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全息铜砭刮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9
/ 2

耳部全息铜砭刮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罗忠菊

贵州省黔南州中医医院  558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耳部全息铜砭刮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时间:2022年12月至2023年08月,对象: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针灸+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对照组的基础上+耳部全息铜砭刮痧),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眩晕障碍评分以及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耳部全息铜砭刮痧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确保最终疗效。

【关键词】:耳部全息铜砭刮痧;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眩晕障碍评分;疼痛程度

现阶段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例愈发提升,患者发病后的主要症状包括眩晕、颈项部酸痛、恶心呕吐等。在对此类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药物、针灸、刮痧等方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可观的效果。如在邹娟[1]等人的研究中:通过予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特色整经刮痧干预,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文将探究分析耳部全息铜砭刮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详情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2022年12月至2023年08月,对象: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3.42±2.11)岁,观察组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79±2.03)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针刺干预:取穴:颈夹脊、百会、太阳、风池、太冲、合谷、内关、丰隆等。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次/疗程,治疗2个疗程,共计14天。b.护理: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的患者应卧床休息,疼痛时应放松呼吸,分散注意力。纠正患者错误的睡枕高度,引导正确的颈部姿势;饮食清淡,避免辛辣、肥甘厚腻等食物;指导患者保持情绪平和,避免情志内伤等。

1.2.2观察组方法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患者耳部全息铜砭刮痧,对患者全身状况进行评估,耳部皮肤检查及触诊,确定耳部全息铜砭刮痧方案。体位:仰卧位,头部略偏向一侧,头下垫治疗巾。用纱布清洁耳廓,用棉签蘸少量白凡士林涂在耳廓上。循环按摩耳部,促进十二经脉循环,以疏通经脉,活血止痛。自下而上、由外向内,的用铜砭在耳前、耳部及耳后各个部位进行刮痧,具体刮痧方向依次是耳垂→耳轮→耳舟→对耳轮→耳甲腔→耳甲艇→耳甲→三角窝→耳前;耳部背面具体刮痧方向依次是 :耳垂背面→耳轮尾背面→耳轮背面→对耳轮后沟→对耳屏后沟→耳甲腔后隆起→耳轮脚后沟→耳甲艇后隆起→对耳轮下脚后沟→三角窝后隆起→耳后至胸锁乳突肌。根据辨证,重点刮拭主穴:颈三角(由耳背颈6、颈7、颈3、颈4、耳大神经点组成)、肩三角(颈椎、锁骨、耳大神经点);配穴: 眩晕加取晕区、枕;伴恶心、呕吐时加心血管皮质下、贲门;失眠加神门、心等。以耳部发热、微红为度,不强求出痧。每次治疗双耳,操作时长 30 分钟,1次/隔2日,连续治疗5次,共计14天。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为基础进行评定,痊愈:疼痛或眩晕等症状、体征积分减少≥95%;显效:疼痛、麻木等症状、体征积分减少70-95%;有效:疼痛或眩晕等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70%;无效:疼痛、眩晕等症状、体征减少<30%。临床疗效=(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

1.3.2眩晕障碍评分:应用DHI评分进行评定。

1.3.3疼痛程度:应用VAS评分进行评定。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对照组中:痊愈6例,显效:8例,有效:10例,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00%;

观察组中:痊愈12例,显效:11例,有效:6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其中χ2=4.043,P=0.044。

2.2两组眩晕障碍评分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对照组DHI评分为:(29.79±5.61)分,观察组DHI评分为:(23.87±2.29)分,其中t=5.824,P=0.001。

2.3两组疼痛程度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对照组VAS评分为:(3.98±0.73)分,观察组VAS评分为:(2.02±0.29)分,其中t=16.771,P=0.001。

  1. 讨论

在中医理论之中认为:耳部属于人体宗脉聚集之所,其认为人体中的十二经脉均汇集于耳部,因而对于颈肩痛患者的疼痛感也会通过相应的经络传至患者耳部所对应的穴位之上。同时疼痛与经络损伤、气血阻碍等方面的因素存在联系,而耳部属于人体的缩影,各部位均存在人体对应部位的信息,耳穴通过经络联系患者体内的各个器管,当患者某部位出现异常时,其会通过经络传递至耳部,进而反应出相应的信息。根据此理论,通过采用全息铜砭刮痧以及按摩的方式对异常部位进行干预,进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本次研究采用了耳部全息铜砭刮痧的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耳部铜砭刮痧是在在砭石疗法的基础上,使用由黄铜制成的虎符铜砭进行刮痧操作,利用黄铜自身所具有的热传导性质以及杀菌消毒的效果,采用相应的刮痧方式,使得患者机体达到最有的共振频率,进而提升干预效果。中医的角度认为:耳部铜砭刮痧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对患者体表的相应穴位进行有效刺激,产生经络传导,进而起到疏通筋脉、调畅气血的效果。采用耳部铜砭刮痧对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气”的深度渗透以及穿透例,同时能够起到解表祛邪、活血化瘀、排除毒素、补虚祛疲的效果。

综上所述,应用耳部全息铜砭刮痧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确保最终疗效。

参考文献

[1]邹娟,李艳. 特色整经刮痧技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9):128-130.

[2]石进,王科花. 对《中药新药治疗中风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疗效评估的解读[J]. 中国新药杂志,2017,26(9):973-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