原因和对策科教导2017.

[3]荣丽卿,亢晨晓,高丽丽.学生旅体制下院校学生学习动力培养研究科教导刊2014-09.

[4]范林军,汤俊,蔡卓.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对策研.教育教学论.2018-12.

[5]韩向前,汤家彦,王益荣等.我国院校本科学生个性特征研究[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11(5):46-49.

[6]顿占锋,李灿,唐昆,魏晋.浅谈90院校学生的心理管理.人才培养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