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9
/ 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佘秋凤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邮编: 471003

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标是分析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开始于2018年1月结束于2022年10月,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本院收治的2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照信封法分为非感染组(n=117)和感染组(n=117),回顾性研究患者的临床数据,分别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具有较强的耐药性。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白蛋白水平<35g/L、血红蛋白水平<90g/L、使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伴有糖尿病肾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r<0.05)。结论:研究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尿路感染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应该积极监护高危人群,减少医源性感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因素分析

慢性肾衰竭是指肾脏功能逐渐减退,不能完成身体正常代谢产物的清除、酸碱平衡的调节、荷尔蒙的合成等职能。最终导致代谢紊乱等多种病症。如果患者肾脏功能不足,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并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维持性血液透析则是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维持性血液透析是通过将患者的血液引出,通过专业的透析设备清除代谢产物、过多的水和电解质等物质,将清洗过的血液重新输回患者体内[1]。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部分替代肾脏的功能,帮助患者的身体维持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但需要注意,维持性血液透析也会带来许多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患者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并且定期参加门诊和住院检查。因此,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早期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包括控制血糖、血压等基本疾病因素,减少肾脏负荷因素等。此外,对于患者来说还需要科学的饮食、适当的锻炼和合理的药物治疗等多方面的综合干预措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是容易发生尿路感染的高危人群,因为经过透析的肾脏功能已经损伤,导致体内废物和液体不能正常排泄,从而增加了尿路感染的概率,出现尿路感染的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应尽早就医,及时治疗。总之,预防尿路感染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尿路感染危险因素,由此可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进行,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样本对象为收治的2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入选标准为:(1)血肌酐水平≥707mol/L,符合血液透析标准;(2)血液透析治疗时间在三个月以上。排除标准为:(1)在接受血液透析前,患者出现泌尿系统感染或者相关症状;(2)血压<90/60mmHg;(3)合并晚期恶性肿瘤。

根据患者的临床感染情况分为两组,其中117例患者合并患有尿路感染为感染组,117例患者未患有感染为非感染组。感染组男性64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为(58.09±6.81)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3.45±1.79)kg/m2。非感染组男性69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为(57.64±6.97)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2.94±2.03)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采集尿液标本以进行分析。采样方法为止血钳夹住上段尿管,15分钟后松开止血钳,弃去前段尿液后留取约15ml的中段尿液,并将其置于无菌容器内。操作过程中需避免混入消毒剂。用一次性定量接种环取15μl的尿液标本进行接种,接种于培养基上,35℃温箱培养,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严格按照临床实验室标准进行操作,本研究采用琼脂平板、巧克力培养基等,使用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VITEK-2Compact30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药敏纸片、M-H琼脂及亚胺培南等。菌株鉴定和耐药性分析主要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首先进行涂片检验,符合标准的样品进行接种培养。药敏分析主要采用纸片法,并使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制定的相关标准进行细菌耐药性分析。质控菌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1.3观察指标

(1)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尿液培养致病菌情况。

(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患有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经检验,P<0.05,数据有显著性差异,证实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该方面的差异性。

2结果

2.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尿液培养致病菌情况

在本研究中共培养出致病菌171株,具体情况详见表1(P<0.05)。

表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尿液培养致病菌情况

致病菌

数量(株)

构成比

大肠埃希菌

76

44.44

屎肠球菌

35

20.47

肺炎克雷伯菌

15

8.77

粪肠球菌

8

4.68

铜绿假单胞菌

6

3.51

阴沟肠杆菌

4

2.34

奇异变形杆菌

4

2.34

金黄色葡萄球菌

2

1.17

普通变形杆菌

2

1.17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

2

1.17

摩根摩根菌

2

1.17

鲍曼不动杆菌

2

1.17

恶臭假单胞菌

2

1.17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2

1.17

产酸克雷伯菌

1

0.58

琼氏不动杆菌

1

0.58

约氏不动杆菌

1

0.58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1

0.58

脑膜脓毒性黄杆菌

1

0.58

皮特不动杆菌

1

0.58

人葡萄球菌

1

0.58

溶血葡萄球菌

1

0.58

鸟肠球菌

1

0.58

总计

171

100.00

2.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患有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详见表2(P<0.05)。

表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患有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关因素

回归系数

Wald

P

OR

年龄≥60岁

1.42

11.24

0.01

2.65

白蛋白水平<35g/L

2.37

12.46

0.01

8.54

血红蛋白水平<90g/L

0.61

5.18

0.02

2.58

应用PICC

1.24

7.54

0.02

5.63

伴有糖尿病肾病

1.12

11.59

0.01

5.65

3讨论

近年来,侵入性操作导致的医院感染率不断升高,其中维持性血液透析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可能破坏了机体正常的防御体系,同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功能较差,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并可能导致免疫功能紊乱等,这些都可能是导致该高危人群易感染的原因[2]。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症状表现为尿道刺激症状。而一些文献报道指出,实际情况是有超过52%的患者在患尿路感染时无明显的感染症状,所以需要常规取中段尿液进行尿常规和尿液培养等检测,有助于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本研究结果显示,经中段尿液培养出171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44.77%。因此,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时,明确常见感染的病原菌并对症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这能够提高感染的控制率并降低病死率。

综上所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合并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相对较多,如患者的年龄以及血红蛋白水平、是否患有糖尿病肾病等,在临床中必须对此加以重视,进行针对性预防与改进,由此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感染率。

参考文献:

[1]马遥,孙晓丹,彭彦平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11):1412-1414.

[2]赵雪怡,张倩,李小芳.高通量血液透析与低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风险和炎性指标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2,46(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