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曲阜孔庙“十三碑亭院”感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9
/ 1

从曲阜孔庙“十三碑亭院”感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步媛媛

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从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局面绵延至今,经过数千年的洗礼,中华民族已成为共休戚、共荣辱、共命运、共存亡的共同体,铸就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里,我们就从历史遗迹中去感受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矗立在我们面前的这些金碧辉煌、玲珑雅致的御碑亭,是金、元、清三个少数民族政权在孔庙所立,其中金代两座、元代两座、清代九座,它们是各民族团结融合的历史见证,也是一座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碑………”走进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的现场教学点——十三碑亭院,学员们正身心融入这碑林里沉浸式感受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十三碑亭院位于曲阜孔庙内,是孔庙的第六进院落,碑文内容多是历代帝王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新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庙宇的记录,由汉文、八思巴文、满文等文字篆刻而成,极具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此处作为旅游圣地,也是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运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文化“两创”后的现场教学点之一,重点讲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受到了广大学员的认可和推崇。

十三碑亭向我们表明,中华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对于一心想要实现“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历代少数民族帝王而言,他们之所以对孔子一次次加封、在孔庙一次次立碑,因为孔子是中华文化的象征,而中华文化是维系天下一统的纽带。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因为中华民族用文化认同打破各个民族界限,铸就多元一体格局。判定一个民族是否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标志,不是种族,不是血缘,不是地缘,而是中华文化。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把国家统一建立在文化认同上,哪怕是少数民族,只要信奉中华文明都可被奉为正统,都能进入历代帝王庙。无论来自哪个民族,只要维护统一大局,只要赓续中华文脉,只要礼敬传统文化,我们就是中国人。所以,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奠定了各族人民“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集体共识。

十三碑亭向我们昭示,各个少数民族是维护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关键力量。十三碑亭院中有一块金代史学家、书法家党怀英所撰写的石碑,碑文中说“天下为一家……期与万方同归文明之治。”讲述了金人要完成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在中华文化中,国家统一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价值追求。与中原宋朝并立的金朝是女真人建立的北方政权,同样自称中华正统,同样也是大一统理念的维护者。海陵王完颜亮明确表示“自古帝王混一天下,然后可以为正统”。元朝将东北渔猎区、北方游牧区、西北绿洲区和中原农耕区连为一起,前所未有地开创了疆域大一统。元朝之所以定国号为“元”,就是“法《春秋》之正始,体大《易》之乾元”,“见天下一家之义”。清朝更是“大一统”理念的高峰,编出了《大清一统志》。入关前,皇太极就明确提出“满汉之人,均属一体”。入关后,康熙帝则强调“无分内外,视同一体”,雍正帝说“天下一统,华夷一家”,乾隆帝说“夫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非南北、中外所得私”。对此,习总书记总结得好,“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

十三碑亭向我们诉说,大一统理念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传统。在中华儿女开发和建设美好家园的长期奋斗历程中,各民族共同生产生活,抵御外来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形成了牢不可破、坚不可摧的“大一统”理念。正是出于“大一统”理念,中华民族追求疆域领土统一、推崇中央政府权威、注重文化共识凝聚,反对国家四分五裂、地方各自为政。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主流,因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统一格局合乎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顺应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历史多次证明,只要中国维持大一统的局面,国家就能够强盛、安宁、稳定,人民就会幸福安康。一旦国家混乱,就会陷入分裂。老百姓的灾难最惨重。”所以,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岁月无声,唯石能言。尽管当年在孔庙驻跸的少数民族帝王将相都已成为过眼烟云,然而他们礼敬至圣先师、尊奉儒家正统、认同中华文化、维护民族团结的心迹化为一方方石碑、一座座碑亭,永远地留在了此间,更留在了各族人民的心间。碑亭启示人们,历史告诉未来: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我们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