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价值

朵丽梅  杨艾妮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云南 昆明  650201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价值。方法:甄选本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2例小儿肠套叠患儿展开回顾性分析,利用平均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41例对照组患儿通过揉腹、通便后自行恢复,41例观察组患儿需要实施空气灌肠复位或者手术复位。两组患儿均接受超声诊断,对比两组患儿超声诊断结果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结果:包块位于右中腹、右下腹,且包块较大且累及范围相对较长,这类型的患儿应该采取空气灌肠复位或者手术复位治疗。结论:超声诊断在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诊断中发挥显著效用,既操作方便简单、检查速度又快,检查结果更为精准,能够为医生临床诊断提供有利参考依据,是小儿肠套叠临床诊断的首选方式。

关键词: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临床价值

前言:

小儿肠套叠作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急腹病一种,主要发病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身上,而随着儿童年龄的逐渐增长,小儿肠套叠病症的发病率也随之越来越低。小儿肠套叠的发病不分季节,但是以春末夏初时间段婴幼儿最容易发病,且男性患儿的发病率较之女性患儿相对较低。据临床研究发现,小儿肠套叠的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以及病毒性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该病症已经占我国婴幼儿肠梗阻发病的第一位。患儿发病后会伴随着强烈的腹部疼痛感,同时,还会出现血便以及腹部包块的症状,如果患儿腹部疼痛较为严重,那么很有可能诱发患儿发生呕吐的情况,更严重的甚至还会诱发肠穿孔以及肠坏死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所以,临床建议发病肠套叠的患者应该尽早诊断、及时治疗,为有效避免患儿出现肠管坏死,并且显著降低患儿病症痛苦,以及极大保证患者临床疗效奠定有利基础。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诊断凭借着其操作简单、检查迅速以及无创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认可,并且在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中获得了广泛运用。本文,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价值展开深入探讨,为日后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诊断选择提供有利参考依据[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甄选本院收治的82例小儿肠套叠患儿展开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儿33例、女性患儿49例,患儿年龄范围在3个月至4岁,平均年龄(1.96±5.37)岁。

1.2方法

本次研究两组患儿均采取LOGIQE9、LOGIQS8等超声诊断仪,诊断仪探头的频率范围在5至15MHZ。在正式检查时护理人员先协助患儿在检查床上保持正确体位,也就是仰卧体位,然后将患儿的检查部位充分的暴露出来。将耦合剂均匀涂抹于患者检查部位,然后利用探头循序渐进的展开细致扫查,扫描过程中认真观察包块的位置,图像特点需要包括:是否存在典型肠套叠的图像,以及周心圆征以及套筒征等。除此之外,还需要细致观察患儿包块的大小、以及包块的累计长度,同时,还要密切观察有没有包块内淋巴结肿大的情况,以及近端肠管扩张的情况,最后观察患儿腹腔当中是否存在积液的情况等。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包块位置、包块大小以及累及长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一  对比两组患儿包块位置、包块大小以及累及长度(n)%

组别

两组患儿包块位置(n=41)

两组患儿包块大小、累及长度(n=41)

右上腹

右中腹

左上腹

右下腹

直径<3cm

长径<3cm

直径>3cm

长径>3cm

观察组

2(4.88)

18(43.90)

2(4.88)

19(46.34)

6(14.63)

26(63.41)

35(85.37)

15(36.59)

对照组

24(58.54)

10(24.39)

33(80.49)

1(2.44)

39(95.12)

40(97.56)

2(4.88)

1(2.44)

T值

10.265

9.358

7.459

9.632

5.148

8.625

9.347

8.021

P值

0.023

0.020

0.015

0.030

0.019

0.024

0.033

0.017

3讨论

小儿肠套叠作为临床治疗常见的儿科急腹症一种,该病症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患儿机体内的某一段肠管与这个肠管所连接的肠腔内部套连起来,从而给予患儿肠内物的通过造成了巨大障碍[2]。近几年,随着人们饮食习惯、以及食用食物发生了巨大改变,再加上不断遭受外来病毒的侵袭以及解剖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小儿肠套叠患儿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予患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小儿肠套叠发病过程中会伴随着强烈的腹部疼痛感,还会出现血便以及腹部包块的症状,如果患儿腹部疼痛较为严重,那么很有可能诱发患儿发生呕吐的情况,更严重的甚至还会诱发肠穿孔以及肠坏死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如果小儿肠套叠患移民没有及时接受诊断与治疗,那么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患儿有可能出现肠坏死的情况,给予患儿造成非常严重的不利后果。超声诊断作为当下临床诊断最广泛运用的方法,通过及时提供有效诊断结果,为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加明确的辅助工作。肠套叠主要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而大部分肠套叠患儿均为原发性病变,患儿发病以后其鞘部会出现持续性的痉挛症状,并且肠管血液循环也会发生障碍,再加上黏膜细胞分泌出大量的黏液,最终诱发患儿肠壁持续性的增厚,腹腔不断出现积液,逐渐就会导致患儿出现肠壁坏死。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发病原因相对复杂,但临床医学认为普遍与肠管口径吕小差异、肠蠕动节律失常以及肠功能障碍等相关因素存在一定的联系。目前,临床上治疗小儿肠套叠主要是借助于空气灌肠法、以及外科手术复位法。而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就需要超声诊断提人工更为明确的诊断结果,通过超声诊断显标能够清淅的观察肠套叠横断面所展现出来的同心圆特点,并且在纵切面可以清楚发现套筒。

而在本次研究发现,肠套叠患者的包块位于右中腹、右下腹,相对比包块在左上腹以及右上腹的位置更难以自行恢复,同时,如果患儿的包块相对较大、并且其累及范围相对较长也相对难以自行恢复[3]。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肠套叠患儿还并发包块内淋巴结肿大、以及近端肠管扩大张等一系列情况,那么患儿的病情更加危及,需要立即采取妥善的临床治疗干预。而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小儿肠套叠患儿的临床疗效,那么就需要医生掌握更全面、更细致的诊断结果,为实施更有效的治疗手段而提供有利参考依据。由此看出,超声诊断已然成为小儿肠套叠临床诊断的首选方式

参考文献:

[1]徐雪梅,许颖.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辅助诊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探索[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1):143-144.

[2]边海英.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价值[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10):25-27.

[3]张丹美,汤祎. 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24):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