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 2

深圳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陈蒙   

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省宜昌市,443000

近年来,深圳市坚持把工业作为城市的支柱和脊梁,坚定工业立市、工业富市、工业强市理念,以高质量推进工业园区发展为重点,打造一批错位协同发展、高端要素集聚、核心功能突出的先进制造业园区。目前,各大园区凭借先进的运营模式和科技创新机制、优质的要素保障和服务正逐步成为支撑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主要做法

(一)抓园区机制扩容深圳坚持以工业园区为主阵地优化产业布局,以各领域、各环节全面创新机制为突破口,推动工业园区做优做强。一是优化产业生态培育机制。园区以承担为企业提供高品质产业生态运营空间载体重要使命,成立专业公司进行统一开发和运营,按照国际新一代产业园区标准规划建设。通过高标准选商育商,以产业链和领军企业带动,实现园区产业高度集聚。如深圳湾科技园区由深控投开发运营,建筑面积约360万平方米,入驻创新型企业1300,其中省级技术研究中心5,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1家,该园区以南山区0.3%的用地面积,贡献了区近20%创新力量二是深化科技创新融合机制。采取央地协同+省市联动大兵团攻关方式,主动承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专项,支持头部企业参与重大专项及技术攻关重点项目。聚焦集成电路、显示面板、机器人等5个重点产业,梳理212项重要设备和关键零部件清单,整合政府资源、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力量,开展政产学研协同攻关。搭建创新企业合作平台,培育创新载体和创新中心,推动园区企业融合创新。如深圳湾科技园区与华为2019年共同设立和运营的中国鲲鹏产业源头创新中心,目前累计发展鲲鹏企业伙伴633家,形成鲲鹏解决方案1030个。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项目,以工业上楼模式引进生物药创新企业超300家,带动周边形成千亿产值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地。三是优化金融服务支撑机制出台首货户货款贴息项目实施细则,通过银行减免十政府贴息降低首贷企业融资成本。实施星耀鹏城上市企业培育品牌工程,提供综合性、一站式、多样化的上市服务,推动园区制造业企业上市。

(二)抓园区产业扩容深圳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20+8”产业集群作为园区发展的重点,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未来产业,加快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一是抢滩人工智能产业。出台《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和国内首部人工智能产业专项立法,发布首批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设立规模1000亿元人工智能基金群,打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二是加快布局新能源和储能产业。制定出台支持电化学储能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和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今年6月,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两大新能源龙头企业加大在深布局。三是大力培育未来产业。建设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如深圳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已落地企业30余家,吸引融资11亿元,企业估值近100亿元。

(三)抓园区空间扩容为破解土地资源供给不足难题,深圳创新举措加速产业空间供给,以高质量的产业空间保障先进制造业发展。一是规划先进制造业园区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宝安、龙华、龙岗、坪山、深汕等8个区域规划建设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综合运用城市更新、土地整备、产业提容等方式,积极推动工业园区连片升级改造。如创建新桥东先进制造业园区样本,打造20万平方米的高品质、低成本、定制化的产业空间,预计未来3年内将释放产业空间228万平方米,并带动周边960万平方米制造业片区滚动提升。二是力推工业上楼采取政府统筹、国资主导、市场运作的工业区连片升级改造新模式,按每年建设不少于2000万平方米、连续5年向企业提供高品质、低成本、定制化工业上楼厂房空间同时把引进产业链上下游适配强的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打造上下楼便是上下游的产业聚集形态。目前深圳共有72工业上楼项目,用地面积853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4.2,厂房面积2311万平方米,其中50个项目在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范围内。改造后工业园区产业空间以租为主,全市统一租金上限,平均每月不超过35/平方米,帮助企业降低用房成本三是创新土地供应方式。采取遴选+挂牌方式确定项目开发主体,按照低成本开发+高质量建设+准成本提供模式进行开发建设,以总成本+微利方式面向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分割销售,有效保障部分暂不具备独立拿地条件但发展潜力大的优质成长型企业的产业空间需求。

(四)抓园区运营保障扩容深圳抓实项目和企业全周期服务和全方位运营保障,确保园区项目引得进、落得下、发展好。一是强化项目服务。坚持对标国际一流打造优质营商环境,聚焦工业企业构建

龙头企业专班服务、百强企业市领导挂点服务、千强企业结对子服务、中小企业线上服务体系,协调解决企业各类诉求。对先进制造业园区的重点产业项目,在规划、立项、土地、环保等方面超前服务。是加速产城融合。系统推进园区与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机衔接,投资1952亿元建设深圳轨道交通五期,规划11条线路,总长185.6公里,建成后将覆盖深圳80%的先进制造业园区。坚持一园一城构建产业社区,将先进制造业园区及周边区域生活、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纳入产业集聚区统筹布局,打造30分钟步行生态圈,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宜居工业园区。如深圳宝安燕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建成后将提供优质产业空间36万平方米,以高端制造为核心,集生态休闲、优质服务、品质生活于一体的产城融合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龙岗宝龙上井半导体与先进制造业产业园计划打造深圳首个场中有园、园中有林、林中有厂房的花园式产业园区。推进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按照普惠+标杆+公共服务+供给的思路,大力推进园区企业实现上云上平台。遴选一批典型应用场景、优秀解决方案、可复制可推广案例等,为不同行业、规模、阶段的园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参考样本。如深圳湾科技园自主研发“MyBay”数字化生态服务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一站式数字智慧服务。

二、相关启示

(一)坚持高标准规划,强化科学运营和管理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园区品质,高起点规划园区发展蓝图。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聚焦优势产业,突出先进制造业主体地位,因地制宜打造产业集群,强化产业链纵深拓展和升级再造。按照错位协同发展的原则,系统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布局,明确各园区产业发展主导方向。成立专业公司,加强园区精细化运营和管理,包括搭建资源平台、提供产业资源、提升服务价值。鼓励位于不同区域、发展条件互补的园区开展精准对接与合作,推动形成主导功能清晰、各具特色、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先进制造业空间发展格局。

(二)坚持科技创新,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支持企业参与国家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目的,围绕智能工厂、节能降耗、服务化转型等发展重点,对企业生产设施、装备、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升级。聚焦优势特色产业,筛选一批链条型、基地型、龙头型高端项目,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开展精准招商、基金招商、链主招商等,加快引进一批产业链核心企业。对龙头企业产业链各环节进行一一剖析,瞄准产业链的关键核心、重点环节、基础零部件等,列出精准招商目标实体,按图索骥开展专业招商育商。

(三)坚持功能协同,加强产城融合和要素保障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产城融合发展,遵循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创新、创业、创投三创结合,投入与产出、运营与财务、社会与经济效益三个平衡为原则建设现代产业园区。优化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省重大产业发展基金等政府出资产业基金支出结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创新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方式,降低融资门槛,建立省级、市级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平台,创新基于不同额度的中小微企业担保制度。聚焦五大优势产业集群,梳理细化关键环节、重点场景和典型案例,培育细分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数字化转型服务。(作者:三峡大学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 陈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