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腺肌病40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腺肌病40例临床观察

伍方琼

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心卫生院     404322

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腺肌病40例临床观察进行探究。方法:随机数方法对2022年3月-2023年6月治疗的4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分组,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中药方剂和针灸疗法,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月经量、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更低(P<0.05),血红蛋白水平更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经过中西医治疗能改善月经异常等相关症状,相比于单用西医治疗更安全有效。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米非司酮;针灸;中药方剂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和间质浸润到子宫肌瘤中形成的扩散或局部病变,慢性发展,发病率高,易复发,还具有恶变的概率,易发生在雌激素水平活跃期的育龄女性中。手术切除的方式能够进行彻底地治疗,但是创伤大,且造成女性的生殖系统器官不完整,尤其对具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有很大的局限性[1]。药物保守治疗是基础治疗方法,通过类固醇类的抗孕激素制剂等药物来促进子宫内膜的剥脱以及抑制子宫内膜的生长,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以及控制月经量,但是具体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长期治疗可能有副作用,故应该寻求更安全规范的治疗手段[2]。当前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越来越突出,中医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方法较多,且比较安全、灵活,患者更易接受。本文就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课题进行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数方法对2022年3月-2023年6治疗的4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分组,对照组年龄22-45岁,均值(34.63±0.15)岁,观察组年龄20-49岁,均值(34.66±0.16)岁,通过对比两组的个人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睡眠服药,每次12.5毫克,连续治疗3个月。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1)辨证选择中药方剂,气滞血瘀证的患者予以膈下逐瘀汤:炒灵脂6克、当归、桃仁、甘草、红花各9克,川芎、丹皮、赤芍、乌药各6克,延胡索3克,香附枳壳各5克。寒凝血瘀证患者予以温经汤治疗:吴茱萸、麦冬各9克,当归、芎䓖、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生姜、牡丹皮、甘草、半夏各6克。气虚血瘀证予以理冲汤治疗:生黄芪、三棱、莪术、生鸡内金各9克,党参、白术、生山药、各6克,天花粉、知母各12克。热郁血瘀证予以血府逐瘀汤治疗:桃仁12克、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各9克、赤芍、枳壳各6克,甘草、柴胡各3克,川芎、桔梗各5克。肾虚血瘀证予以归肾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熟地、当归各15克,赤芍12克,桃仁、红花各10克,川芎9克。(2)针灸:主穴:三阴交、关元穴、中极穴、合谷穴、子宫穴,根据辨证选取配穴,气滞证配以血海穴、太冲穴;血热证配合太冲穴和行间穴位;寒凝证配以归来穴、神阙穴;气血不足配以气海穴、足三里穴;肾气亏损证配以太溪、肾俞穴;对以上穴位进行艾灸,针刺得气后插入点燃的艾条,合理控制距离,防止烫伤,留针20分钟,经前、经后各治疗7天,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

1.3观察指标

(1)比较相关指标变化。(2)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20.0,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指标

观察组治疗后月经量、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更低(P<0.05),血红蛋白水平更高(P<0.05)。见表1.

表1治疗指标(x±s)

组别

例数

月经量(ml)

子宫体积(cm3

子宫内膜厚度(mm)

血红蛋白(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50

98.42±18.41

52.13±12.63

149.49±20.41

110.35±15.27

13.20±1.27

6.17±1.12

81.12±6.37

105.27±6.52

对照组

50

98.39±18.35

71.52±10.50

149.55±20.57

123.63±15.10

13.20±1.32

8.08±1.20

80.20±6.35

92.44±6.22

t

0.745

8.274

0.416

8.476

0.733

9.817

0.575

10.986

P

0.104

0.000

0.352

0.000

0.146

0.000

0.305

0.000

2.2不良反应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2.

表2不良反应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点滴性出血

不规则出血

头痛

痤疮

合计

观察组

50

2(4.00)

1(2.00)

1(2.00)

1(2.00)

5(10.00)

对照组

50

3(6.00)

6(12.00)

3(6.00)

1(2.00)

13(26.00)

x2

4.336

P

0.037

3讨论

带有生长活性功能的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肌层而形成子宫腺肌病,也是目前妇科中的疑难病症,主要表现为痛经、慢性盆腔痛、月经量过多等,症状表现复杂,易继发不孕、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相关研究考虑发病原因与遗传因素、雌孕激素紊乱、宫腔损伤等联系密切,最主要原因还是与雌孕激素水平的失衡紊乱有关

[3]。因此在治疗上多用类激素或者激素疗法治疗,米非司酮是抗孕激素类药物,抑制孕激素水平对子宫内膜的受体作用而促进其萎缩,缓解相关的症状,理论上与子宫腺肌症的治疗原则相符。但是该病易复发,停药后维持的作用时间较短,容易再次引起患者的痛苦症状。

因此就有学者将治疗目光放在具有整体调节作用的中医技术中,祖国医学将子宫腺肌病纳入“痛经”、“不孕”等范畴中,病机主要考虑瘀血阻滞,为实证,在久病体虚、房事劳累、宫腔手术、饮食寒凉、外邪侵入等诱因下引起气血失和,冲任失调,引起离经之血未通过常规经络排出,滞留于胞宫,阻碍经络运行。其中离经之血为病变的根本,西医认为是病理产物,中医认为是淤积胞宫的主要因素。所以中医认为应由调理经脉气血入手而治疗,结合辨证特点能完全对应患者的病机,肝气郁结、脾虚湿盛、肝郁化火、湿浊痰凝等都是阻碍胞宫气血经络运行的原因,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应该结合证型特点进行行气、化瘀、除湿等虚证的治疗[4]。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赤芍、红花、桃仁、熟地黄等,可发挥调理气血,调整内分泌的作用。针灸也是中医特色疗法,针灸刺激穴位反射区而达到减轻疼痛、调节经脉、加速血液循环等作用。关元穴能够调气回阳,补肾固本,三阴交是行气活血的重要穴位,子宫穴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可直接调节子宫功能,以此为主穴可以行气化瘀[5]。配合个体的辩证针对性选穴可以对症施治,效果更为全面。本次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月经量、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水平有积极地改善,不良反应更少。说明中西医结合在子宫腺肌病中有很好的疗效且更安全,考虑与中医疗法能中和西药的不良反应和协同效应有关,从而优化各项治疗指标,减少副作用。

综上所述,子宫腺肌病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能快速减轻症状,包括控制月经量,缩小子宫体积等,建议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婷婷,杨蕾蕾,邹敏,等.子宫腺肌病保留子宫术后的中西医结合慢病管理方案探讨[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3,15(4):29-31.

[2]刘双,王雁飞,张绪丹,等.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百病生于气"观点论治子宫腺肌病[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7(1):48-54,60.

[3]郑丽转,边文会,毕晓涛.温脐化湿汤对寒湿凝滞型子宫腺肌病相关疼痛治疗的疗效影响[J].河北中医药学报,2020,35(1):45-47.

[4]田蕊,凌娜.止痛化癥片与醋酸钙胶囊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25(2):124-128.

[5]甘霖,桂涛,杨桂云,等.杨桂云教授从血瘀论治子宫腺肌病的经验探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17):1874-1876,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