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诊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9
/ 2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诊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刘佳烨

常州市中医医院急诊科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诊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则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   结果:观察组复苏3 h后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3 h后,两组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较复苏前升高,但观察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有效改善乳酸与pH值,减轻对患者凝血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关键词】限制性液体复苏;急诊多发伤合并休克;凝血功能

多发伤是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常因发生疾病后大出血及大范围损伤,极易引发休克,继而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既往的研究观点是对于合并休克的多发伤,需要在其进入医院以后,尽早予以输液,避免休克持续进展,但是传统的方式可引起代谢性中毒情况,从而影响整体预后。限制性液体复苏是纠正休克的有效治疗方式,其主要优势在于精准对输液的速度调控,不仅能有效止血、改善对血流动力学指标,还可改善组织灌注及调节机体微循环,控制病变,避免休克症状持续进展[1]。本文将限制性液体复苏应用于急诊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中,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33~74,平均年龄(45.1±2.3)岁。对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 31~75岁,平均年龄(44.9±2.6)岁。纳入标准:(1)符合急诊多发伤合并休克的诊断标准;(2)无液体复苏禁忌;(3)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损伤者;(2)合并有恶性肿瘤者;(3)凝血功能异常者;(4)精神异常或认知功能障碍者;(5)因病死、转院、自动出院而退出研究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需快速评估伤情,按ABC流程进行抢救,首先开放气道,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给予吸氧、气管插管或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维持患者呼吸通畅;其次保证有效循环:快速建立至少两条有效的静脉通道,给予血管活性物质、补液等措施;完善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血型、血气分析等实验室检查;明确出血原因、部位和严重程度并给予积极止血治疗;给予预防性抗感染治疗;监测中心静脉压(CVP)、颅内压等。进行补液治疗时,对照组给予积极液体复苏方式,遵循早期、快速、大量补液原则,按2~3:1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液和羟乙基淀粉,使患者血压维持在基础水平,CVP控制在8~12 cm H2O。观察组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给予静脉输入羟乙基淀粉和7.5%高渗盐水,维持48h,待患者平均动脉压控制在70~80 mm Hg,CVP控制在6~8 cm H2O。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包括血清pH值、血清乳酸含量及凝血功能。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复苏3 h后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复苏前后乳酸、pH比较

组别

n

乳酸(mmol/L)

     PH

复苏复苏3 h

复苏前

复苏3 h

观察

25

4.88±0.51

4.23±0.46

7.41±0.12   7.38±0.11

对照组

25

4.86±0.51

6.51±0.63

7.41±0.136.89±0.09

P

-

>0.05

<0.05

>0.05<0.05

2.2 复苏3 h后,两组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较复苏前升高,但观察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复苏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TT

APTT

PT

复苏前

复苏3 h

复苏前

复苏3 h

复苏前

复苏3 h

观察

25

11.16±2.54

14.22±2.87

27.89±3.51

32.26±3.48

*

9.13±1.42        

10.04±1.27

对照组

25

11.21±2.53

16.65±2.95

28.01±3.52

37.12±3.42

*

9.14±1.41         

11.56±1.23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多发伤是临床中常见的损伤疾病,患者由于损伤后机体缺乏有效循环血容量,出现细胞代谢功能障碍,组织器官缺乏灌注,从而出现休克。对于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的救治,主要的方式是及时进行液体复苏,在短时间内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避免器官功能衰竭,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利帮助。既往对多发伤合并休克的患者,强调在第一时间内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大量液体复苏,及时建立静脉通路,可促进循环血容量的迅速恢复,维持机体正常血压水平,维持良好的组织灌注[2]。常规方式虽然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是可能进一步加重组织灌注不足,因此需选择更加合适的治疗方法。

限制性液体复苏采取缓慢液体复苏操作,在提供重要器官血液灌注的同时,避免对机体代偿造成过度的干扰,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乳酸与pH值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复苏3 h后观察组凝血指标与炎症因子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生合并休克有着良好的改善效果,对患者凝血功能及炎症因子指标影响小。凝血功能可用于评估失血性休克,对多发伤伴休克患者,进入医院后就及时进行补液支持,虽可让患者的休克症状尽快缓解,但也会造成再灌注损伤以及组织缺血。早期迅速地进行体液补充,会使机体体温水平下降,低温的状态下使得凝血因子升高,从而导致凝血功能异常[3]。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主要优势是可寻求维持血压的临界点,减少出血及预防凝血功能异常,明显增加组织灌注及改善凝血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机体重要脏器的损伤,避免机体内环境的紊乱,减少对凝血功能以及炎症因子指标的影响,促进患者尽早恢复。该治疗方式能够缓慢的稀释患者血液,使得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凝血障碍的风险降低,重建正常血液循环,避免再灌注引起的活性氧异常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及临床预后[4]。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针对限制性输液复苏的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如果持续补液仍旧不能有效控制出血情况,需要尽快确定出血部位并且采取手术方式控制出血。

综上所述,针对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血乳酸水平,减轻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促进患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董宏伟. 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对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0,42(3):265-268.

[2] 朱明展.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院前急救老年重症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病人中的应用[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17(4):55-56.

[3] 夏祖营.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液酸度、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1):133-135.

[4] 吴春艳. 限制性液体复苏应用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中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 血栓与止血学,2020,26(2):305-306