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情境化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9
/ 2

高中地理情境化教学初探

曹秀娟

佛山市南海区罗村高级中学 广东 佛山 5228226

【摘要】:在高考评价体系背景下,现在的高考命题多以新情境的问题解决为重心,来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探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课题研究,探讨在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如何进行高中地理的教学情境创设以及应用。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初探;高中地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的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1]

高考评价体系指出,情境是实现“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的载体。可见,在目前的高考评价体系背景下,高考命题是以新情境的问题解决为重心,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探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

情境在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学科教学中被赋予新的使命,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情境,核心素养的测评也离不开情境,情境化教学既是课改的要求,也是考评的需要。所以,如何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已成为目前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更好地开展情境化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我在2022年11月带领科组的老师成立了课题组,成功申报了一个南海区的年度规划课题,将情境化教学实践作为课题的主要研究方向。下面我浅谈一下课题组在情境化教学方面的一些做法和心得。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地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教学情境创设要注意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要注意联系生活来讲地理,把生活经验地理化,地理问题生活化,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我们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设计的部分教学情境。

高二在新授课“海—气相互作用”中,利用2022年9月份初的台风“梅花”设计了“梅花四弄”的教学情境。

高三在复习“水循环”这一内容时,以今年9月初因台风引发的佛山部分区域的内涝图片以及新闻素材设计了——从“海景”城市到“海绵”城市的教学情境。在二轮复习微专题“风”时,授课老师以自己居住小区以及户型与风的关系设计了教学情境……

学生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究,较好地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与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知识变得更直观、更易懂。

二、利用“乡土地理”创设情境,发展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乡土地理资源是学生身边直接可以感受到的地理现象。乡土地理素材具有直观、亲切、易懂和富有感染力等特点,乡土地理运用在课堂情境创设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此外,乡土地理资源能够使抽象乏味的地理理论变得更加直观,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有启发性,可以寓学于乐,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获得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并有效发展了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例如,高三在复习“植被”时,利用校园中树木落叶景观图设计了教学情境;在复习“土壤”时,恰逢学校正在兴建新的教学楼,就利用校园施工的工地景观图、土层钻孔取样等素材设计教学情境;而高二在讲授“农业区位”时,则是利用西樵镇的桑泽围基塘农业的素材进行教学情境的设计。

通过将学生所熟悉的校园、乡土素材与课程资源有效的整合在一起,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家乡的地理环境特征以及产业发展状况。

三、创设实验情境,发展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目前,实验情境是我们目前的一个弱项,感觉难以将实验与考点较好的对接起来,实验的设计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但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例如,高一在讲授“大气的受热过程”时,结合教学目标,利用两个玻璃容器(其中一个装有土壤)的气温变化设计实验情境;高三在复习“水循环”时,则利用两盆土壤湿度不同的绿植设计了一个“下渗”的实验情境;在复习“外力作用与地貌”时,授课老师利用两个矿泉水瓶,分布装上了不同重量的泥沙,设计了一个关于含沙量变化特征的实验情境。

由于实验情境存在一定的“出错”风险,而且对实验环境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目前很多老师还不敢轻易尝试。例如,在高三“风沙地貌”的复习课中,就在课堂上借助相关道具(吹风筒)现场演示过风力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从效果来看,学生可以感受到实验情境对学习感知的帮助。由于吹风筒较难模拟出真实环境下的风力条件,感觉还是缺乏科学性。

此外,实验情境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的,有进一步推进的意义,但应该如何推进,则有待课题组作更深层的探讨。

四、注重学术情境的创设和应用,提高备考实效

近年来,在全国乃至各省市的地理高考试题中,学术情境的试题明显增多,且通常难度都比较大。以全国卷为例,在2014年—2016年的地理高考题中,学术情境数量不多;从2017年开始,全国卷高考地理试题中的学术情境明显增多,难度还偏大,例如,2017年全国I卷第37题(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单峰”现象)、2020年第36题(葡萄种植)、第37题(平顶山和尖顶山)等题目的难度都很大,据说全省的平均分都只有几分。

自2021年恢复自主命题后,近三年的广东高考地理试题中的学术情境也不少。其中,2021年的20道题中,就有14道题属于学术情境试题;2022年的20道题中,只有2道试题的情境来自生产生活情境,而学术情境试题共有18道(占90%),素材覆盖范围广泛,涉及《地理研究》、《地理学报》等9种中外期刊,材料新颖;2023年的19道题中,共有8道题属于学术情境试题,占比略有下降。

综上可知,近些年的地理高考试题的情境大多来自学术刊物,专业性、时效性、前瞻性都很强,所以我们在教学之余,要适当要注意拓宽涉猎的范围,这样有助于拓宽教学视野,了解前沿科学;多尝试以论文素材为情境命制试题,这样有利于转换视角,以命题者的角度思考教学的方向性和针对性,有时也可以通过呈现情境来源,让学生了解高考试题的来龙去脉,消除神秘感,揣摩命题意图,把握备考方向。[[2]]

所以,近两年我们都积极的参与市、区级的原创题命题比赛。例如,在2022年南海区高三原创题命题比赛中,有四位老师的原创题被片区选用;在2023年的高三的原创题比赛中,有三位老师的作品获得南海区一等奖,另四位老师的作品获得二等奖。在这些原创题中,大部分是论文学术情境试题。

综上所述,通过采用情境化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变抽象为具象,实现地理知识与水平的提升。但在具体操作上,需要老师具有更强的教研能力,例如,在情境的创设上如何做到与时俱进,如何处理好现实生活与社会背景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情境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关系,是采用一境到底,还是多境结合?如何在教学过程监测与评价上进一步细化等,都有待课题组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明确。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2]2022年新高考地理广东卷试卷分析及复习备考策略(8页)-原创力文档(book118.com)

[3]广东2023夏季高考地理试题评析:首次设置开放性试题-今日头条(toutiao.com)

[4]乡土地理资源在课堂情境创设中运用-豆丁网Docin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