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9
/ 2

饮食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

丁小琼1,胡妮娜1

(1.乐山市中医医院)

【摘要】目的:探究关于饮食护理联合行为心理干预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464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32例,试验组采取采取饮食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负面情绪改善情况以及护理干预的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慢性胃炎患者临床护理中,可以见到更为优秀的实际效果,从而达到更好的实际意义,故值得参考。

【关键词】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属于胃病中居于首位的常见疾病。其发病原因多样,症状常常反复发作[1],现如今主要的治疗方案为常规药物治疗和综合性康复护理。因此为探究关于饮食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的慢性胃炎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后开展研究,现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464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32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可比,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性别(男/女)

年龄(`x±s岁)

年龄范围(岁)

试验组

232

130/102

46.34±1.51

22~76

对照组

232

222/110

46.48±1.14

22~75

t

0.058

0.086

0.087

P

0.864

0.967

0.984

1.2方法

试验组

采取常规护理措施:遵医嘱给予抗酸、胃黏膜保护剂、促胃动力药物治疗。

对照组

采取饮食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措施:

(1)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通过病历资料查阅、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来了解患者的认知理解能力及其对自身疾病知识的认知情况。

(2)饮食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CG患者及其护工、家属交流沟通,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原饮食习惯指导其调整饮食方案,并形成定时定量进餐的良好饮食习惯。

(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主动沟通、交流,以了解其精神心理状态,鼓励其多交流,多表达情绪及内心想法,把握其心理护理需求,拉近护患间距离,增强患者信任感。根据病情、情绪变化,灵活运用疏导法、鼓励法、引导法等帮助患者消除顾虑,协助其保持良好心境,缓解精神压力。认真解答患者疑惑,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通过语言行为暗示给予患者治疗信心,进而提高治疗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比对相关患者干预后,负面情绪改善情况以及护理干预的效果和对应认可度。通过焦虑自测量表(SAS)和抑郁自测量表(SDS)进行判断;针对护理方案的认可度,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总分为100分。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和百分比[n(%)]表示,行x2检验,设检验水准α=0.05,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IMG_256 ±s)分]

组别

n

焦虑自测量表 SAS

抑郁自测量表(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试验组

232

72.14±3.45

45.46±4.41

72.82±2.64

44.15±5.34

对照组

232

71.87±3.66

56.76±4.35

71.59±1.36

57.92±5.61

t

0.564

14.448

0.484

13.971

P

0.384

0.021

0.442

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组别

n

痊愈

有效

无效

治疗有效率

试验组

232

157

56

19

91.81%

对照组

232

109

69

54

76.72%

x2

17.628

P

<0.001

表3.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92.67%和79.31%。

3讨论

慢性胃炎多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疼痛问题,轻者间歇性隐痛或钝痛、严重者为剧烈绞痛。现如今对其的认知多集中于情绪和不良饮食习惯是主要诱因[2],故而在护理干预措施上,以此为核心,形成饮食护理联合心理护理,首先护理工作人员要调整好心态,抱有足够的耐心、细心、诚信。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实际心理情况以及自身对治疗和疾病的认知,以便于更好的针对性开展护理措施。而提高护理措施的首要因素在于有效的健康科普教育,故而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将健康教育有效融入于日常沟通对话中。此外,护理工作人员对患者家属进行统一且集中的相关疾病知识科普,增加对应内容了解度,这样操作,即使护理工作人员不在的时候,患者家属依然可以为患者解答简单疾病问题。同时护理工作人员还要指导家属一起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坚定治疗信心,提高他们的治疗信心,从而增加他们的治疗依从性护理工作人员以良好的态度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内心负面情绪的程度以及担心的问题,为患者耐心解惑答疑

[3],组织患者参观科室以及介绍主治医师,讲解本院治疗成功案例,增加其对本院医疗水平的信任。同时通过于患者家属和患者个人的沟通,了解其日常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并结合到护理措施中,形成具有一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在进行饮食干预前,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共同开展对应讲解,让双方都能够了解饮食干预的原因以及重要性,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随时把控患者内心情绪[4],及时给予干预。必要时可以安排专业心理医生执行指导,在实验有效开展后,结合研究结果显示:采取调查问卷收集相关数据后,相互对照可以发现试验组在实验中,所表现负面情绪改善程度和对应治疗效果等数据要好于常规对照组,并且再次进行治疗方案认可度对比,也同样发现试验组更为有效,统计学表现为,P<0.05。

综上,对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方案上,采用饮食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相应护理效果,促进医患关系良性发展,故值得参考。

参考文献

[1]袁瑞谦.慢性胃炎饮食护理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8):126,140.

[2]刘妍.心理护理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4):92-92.

[3]冒柠檬.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心理状态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3):108-108.

[4]龚丽媛.个体化饮食护理及行为心理干预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J].人人健康,2019,(43):15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