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利培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9
/ 2

注射用利培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洪咏梅

(厦门市仙岳医院,厦门医学院附属仙岳医院,福建省精神医学中心,福建省精神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福建省厦门市361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讨论注射用利培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3年1-10月收治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利培酮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认知功能好转,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用利培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注射用利培酮;随机对照研究;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不良反应发生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临床中相对较为常见的精神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近年来由于压力的增加以及遗传等因素的作用下而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发病率增高的趋势。目前对于精神分裂症,尤其是急性期的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给予患者积极的治疗,控制临床症状[1]。但是如何选择临床中较多类型的药物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利培酮作为一种临床中使用较多的抗精神病类药物,其在临床中多疾病中均有一定的应用。但是对于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使用利培酮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析利培酮对其治疗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年龄29-68岁,平均(45.33±8.21)岁;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实验组中年龄30-70岁,平均(45.41±8.30)岁;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针对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干预,同时对患者的心理情况开展针对性的疏导。

    实验组采用利培酮治疗。利培酮注射,每两周使用一次,每次25毫克。针对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精神情况及时的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

1.3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等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心理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心理评分比较(x±s)

组别

例数

(例)

SAS评分(分)

SDS评分(分)

干预前

干预一天

干预三天

干预前

干预一天

干预三天

对照组

50

49.66±4.44

40.44±3.78

29.99±1.92

46.36±4.23

38.79±2.95

29.37±1.89

实验组

50

49.68±4.42

31.63±2.21

20.05±1.10

46.41±4.30

30.05±2.10

20.05±1.02

t

-

0.023

14.227

31.764

0.058

17.067

30.685

P

-

0.982

0.000

0.000

0.954

0.000

0.000

2.2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x±s)

组别

例数

(例)

语言能力

(分)

定向能力

(分)

抽象思维

(分)

计算能力

(分)

记忆能力

(分)

总分数

(分)

对照组

50

3.78±0.95

3.33±0.82

3.36±0.87

3.38±0.78

3.36±0.95

17.35±3.79

实验组

50

4.41±0.55

4.69±0.51

4.97±0.41

4.62±0.52

4.79±0.48

23.44±3.01

t

-

4.058

9.959

11.837

9.353

9.500

8.898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3。

表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

组别

例数

(例)

消化系统

(%)

循环系统

(%)

肝肾损害

(%)

其他情况

(%)

总发生率

(%)

对照组

50(100.00%)

5(10.00%)

5(10.00%)

5(10.00%)

3(6.00%)

18(36.00%)

实验组

50(100.00%)

2(4.00%)

2(4.00%)

1(2.00%)

1(2.00%)

6(12.00%)

χ2

-

1.383

1.383

2.837

1.042

7.895

P

-

0.240

0.240

0.092

0.307

0.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等多方面压力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精神相关的疾病发生率有较为显著的增高。目前研究显示在所有的精神相关疾病中以精神分裂症最为常见[2]。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涉及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多系统相关疾病。其中神经系统的诱因主要与患者的精神压力过大而诱发崩溃等有关。而内分泌系统则主要与体内尤其是脑组织内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灯激素类物质的释放以及合成异常有关。精神分裂症根据其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期、慢性期不同阶段。其中急性期的精神分裂症最为严重,对患者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对于临床中急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需要对其开展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3]。目前开展的最多的也是公认的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药物治疗。利培酮是一种临床中在多种精神相关疾病中均有一定应用的药物。研究指出利培酮的抗精神病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多巴胺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受体,进而达到改善患者冲动、焦虑等异常心理,进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研究指出对于急性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尽可能的在短期内控制患者的行为,而利培酮则能够通过以上的机制减轻患者的幻觉、妄想等多种不良情况。

    综上所述,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采用利培酮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在临床中开展使用。

参考文献

[1]林丽珠,黄肖峰,苏美玲.利培酮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记忆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30):74-77.

[2]张灵琳,陈媛赟.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在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3,52(13):1007-1010.

[3]王朔,黄卓玮,宋佳.鲁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04):680-682+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