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全球经济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4

当下全球经济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影响

牛志昌

上海正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803

摘要:当下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面临经济逆全球化、要素的国际流动的变化、贸易保护等多重困难的阻碍,国人当如何破局?成为中国半导体人思考的重点。天下之事,顺则成,逆则衰,千古不变的道理。面对美为首的西方世界对我们半导体产业的限制和封锁,我们是否有定力,攻坚克难,坚持开放的发展之路,这是需要中国人民的集体智慧,是坚定不移的民族自信和发展自信。纵观世界半导体的发展历史,我们也不难发展半导体发展过程中,技术的限制和封锁多次出现,但这些逆势而为的限制和封锁,只能让后来者迎难而上,形成后来优势。我国当借鉴历史,并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及技术开放。当然,文章的最后我也粗浅的表达了一些应对措施,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考的空间。

关键词:经济逆全球化、要素的国际流动、贸易保护主义

正文:

半导体行业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最受关注的高科技产业。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加入WTO后,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中国半导体自给率到2025年仍难以达到70%。面对当前美国联合其盟友对我们高科技产业的围追堵截,如荷兰对我们禁售光刻机和日本政府对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出口管制措施。这都对我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中国半导体产业要重新理解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化,维护半导体全球供应链的完整性,实现再全球化。

首先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半导体产业。半导体产业的供应链十分复杂,除了需要众多专业的原材料及专用的半导体设备,还需要核心知识产权(如IP)、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作、代工厂、分销商和物流服务商等众多生态伙伴的配合。光光半导体的生产环节就多达50多个行业,需要经过5000道工序,使用40多种大型专业的顶级设备。半导体供应链的具体环节可归纳为三大环节:1研发设计。这部分美国独具领先优势。2生产制造。其中主要包括原料加工、装备制造、晶圆制造、封测。当今东亚(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汇聚先进产能。3终端消费。中国发育最大的市场。

由于半导体产业知识、技术、资本密集,供应链长且配套要求高,半导体供应链各环节相互依赖,形成分工明确又合作紧密的生态。任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半导体供应链“卡脖子”环节。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始终掌握着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最大话语权。半导体在美国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将近80年的历史。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两个物理学家巴丁和布拉顿发表了关于点接触晶体管的研究结果,半导体技术在美国诞生。1958年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工程师基尔比成功将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半导体材料上,集成电路诞生。此后,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经历了三次变迁。

第一次变迁(1970-1979)。冷战时期,以美国的战略需求驱动,为培植盟友日本而进行产业调整。日本成为美国在东亚的战略支点。同时,美国企业为了开拓市场与美国政府联手以DRAM为切入点,不断向日本输出半导体关键技术与设备。

第二次变迁(1980-2009)。这一次美国半导体产业为应对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开始打压日本,并决心夺回半导体行业话语权。美国企业再次联合美国政府,一方面遏制日本,一方面扶持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半导体产业发展,引发了第二次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变迁。

第三次变迁(2010-2017)。市场利益驱动了这一次比较优势下生产要素向价格洼地流动的变迁。2001年随着中国加入WTO,扩大对外开放,出台了一系列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全球资本、技术、人才、产业持续大量向中国聚集。中国大陆本土土地、人才配套生产要素充分供应,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从2010年开始,中国台湾地区半导体产业开始向中国大陆迁移。手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I)等相关产业快速成长。中国大陆逐渐成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环节最齐全、生态最完整的地区,吸引了大量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企业将半导体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相关业务转移到中国大陆。

经过三次变迁,中国半导体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全球半导体最大聚集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世界半导体的发展是美国以高科技输出为先导,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有序的形成了今天全球半导体的产业格局和分工。

为此,美国深感中国发展就是对美国的严重挑战,是对美国半导体供应链的严重威胁,开始了全面遏制和打压中国半导体企业,开启了新的全球化半导体供应链变迁。美国在世界范围内,通过联合其盟友的方式,不断对中国半导体的供应链围追堵截。我们大概可以从三个方面研究美国对我们产业的限制。

1,经济逆全球化。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跨国供应链网络、贸易网络、运输网络、信息网络、金融网络、移民网络、跨国企业全球布局与交叉控股,把全球经济联结成一个空前紧密、高度整合的整体,也让人类社会的经济相互依存达到空前程度,在很多重要指标上都是史无前例的。例如,从1990年到2010年,全球货物出口贸易占GDP比重从15%增加到26%,加上服务出口贸易则达到33%,这个统计数字可能还低估了全球分工体系中服务出口贸易的急速发展。这一时期的发展背景,离不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新自由资本主义”的追捧。

这一时期“华盛顿共识”成为西方各国的共同最求的目标。由此国际资本的逐利性被充分的释放,导致要素的国际流动无限扩大。中国的巨大市场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在这一时期得到充分的利用,中国经济借此腾飞。中国半导体产业也在这其中得到充分的孕育和发展。

同时,随着资本的自由流动和它的逐利性,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在这过程中,高企的福利和不断的实体外流,进一步扩大了居民的贫富差距,民粹主义也由此抬头。维持高福利,期待实体企业回归本土逐渐成为西方国家的大政方针。这也为经济的逆全球化奠定了底层逻辑。

经济全球化限制其自己的企业和盟友的企业在关键设备及材料对中国的出口,以阻碍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高速发展。打破原有的全球化的供应链,重塑半导体产业链及高科技产业链,试图把中国排除在外。同时,美国正在加紧落实高端制造业回迁美国本土,特别是对半导体产业。美国通过一系列的政府补贴手段和众多的知识产权,对先进半导体企业进行威逼利诱,驱使他们到美国落户建厂。这一系列的举动,不无打破原有的经济全球化格局,使得当今全球的经济逆全球化愈演愈烈。

2,贸易保护主义。

2018年5月,有1140位美国经济学家,其中包括14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联名给特朗普总统写了一封公开信,提醒他贸易保护主义只会给美国经济及世界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但是特朗普对这封公开信视若无睹,仍然磨刀霍霍向贸易伙伴,以向支持他的选民证明他会履行竞选承诺。由此从美国发起在西方世界范围内的民粹主义达到了新的阶段。

这不禁让人回忆起1929年相同的场景。当时美国经济严重衰退,金融机构破产,失业率暴增,保护主义声浪大涨,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当时有1028位经济学家联名上书胡佛总统,但他置之不理。结果全世界陷入最严峻的经济大萧条。

特别是特朗普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正式把中国定位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也指控中国试图推翻现有国际秩序。由此他全面升级对中国的战略围堵。当然这其中也不乏四重长期积累的矛盾:

第一层是美国社会内部矛盾的外部化。美国国内全球化受益者与受损者之间的分配矛盾已经累积到沸腾点,需要外部威胁作为宣泄口。擅长民粹操弄的特朗普趁势把受害者导向:中国与非法移民。

第二层是全球产业价值链龙头地位之争。中国在所有核心及新兴科技领域全力寻求追赶与超越,这对仍想独占产业分工鳌头的美国自然构成威胁。

第三层是国际体系霸权地位之争。美国最核心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其全球霸权地位,美国不容许自己失去对全球安全、科技、贸易、金融、货币体系的支配地位。

第四层是社会体制优胜劣败之争。中国展现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对笃信自由民主与自由市场优越性与普世性的西方精英来说如芒在背。

所以,我们必须有心理准备,这场战略对峙与较量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将是一场经济韧性、政治耐力与整体心理承受能力的中长期较量。不会因为美国政府的换届与政党轮替而在短期内消退。

同时,贸易保护在半导体领域较比其他产业更是严峻。美国为了维持霸权主义的持续,不惜损伤自身也要对我国的半导体产业严防死守,阴险目标昭然若揭。借此,逼迫在华外资企业向美国本土或其他东南亚国家转移,试图通过贸易保护的办法,使得中国生产的产品成本高于美国本土或其他地区,通过贸易壁垒已形成市场的逆流动。减少对中国产品的依赖,同时培养具有排华属性新的全球半导体供应链。

3,要素的国际流动。

传统意义上的要素国际化流动,主要涉及货物、资金、人员与信息的跨境流动。在实体商品与资金流动方面,过去30年推进全球化的主要行动者是跨国企业与跨国金融机构。但在网络时代与数字经济时代,我们需要更关注虚拟世界的非实体商品跨境交易、去中心化的生产者与消费者联结,以及绕过传统金融机构与支付系统的跨境网络金融活动。在传统指标上,过去10年,全球化的确出现减缓或停滞的现象。但如果仔细看到不同地区的个别趋势,则有明显的分歧。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世界投资报告2019》,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外资整体规模仍在增长,而最明显的收益地区是非洲。此外,流入亚洲发展中国家(含中国)的FDI也在持续增加。

如果我们看跨境非实体商品、人员、知识与信息的流动,那我们就更可以确定,全球化的动力仍然十分充沛,各种增进融合的跨国移民、商业、信息与教育网络,正将全球社会以更紧密的方式交织在一起。以国际移民为例,2000年全球跨境移民的总数约为1.55亿,占世界人口的2.8%;到了2017年,全世界的国际移民人数大约为2.58亿,相当于全球人口的3.5%。国际移民的持续增长趋势并没有因最近几年欧洲与美国涌现反移民政治势力而有根本性的改变。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素的流动由其自身的特殊规律,长期来看不会受到某一特定因素影响(例如政治)。但要素的流动形式,在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的变化。资本的国际流动的根本原因在于追逐收益;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主要是国民收入的国际差异;国际技术转移的原因在于技术的引进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和带给引进技术企业的经济收益。抓住以上这些要素流动的根本所在,我们并不担心长期发展趋势的变化。

最近美国提出的“小院高墙”,对世界先进半导体产业及产品进入我国进行严格的限制,短时间对半导体产业的资本、人才、技术流入我国造成了实质的伤害。同时,通过精准的自裁措施,对我国先进半导体企业进行全面的封锁,试图通过阻碍技术等多方面的供应,对企业产品造成巨大的损伤,其实丧失推动市场的力量,慢慢被市场抛弃。

综合上面三个因素,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我们更应该清楚的了解产业特性及自身的不足,利用庞大的市场优势,坚持以经济全球化,中国半导体产业要扩大开放,通过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同获利。我们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有定力,补不足。

面对美国等西方世界的围追堵截,我们需要制定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长期计划和目标,并且坚持执行下去,不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放弃自己的发展目标。同时,不断提升自己不足的地方。目前美国对于我们精准的打击,便是我们半导体产业的薄弱之处。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布局和产品布局是可以长期行之有效的办法。当然,对于部分产品,市场力量不足而很难形成企业的自主研发,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尽早识别并通过国家资本进行培养落实。总之,坚持自身发展,坚持自身提升是我们半导体产业人不断发展的原动力。

2,抓特色(汽车芯片、人工智能芯片、物联网芯片)。

       借鉴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以点带面的部署和决策,对半导体整个产业需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不求广泛进取,而是利用有限的资源找准方向,精准的突破。例如汽车芯片、人工智能芯片、物联网芯片等,他们代表未来芯片市场的主攻方向,同时在这些方面美国等西方世界也并没有像成熟产品那样,较比我国有着无与伦比的先发优势。我们可以在更小的差距范围下展开我们的攻坚,对美国等先进半导体产业发起挑战。回想中国光伏产业的突围历史,我们便可以稍加借鉴,坚持特色突破的战术。

3,利用市场,开放、共赢。

       中国有着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不可比拟的巨大市场,我们是全球产业链最为完善的国家。巨大的市场形成了对产品的高度包容性,充分利用我们的市场优势,即使在欧美对我们产业不断的围追堵截,我们自身市场的良好运转也可以供我们不断的创新蓄力。

       但坚持自身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固步自封。坚持开放,实现共赢才是我们产业长远的发展之道。坚持开放,我们才有动力不断的优化自身,促使要素的有序流动。面对中国巨大的市场,我们借此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落户中国,共同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欧美等西方世界的封锁,并不断弱化西方的政策因素。在这一开放进程中,有意识的形成国际认可的知识产权和标准,借此对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施加中国的影响力,厚积薄发。

4,国家长期规划,政府有限引导,推动企业创新、个人创新,着力培养人才。

       企业是逐利的,市场的周期性使得很多企业在自身发展中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这并不利于中国半导体产业长期持续的发展。国家需要对半导体产业有长期的规划,并引导市场的有序发展,而非盲目。半导体产业是一个皇冠上的明珠,该产业的特性如前序介绍,它是一个综合各个顶尖学科的产业,国家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引领产业发展,而非企业自己的单打独斗。既要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的活力,也要确保资金的有序利用和市场良性发展,这就需要政府对于市场的引领和适度干预。

        政府的适度干预,需要秉持推动和鼓励企业在市场中充分创新,增强市场活力。同时鼓励个人创新,并实行市场化的推动和合作,形成以产品推动产业的格局。从另一个方面着眼,人才在这一进程中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长期保证,良好的人才储备是产业持续创新的基础。当然,制定有效的吸引人才的计划,也是我们必须要重视和审慎对待的。

5,大力促使形成全球新秩序。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向我们走来,中国历经百年沧桑又一次屹立于世界之林。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也必将成为中国再次崛起道路上最有力的技术支撑。我们应对当下来自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挑战之余,我们更要把自己的眼光放长远。利用自身的巨大市场、国内众多先进产业优势和中国高质量人才等优势,不断突破创新,形成更多的专利和知识产权等标准,形成未来的全球新秩序做好铺垫。这其中,坚持开放(市场开放、人才开放、产业开放)是我们必须坚持的道路。

未来已来,中国的崛起之路注定来之不易。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伴随着世界经济巨变,也必然变得困难重重。正视困难,正视自身,才是赢得未来的重中之重。当前全球治理机制已经落后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而且科技大爆炸带来的一些新挑战,这其中半导体产业引领的全球数字化变革对目前的人类社会影响尤为深远。中国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魄,即在不断攻坚克难以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科技的同时,主动承担国际秩序重组过程中的一个建设性角色,这既符合新时代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西方世界的没落,非西方世界的全面崛起大趋势不可阻挡,由非西方国家之间将会构筑越来越紧密的经济、能源、科技、信息与金融等多方面的网络。这将为全球化带来新的动力,这也不是西方的反全球化政治势力或美国对中国采取战略围堵政策所能阻挡的。

参考文献:

【1】温铁军,刘健芝,黄钰书,薛翠。全球化与国家竞争:新兴七国比较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社。2021。

【2】克里斯 米勒(著),蔡树军(译)。芯片战争:世界最关键技术的争夺战【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23。

【3】朱云汉。全球化的裂解和在融合【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